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服務套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這些天,平日不起眼的南瓜讓思南縣亭子壩鎮一下子“火”了起來:引進的湖南平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4000多畝南瓜進入採收期,就熱銷貴陽、重慶、廣州、深圳、廣西,甚至臺灣等地市場。

同樣遠距縣城的青槓坡鎮,辣椒也“紅”了:引進的名晟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發展的5000多畝辣椒,覆蓋貧困人口399戶1574人。上市以來,最多一天竟銷售6萬多斤。

“這些產業之所以能發展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發揮了示範效應,產銷對接得好。”該縣農牧科技部門負責人介紹,該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全產業鏈發展、全要素鏈融合、全責任鏈壓實”的思路,全力推出集示範帶動、項目推動、利益牽動、產銷互動等為一體的“服務套餐”,將政策講到人、利益聯結到人、技術服務到人、示範點建到村,有效調優了農業產業結構。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該縣就完成土地流轉16.84萬畝,其中由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的達7.18萬畝。完成玉米種植結構調整14.95萬畝,種植蔬菜18.95萬畝,新增青花椒、茶葉、油茶、中藥材等長效經濟作物10.46萬畝。

農業生產要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示範帶動是關鍵。該縣堅持“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縣一業”,著力創建示範點,實現短平快、優特長,鄉鎮示範點全覆蓋。同時,廣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引導群眾進行訂單種植,全縣共創建蔬菜示範點23個2.5萬畝,其中辣椒20個2.43萬畝。此外,立足資源優勢,以專業鄉鎮、專業村為重點,創建茶葉、花椒、油茶示範點29個3.24萬畝;以園區建設為載體,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基地”等形式,建立無公害標準化經果林示範點10個0.64萬畝。

為切實破解資金瓶頸,該縣將項目牽動作為產業發展的著力點。今年以來,在項目的編制、申報、評審上做到“三專三準”,即專家指導,擇業準;專題培訓,立項準;專人評審,報批准。2018年,全縣獲批覆項目234個,總投資超過1.5億元,覆蓋貧困村147個,覆蓋貧困戶超過1.6萬戶6萬人。其中種植類產業項目114個,總投資7000多萬元;養殖類項目39個,總投資2100多萬元。爭取金融貼息項目29個,涉及資金2800多萬元;培訓項目3個,涉及資金147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17個,涉及資金1428.33萬元。

產業興不興,關鍵看效益。該縣將利益聯結作為抓產業結構調整的落腳點,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每一分投入都讓群眾實實在在的紅利。為此,該縣提取縣級財政涉農整合配套資金獲得額度8%的資金用於貧困戶、村集體定額分紅,其中貧困戶佔財政投入資金的5.6%、村集體經濟佔財政投入資金的2.4%。待貧困戶脫貧以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的資產屬於村集體所有,用於發展集體公益事業。2017年,共整合各類財政資金量化形成股金1615.4萬元,農民變股東6049人,帶動農民獲得收益286.9萬元,帶動貧困戶收益85.2萬元。此外,將農村“三變”改革推廣到210個村,其中貧困村150個,深度貧困村59個,貧困村覆蓋率60.73%。

產業強不強,重在產銷旺不旺。該縣著力抓實產銷對接這個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點,管好源頭“產”,建好平臺“銷”。目前,建成省級農業園區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63家,家庭農場217家,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23家。不斷完善“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幫扶城市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建成電商產業服務中心和物流中心各1個,建成農產品鎮村聯動電商直營綜合服務站257個。此外,考察對接企業90餘家,成功簽約思南優質肉牛產業、立頓出口精製茶思南加工、英國太古集團思南茶葉加工等項目48個,為“思貨出山”打通了“出口”。

“思南是傳統農業大縣,結構調整制約因素多。今後,我們將繼續強化服務,堅持集聚化、立體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培育生態茶、生態畜禽、優質蔬果(菌)、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該縣農牧科技部門負責人說。(特約通訊員 梁祖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