「輸血」和「造血」相結合 茶陵摘掉「窮帽子」

紅網時刻記者 曹緹 通訊員 尹旦警 株洲報道

茶陵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因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得名“茶陵”。近年來,茶陵縣以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為目標,精準發力施策,凝心聚力攻堅,實現“脫貧摘帽”。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茶陵摘掉“穷帽子”

羅霄之心·花湖谷旅遊區。

壓實三級責任 以最高站位緊抓不放

作為湖南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區域之一,茶陵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

根據長株潭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茶陵縣委、縣政府明晰思路,提出了將脫貧攻堅分“三年集中攻堅、三年鞏固提升”兩個階段的總體思路。

為確保如期完成目標,茶陵縣堅持高位推動,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

在壓實責任方面,茶陵縣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制,縣鄉村逐級簽訂“軍令狀”,形成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上下同心促攻堅的局面。

扭住關鍵環節 以最實舉措強力推進

要摘掉貧困帽,率先在全省脫貧出列,必須要解決好 “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問題,茶陵找準“窮根子”,在精準上出實招。

精準識別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粒紐扣”,茶陵縣把其緊緊抓在手上。在建檔立卡工作的基礎上,縣級領導帶頭,駐村幫扶工作隊、鄉鎮(街道)、村和縣直機關幹部既“走訪”更“走心”,深入359個村(合併後215個)開展“一進二訪”、建檔立卡“回頭看”等活動,按照“一算二查六看”的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全覆蓋走訪。

為解決“誰來扶”的問題,茶陵精準派人,實行縣級領導聯點、工作隊駐村、幹部結對三個全覆蓋,幹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戶。

在解決“扶什麼”的問題上,茶陵精準施策,實施“七個一批”“八大工程”。如打造10個黨建促扶貧示範點,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23個,全面消滅貧困村經濟空殼狀況。

此外,按照“真脫貧、脫真貧”的要求,茶陵嚴格村自主申請、鄉鎮監測上報(書記、鄉鎮長、牽頭辦點領導簽字)、縣審核審批、縣委書記縣長簽字、市核查、縣退出銷號的程序進行,紮實推進貧困精準退出工作。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茶陵摘掉“穷帽子”

10月,株洲(臥龍)秋季鄉村旅遊節舉行。

凝聚各方力量 以最強合力展開攻堅

在奮力打贏扶貧攻堅戰中,各類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也踴躍參與其中。

茶陵縣有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1051名,直接參與扶貧工作的代表有450餘人,共結對幫扶1320餘戶2850餘人;縣九屆政協180名政協委員100%與貧困戶結對,共結對幫扶373名貧困戶。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省市菸草部門、縣愛心義工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通過定向捐贈或各種公益平臺向茶陵縣捐款捐物,廣泛凝聚攻堅合力。

“百企聯村”精準扶貧行動也在深入推進中,貧困戶以土地、林地、水面等生產資料或以扶貧小額貸款、財政扶貧資金入股,由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和生產經營,實現股份到戶,利益到戶。共引導25家企業、168家合作社、1142個大戶帶領6萬餘貧困人口脫貧。

對非貧困村、非貧困戶,茶陵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積極化解因政策差異產生的攀比和不平衡心理,有效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的認可度,加大了差異化扶持力度。

激發內生動力 以最準路徑斬斷窮根

脫貧不要僅僅是政府的事業、社會的事業,更是貧困百姓自身的事業,積極挖掘和發揮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高質量脫貧。

茶陵在對貧困對象落實政策的同時,加強教育引導,促使其克服“等靠要”錯誤思想,做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比如分層級、分層次開展“脫貧之星”評選活動;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建工作;大力開展教育培訓,確保每個貧困戶勞動力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

師夷長技以制夷。為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提供和創造條件,努力使已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廣泛拓展就業渠道。全縣累計完成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541人,扶持貧困勞動力創業99人。全力推進省勞務協作脫貧工作,全面完成省部平臺的對接工作,按時間節點採集和錄入了14185名貧困勞動力的基本信息,並開展了動態跟蹤服務。

扶貧路好走了,但還得持續“造血”。茶陵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成功人士、大學生村官、退休回鄉幹部等各類人才中,選拔黨性強、作風好、能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黨員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做到扶貧與強基固本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