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9月20日,是2018·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七届社科普及周主会场活动的第四天。作为当天的主打活动,“‘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家谈吸引了众多市民。此次活动由北京史研究会承办。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精彩观点

(一)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会长

专家观点: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这三条文化带和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在北京中轴线上,非常完整的保留了很多的古迹,万宁桥就是其中之一,它下面流淌着大运河文化带中的玉河。同样的例子在其他两条文化带中也均有体现,通过对三条文化带的梳理,将会逐渐认识到北京,乃至整个北京区域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王岗,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观点:

第一,“一城三带”核心的内容是在“一城”,“三带”是一城的历史文化延伸出的文化。

第二,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每一条文化带的范围都非常宽,要从全国来讲。比如,京杭大运河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很多重要内容是与北京联系在一起的。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亦如此,所以要讲三个文化带,一定不能局限在北京。

第三,“三带”和“一城”有主轴和附属的关系,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实际上都是随着北京中心城的诞生、兴起、发展、兴衰同步。

(三)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张宝秀,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第一,“一城三带”是实体,是空间载体,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抓手,把“一城三带”保护好、建设好,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

第二,“一城三带”这个实体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三个文化带实际是以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老城为核心,和老城同步发展,是在外围、辅助性的服务于我们的中心城。

第三,关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张宝秀老师给出一个界定,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以京西太行山脉和横亘其中东南流经平原地区的永定河这一山一水为基本骨架的宽带状文化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空间载体之一。

(四)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马建农,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第一,三个文化带是北京城形成的历史过程,是北京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我们现在标准的表述三个文化带,顺序是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但是如果站在北京城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上看,它的整体过程正好是相反的。

第二,长城文化带反映了北京这个城市从早期到中期发展的重要历史过程。

第三,三个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构成的全部过程,是北京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源,而恰恰是由于这三个文化带对北京城的形成、北京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进影响。北京作为一个都城,作为一个构筑起完整的北京文化体系的城,又对三个文化带的延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

“‘一城三带’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专家谈

张守廉,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专家观点:

张教授针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调研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平西有丰富的红色遗址群,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平西有个马鞍村获得两面旗帜,这与它的贡献密切相关,在日伪时期,这个村保护了10万斤军粮。

第二,红色地标——双清别墅红色遗址群。曾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居住地,也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这里蕴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大概有十处之多。

第三,长辛店具有丰富的红色遗址,如勤工俭学楼、火神庙等,现打算把它们连成一片,发扬红色精神。

座谈会结束后,台下的市民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感受。“总是说‘一城三带’,原来里面有这么深的内涵”,“专家们讲得真解渴,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