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村裡的雜物間搖身一變成「彩虹房」,還捧得了威尼斯建築大獎

中國設計微刊,專注「家居、時尚、創意」設計分享

設計空間 | 書畫藝術 | 生活美學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日漸凋落的古村

如今成為色彩斑斕的“彩雲間”

......

- 村子 設計 -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NO.1 | 壹

“書香水村,明水繞古村”

這裡是上坪古村,

地處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源鄉,

據傳朱熹曾在此地講學,

青山疊翠,晴耕雨讀,

這座歷史文化名村吸引著世人前往。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群山環抱的村落屋舍儼然,

兩條溪流繞村而過,

並在村口匯聚,

一副悠然避世的古村畫卷徐徐在眼前展開。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上坪古村水口區域航拍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歲月變遷,風雨侵蝕,

老房子難免破敗坍塌,

曾經明麗如畫的古村落,

漸漸失去往日光彩。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再加上越來越多遊客的到來,村子裡沒有相關的旅遊服務設施,供遊客歇腳、餐飲。原有建築無法滿足這些訴求,急需改善。

於是一場傳統古村落的改造與復興開始了。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改造完成後的上坪古村還參展了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穿越中國——構建共同體”,並獲得“傑出貢獻獎”。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威尼斯雙年展

NO.2 | 貳

因為是歷史文化名村,所以必須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設計團隊沒有采用常用的修舊如舊的方式,也沒有趕時髦的進行民宿的打造,而是挑選了村莊中若干閒置的小型農業設施用房,如豬圈、牛棚、雜物間、閒置糧倉等進行改造設計。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改造前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上坪古村水口區域改造後全貌

首先是村口的廊亭,將原有的封閉的毛石廊亭拆除,用木材重新塑造一個新的更為通透的廊亭。

它既要滿足阻隔視線,鎖住水尾的傳統格局,又必須讓坐在廊亭裡的人可以看到周邊的景色,過往行人。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春日的廊亭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春日的廊亭

設計師在採用傳統舉架結構的基礎上,對外立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良,利用格柵形成半通透的效果,並在半高的位置開了一條通長的“窗”,形成框景。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霧氣中的廊亭

廊亭內裝置了魚燈,夜晚,從遠方歸來的村民可以在很遠的地方就看到廊亭中的燈光,它引導著人們回家的方向。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廊亭內的魚燈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燈光的處理,不僅營造出唯美的意境,更進一步加強了廊亭作為村口精神性的符號功能。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廊亭

NO.3 | 叄

村裡原來閒置的雜物棚被改造成了“彩雲間”,它是一個不大的小房子,半高架約1.5米,人在其間,可以從高處俯視面前的荷塘,從而完成村莊整體格局中的“觀水”主題。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彩雲間

“彩雲間”是一處水吧,設計師希望它成為村口供人歇腳的場所。

因為空間不大,所以內部格局不復雜,就是一個簡單的方盒子。面向村莊的立面,採用了中軸的木窗板,使內外空間形成靈活多變的可能性。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彩雲間室內

窗板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將一側油漆成七彩的顏色,因此叫作“彩雲間”。

這樣無論是遠觀,還是在室內,建築都平添了一抹嫵媚,也為古老村莊帶來一點戲劇性的“衝突”。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彩雲間室內

彩雲間的旁邊就是烤煙房,作為當地農業的傳統工藝遺存,可以讓人一窺承襲千百年的傳統制煙工藝。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但設計團隊並不希望把改造工作停留在原有工法的簡單再現上,一種藝術的手法被引入,通過一個光和色彩的裝置,烤煙房被塑造成對中華農耕文明,及其緊密相關的太陽的歌頌。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烤煙房內部的彩虹藝術裝置

陽光被分解和強化為彩色的光,從天窗照入室內空間,奇幻的光影效果為簡單的空間提供了浪漫的色彩。

設計師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儀式性的場所,通過反映太陽的藝術裝置,現代人可以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NO.4 | 肆

上坪村大部分村民為楊姓,族譜記載是漢代太尉楊震的後人。村子裡有一處建築便是歷史悠久的楊家學堂,相傳朱熹就曾在這裡講學。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楊家學堂概貌

楊家學堂節點位於上坪村兩條溪流的交匯處,是入村後的道路分叉口。

利用學堂外面的幾間廢棄雜物間、牛棚和穀倉,改造成了一個書吧,正好與學堂呼應。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楊家學堂節點2(改造前)

設計師希望書吧可以一方面為外來的觀光者提供一個休息和了解村莊歷史文化的地點,還為當地人,特別是孩子提供一個可以閱讀,瞭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併為重拾“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提供了支點。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廣悅”書吧室內2

利用原有空間的特點,設計團隊將新建築定義為“一動一靜”兩個部分。

“一靜”是讀書、靜思的空間,稱之為“靜雅”,它由牛棚改造而成。“靜雅”書吧內,“木房子”被稍微抬起,將陽光引入原本黑暗的牛棚。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一動”是利用雜物間改造的書吧的售賣部分,這裡相對熱鬧,拿書借書,買水喝水,以及設計團隊專門為上坪村創作的一系列文創產品都在這裡集中展示、銷售。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廣悅”書吧室內

建築朝向村莊一面採用了落地玻璃的方式,將書吧和村莊生活連著一起。於是這裡也成了上坪村對外的一個窗口,外來人可以在這裡閱讀上坪古村的“前世今生”;村裡人也可以透過窗口和外面的世界進行對話。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這裡將成為閱讀者的新窩,安靜、封閉,不受外部的干擾,唯一能打擾你讀書的是從兩層空間之間縫隙射入的一縷陽光。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原有的毛石牆面被保留,懶人沙發被安置在地面上,柔軟對應強硬,溫暖對應冰冷,“新居民”對應“老住戶”,戲劇性的衝突在對比中產生。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書吧內展示售賣的文創產品既傳承了上坪古村的歷史文化,又為村莊旅遊提供收入。

這裡有朱熹的墨寶對聯創作的書籤,筆記本、提取上坪古村的歷史、文化、建築、農業特點設計的上坪古村的logo,以及由此延伸的文化衫,雨傘等。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NO.5 | 伍

村子裡還有一處名為“大夫第”的宅子,相傳這裡的主人曾在外面做官,回鄉後在故里建造了這座大宅。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大宅的口樓還保存完好,但裡面的主體建築已經因為早年間的一場大火被焚燬,甚是可惜。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從豬圈看大夫第節點水塘和雜物間(改造前)

附近有水塘、古井、筍榨、大夫第門樓、古戲臺遺址等;同時,也存在若干閒置的構築物,如豬圈、雜物棚等。

有趣的是,豬圈和雜物棚的位置極為顯眼,佔據了場地中視覺和景觀的焦點位置。

於是有了由廢棄豬圈改造的酒吧和雜物棚改造的茶室等。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圈裡”酒吧外觀

“圈裡”建築的外觀並不張揚,儘量保留了原有建築的材質和形制:毛石圍擋和木構屋架。

在內部,建築的平面成田字形,田字的四個區域是原來的豬圈,設計保留了原有豬圈的毛石圍牆,將吧檯、散座和炕蓆分別置於四個原本的豬圈中。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圈裡”酒吧吧檯區域

慵懶、戲劇性是酒吧“圈裡”希望傳達的氣氛,撞色和碎花的靠枕、炕桌、石槽,由鋼筋條焊成的走廊地面,配以可變色的LED地燈……設計師希望在古村中創造一個“異類”,它可以服務到村裡來的年輕人群體,增加上坪旅遊的豐富度。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圈裡”酒吧炕桌區域

在圈裡酒吧的旁邊,新建了一座小型會議室。建築成單坡頂,朝向大夫第門樓的一面使用了落地的大玻璃,與大夫第門樓,以及兩者之間的戲臺形成了很好的對視關係。

因為和圈裡酒吧相鄰,設計師將之取名為:圈外。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蓮舍是雜物間改造的茶室,也暗示了“廉潔”之意。原本的雜物間位於大夫第旁邊的一個水塘邊,水塘的存在使雜物間成為區域內最顯眼的視覺焦點。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蓮舍”外觀2

設計保留了原有建築的毛石圍擋,只對上層的木結構進行了整修,將之改造為一個水邊的茶室。

原有的老木材被儘量保留下來,重複使用;在朝向水面的一面,落地門窗和架在水上的平臺加強了建築與水景的關係,也給新的使用者一個臨水而居的感覺。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在大夫第門樓、圈裡酒吧和圈外會議室之間,原場地中有兩處棚架,它們原來的用途是用於榨筍,製作筍乾。

設計師認為它們的存在很好的詮釋了鄉村的氣氛,於是棚架被保留下來,適當的進行整修,但力求保持一種搭建的隨意性。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安放筍榨的棚架仍然作為制筍的空間,在清明前後,它仍然可以進行生產,同時也為村莊的旅遊提供了一種體驗活動。

另一座棚架的用途進行了調整,平時它可以作為一個涼亭被使用;在特點時間,它又會變身為鄉村傳統戲劇的表演舞臺,而此時周邊的建築窗口則成為觀賞表演的最佳位置。

中国古村里的杂物间摇身一变成“彩虹房”,还捧得了威尼斯建筑大奖

項目名稱:上坪古村復興計劃

項目地點: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源鄉

業主:溪源鄉人民政府

建築設計:三文建築/何崴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何崴

項目建築師:趙卓然、李強、陳龍

建築設計團隊:陳煌傑、汪令哲、趙桐、葉玉欣、宋珂

場地面積:3200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420平方米

保護規劃: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照明設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張昕工作室

攝影:金偉琦、周夢、日月藍草

-end-

轉 載 須 知

歡迎轉發分享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