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資質會越來越難辦理,您該知道的重點原因在這裡

中國建築的長征,走在了建設浪潮大建設時期

大變革時期大跨越時期大發展時期的前列,現今發展趨勢下,營改增後全國推行,住建部“四庫一平臺”擬通過,到底建築行業有什麼改觀?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建築資質會越來越難辦理,您該知道的重點原因在這裡


1、企業稅負降低 市場競爭力提升

營改增減輕了建築業稅負,也使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更規範。企業將減下的稅款用於更新設備和技術,為項目談判增資增本,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據測算,5月-9月,非試點企業新增抵扣進項稅額18.2億元,其中5.4億元來自建築業。除直接為試點企業減稅外,下游增值稅納稅人還可從建築業獲取增值稅發票進行抵扣,實現不同產業間的間接減稅。

2、發票管理 嚴倒逼規範經營

現在簽訂合同時,須在事前就對結算方式作出規範和約定,要求須按工程進度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築企業項目往往分散在全省各地,發票的整理、審核、認證等時間緊、難度大。為此,許多建築企業在稅改後加強了增值稅進銷項發票的管理。

稅改也倒逼著沙石等上游供料企業規範經營,從事建築建材批發的企業營改增前,沙石等建築材料一般都是直接交易,無需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可營改增後,如無法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將難以進入供貨商名單。這樣使不少小規模納稅人主動申請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以取得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資格,避免被客戶排除在供應商名單之外。

總的來說,稅改對建築行業既是利好又是挑戰,將促使企業在工程建設中有傾向性地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並規範運作流程,儘可能增加進項抵扣,降低實際稅負。

3、掛靠模式難 促企業轉型”

營改增後,“聯營掛靠”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長期以來建築業中存在一些資質不足的小公司掛靠有資質的大中型建築企業經營的現象。營改增前勞務成本佔建築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大,鉅額的人工費支出常常成為企業主的“心病”。營改增後,掛靠的小公司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納稅主體的被掛靠建築企業稅負勢必增加。

同樣受到衝擊的還有層層分包的經營模式。部分建築企業只接項目不做項目,通過層層分包的操作方式開展業務活動。營改增後,隨著增值稅發票合規管理和嚴格管控,將倒逼企業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層層分包的模式也難以為繼。

建築資質會越來越難辦理,您該知道的重點原因在這裡


國稅局有關人士表示,營改增試點從制度上緩解貨物、服務稅制不統一和重複徵稅的問題,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這既有利於外包服務企業發展,也有利於建築企業主輔分離、轉型發展。再者說,自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通過打造“四庫一平臺”後,行業掛靠資質辦理宜早不宜晚,待“四庫一平臺”建設完成,大多數建築企業再想掛靠證書辦理資質必將難上加難,提醒想要在未來能順利拓展項目的企業,應儘快總結所需,長遠來看,讓企業穩定在行業內是首要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