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濱州孩子研學途中別樣土家文化體驗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0月2日, 濱州孩子國慶恩施土家文化研學之旅的第二天,研學隊伍到達本次研學行的第一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清太坪鎮瓦家村。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全村村民以貴賓之禮接待遠道而來的濱州客人

走進雲聲書屋,見證落地儀式

載著54個濱州孩子的中巴車還未駛入村落,瓦家村的村民們便早早站在村口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孩子們踏著歡樂的嗩吶聲,喝著村民遞過來的富硒茶走進了這個村子的第一間書屋——雲聲書屋,也成為了這間書屋落地的第一見證人。儀式上,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濱州日報社、濱州授田教育集團為雲聲書屋捐贈圖書近3000冊,同時與雲聲書屋共建“文化藝術交流基地”,為下一步深入推動文化交流合作奠定基礎。

雲聲書屋的創建者謝冰峰告訴記者,雲聲書屋是一個村級非營利性質書屋,他的初衷只是希望寒暑假期,讓村上的小孩有個看書的去處,遠離手機,遠離電子產品,同時通過書屋的形式搭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讓外面的世界更多的瞭解瓦家村,也讓村民們更多的瞭解村外面的世界。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紅薯地體驗挖地瓜的樂趣。

挖紅薯,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

孩子們走在山間小路上,前往村子裡的紅薯地挖地瓜。紅薯地不過並排幾壟,卻也綠葉婆娑,底下藤蔓纏繞。孩子們看到這片紅薯地後便撒歡似的跑進田間用力用鋤頭鏟,許是方法用的不對,一個個地瓜很不情願地拋頭露面,有的要讓鋤頭“三顧其廬”,還要紮根土地半遮面。“彎腰、拔藤、舉鋤、刨土……”孩子們在村民的指導下漸漸挖的有模有樣,挖出的地瓜有的圓圓墩墩,有的彎腰細長,一番辛苦勞動之後,收穫滿滿。

接下來孩子們又順著山路走進“和渣”製作工坊體驗“推和渣”。“和渣”製作的主要工具是用家家戶戶必備的小石磨,而且要耐心的慢慢推才能得到細膩好吃的“和渣”。孩子們先是圍在一旁仔細觀察,掌握了推磨技巧後,紛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嘗試。“一小勺一小勺舀出黃豆和水,放進石磨的石眼裡,然後,用手工慢慢地推磨……”聽著村民的講解,孩子們從生疏逐漸掌握了技巧,磨得更帶勁了。一個又一個孩子接力體驗推磨,看著已經磨好的和渣流出,心裡都美滋滋的。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跟隨村民體驗“磨推和渣”。

在體驗“推和渣”旁邊的屋子裡,一陣陣茶香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匆匆跑進屋裡一探究竟。原來村裡的老爺爺正在為孩子們製作“罐罐茶”。土家人的罐罐茶是來人待客的必備品,客人前來,哪怕是門前匆匆路過,土家人都會熱情的邀請客人進屋坐,喝杯茶再踏上遠行的路。說到“罐罐茶”的泡製工藝,老爺爺便打開了話匣子給孩子們耐心演示並講解。老爺爺先將陶罐炕熱去水汽,然後放入茶葉顛簸讓其均勻受熱,大概3-5 分鐘後,茶葉就變得香氣撲鼻,倒入沸水沖泡後更是茶香四溢。孩子們也撒了歡,彷彿喝不夠似的一杯接一杯的喝著。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挖土豆,推和渣,做土家罐罐茶!滨州孩子研学途中别样土家文化体验

走進雲聲書屋,共上未晞課堂。

共上未晞課堂,學民俗文化,懂感恩之心

未晞課堂上,授田·銅聲少年宮校長蔣丹以讓孩子們談一天的感悟為開題,喚醒孩子們心底的感恩之心。“一進村子便受到村民的熱情款待,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卻被以貴賓的禮遇相待。剛剛吃飯的時候,阿姨們還端著飯拍拍我的肩膀問我夠不夠吃,要不要再加米飯和菜。”授田英才學院的學生林容可說。

隨後,土家漢子謝冰峰也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土家族民俗文化課。“手語說虎”、“上大人”紙牌遊戲原汁原味的教學方式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紛紛舉起雙手模仿做手勢,並不斷拋出心中存有的疑問。

“瓦家村,一個遙遠的村子,打開地圖,也難找到它的位置。白雲,在這裡很低,晃動指南針,就是晃動一座一座山……”未晞課堂接近尾聲,蔣丹帶領孩子們誦讀這篇滿懷對瓦家村愛意的詩,想要把詩中蘊含的鄉情傳達給在座的每一個孩子。經過一節課的洗禮,孩子們都感悟萬千,並將對大山的祝福一筆一劃的寫到卡片上,留存美好記憶。

煙花在山間騰空而起,孩子們望著空中綻放的煙花,又一次被村民們的用心所感動。一簇簇煙花佈滿夜空,顆顆閃耀,照亮了整個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