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到底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簡單的來說,編程是人類與計算機對話的一種能力,而編程能力也被認為是新的“讀寫能力”,也許在未來編程會成為人類“第三外語”和必備技能。

相比我們對於編程教育的後知後覺,國外的兒童編程教育早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少兒編程到底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外國兒童編程教育

以色列,早在2000年以色列就將編程納入高等學校必修科目,同時要求學生在一年級就要學習編程。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參與“編程一小時”的活動,呼籲美國的小朋友學習編程;2015年美國政府投資40億美元開展少兒編程教育。

日本,從2012年起就在中小學普及編程教育科目。

英國,2014年起就將編程列入每所學校的編程課,學齡5歲以上的兒童學習編程成為必修課。

芬蘭,去年將編程列入核心的課程,並且把編程和相應的學科課程相結合,且免費為教師提供編程的培訓和進修。

澳洲,2016年將編程設為全國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在10歲就開始學習編程,培養編程的思維。

新加坡,在今年全面推動少兒編程,中小學的考試科目中加入編程考試的科目。

受國外對編程教育的影響,以及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重視,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機構或者創業團隊涉足編程領域,也有一部分學校將編程引入教學課程之中。

在高考的全面改革下,今年浙江省試水少兒編程,講信息技術課提升為高考科目。

乍一看,儘管起步晚,國內的少兒編程教育呈快速的發展態勢。面對突然火熱的少兒編程教育,家長們對於孩子學習編程的意識在逐漸覺醒,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霧裡看花,對於編程的認識還存在不少的誤區。

我們以後不當程序員學習編程有用嗎?

編程對孩子的能力要求是不是很高?

在孩子升學過程中能加多少分?

等等,都是家長對於少兒編程的疑問,歸納起來無非是孩子們的編程怎麼學,到底學了些什麼?

友好的少兒編程學習界面

相比枯燥的代碼和冰冷的指令,少兒編程是以代碼為邏輯,通過拼接積木的形式做出完整的程序。孩子們用積木以多種方式組合,編寫自己的遊戲、故事以及音樂創作。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著英語、數學等學科的課程,對於學科的學習起到很好的互補作用。

少兒編程到底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學編程不等於當碼農

為什麼編程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不僅僅是編程優秀人才的緊缺,編程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喬布斯曾說過“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編程,因為他教會你如何去思考”,編程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編寫程序就是不斷的將大問題分割成小問題的過程。比如說要拼接一個積木,要思考到這個積木流程的每個小細節,因為全部流動的哭成是有邏輯的,而不是七零八落的,計算機可以協助孩子尋找更好的解決思路。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的策劃構思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過實際教學觀察發現,一個學過編程的孩子和沒有學過編程的同齡孩子,在思維方式上會有非常明顯的差異。經過訓練之後,孩子們會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問題分解和解決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會逐步固化,後期很難改變。

學編程並不代表以後當碼農,相反學編程可以擴大孩子的職業選擇方向。比如說,H5開發工程師、移動互聯網軟件工程師、3D特效師或是遊戲製作、大數據研究員等等。

少兒編程到底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學習編程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加分

有些家長諮詢的時候,最關心的是學完能獲得什麼證書,參加什麼比賽,能不能加分。當然,目前編程領域確實有一些比賽可以參加,部分省份也把編程列入了學校考試要求中;如果孩子能考過MTA(Microsoft Technology Associate)證書,出國留學還能抵扣學分。但是學編程真正帶給孩子的是,不同的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國際性的溝通能力和競爭力,讓孩子能接觸顯而易見,歐美國家部分發達國家都講編程納入初等教育體系內;另一方面隨著AI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不會編程,就缺少了和虛擬世界交流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