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重男輕女,好像是骨子裡就有的。在農村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帶孫兒巴心兒,帶外孫,當草墩,兒哭三聲找闆闆,女哭三聲找碗碗。意思是,家裡老人出了事,兒子哭後找闆闆給老人做棺材,女兒哭後找碗碗吃了飯好回家。

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這個俗語現在不怎麼流行了,因為很多家庭,包括農村家庭,已經不再迷信重男輕女的說法了。那麼兒子和女兒的後代,老人們是否能一樣的疼愛呢?

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恐怕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老人,蠻少的。

孫子和外孫,雖然都有一個孫字,但是在一些思想陳舊的老人心裡,還是會習慣於喜歡自己的孫子。

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雖然血緣上都是自己的血脈,但是孫子畢竟是和自己一個姓氏。想到這裡,孫子的分量就比外孫要重多了。

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以前,男性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耕田,放牧,收割等等,沒有男人的一家子,在村子裡會被人看不起。所以生了男孩就全家高興,生了女孩就唉聲嘆氣。

外孫和孫子在農村老人心裡的地位一樣嗎?恐怕一碗水難端平!

另外關於外孫,頂多也就這輩親,也有可能去祭拜去世的老人。可外孫的後人就不會再對老人有什麼想念了。等到外孫的後輩人,或許連往來都很少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