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年後,愛因斯坦:中國沒有科學不令人奇怪?這是有原因的!

1953年的斯偉澤(J.S. Switzer)當年還不算學者,他是一個美國陸軍退役上校,正在斯坦福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這個人見多識廣,對中國歷史頗有興趣,選修了漢學家芮沃壽教授的閱讀課。在課堂上,師生們一起熱烈討論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即“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科學?”討論沒有什麼結論,於是斯偉澤就悄悄用書信的形式把討論筆記寄給了愛因斯坦,想聽聽大科學家對此的看法。


30億年後,愛因斯坦:中國沒有科學不令人奇怪?這是有原因的!


楊振寧認為中國古代哲學例如易經等對社會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從而使國人對於各種現象都是泛泛而言,缺乏深入的研究,演繹和歸納。這就是為什麼早在中國古代數學就認識到“勾三股四弦五”,而沒有發展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樣的普遍公式。易經裡有陰陽八卦,但卻產生不了萊布尼茨的二進制,其中更是充斥著各種神秘主義或者不可知論,從而阻礙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


30億年後,愛因斯坦:中國沒有科學不令人奇怪?這是有原因的!


所以,沒能走上科學的路子,關鍵還是古代的統治者們不重視,沒有發展科學的氛圍。明朝到時有一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倒是天生酷愛木工,經常自己製作各種奇思妙想的木器,可以說是放到現在都是時尚之作,堪稱魯班二號。但是不幸的時他身邊奸臣太多,沒能好好做個皇帝。如果他身邊都是好好輔佐他的人,外面政治環境好,再加上他重視這些有點科技的東西,或許會誕生出來科學也說不準。


30億年後,愛因斯坦:中國沒有科學不令人奇怪?這是有原因的!


所以說,我們不必糾結於愛因斯坦說過的話,更沒必要過分解讀,需要做的是如何讓現在的我們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學的道路!有人說,要想走上科學道路,必須徹底根除如今的應試教育!但我想說的是,應試教育本沒有錯,甚至更加重要,素質教育更像是應試教育的點綴,如何把這兩種教育模式結合起來才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