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画人物像画的那么差?

孤独的射手0532


的确,中国画的人物画和西方油画的人物画相比较起来,国画中的人物形象简直没法看了,不知是画家绘画水平不够,还是古人样貌长得丑陋呢?可让人更疑惑的是几千年下来国画中的人物形象依旧没发生改变,让人分不清是古人还是现代人。



中国画是在传承传统的文化底蕴,“写意”这两个字就概括了中国画所有的创作技法了,根本不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只讲究人物的内心情绪,用笔墨使劲的描绘人物情绪,就好像唱戏的一样,原本爽朗的样貌被各种粉妆画的走形了,


既然中国画注重“写意”,所以画家在画人物时总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添加在画中,就是凭空想也可以画一个人出来,没有真人参照,画出来的人物自然又更不像了,

这简直很任性嘛,就好比苹果🍎是圆的,画家可以把它画成方的,因为只是一味的要画出苹果的味道,而不注重苹果长什么样,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写意”。


现在中国画的人物画经过改良之后,在形上有了很大进步,至少人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人物的五官了,这主要是中国画借鉴了西方油画的素描,从而色彩变的鲜明,人物比例匀称,具有空间感,当然了,中国画依旧注重神韵,所以国画的人物依然不够形象逼真。


诗夜城主


很多朋友平常翻书册,逛画廊,看展览,总会觉得自家传统的人物画不行,主要不满是因为它们“不逼真”,“画的不像”。不如西方人的肖像画作,非常写实,惟妙惟肖,很立体,如在眼前,栩栩如生。

(图:油画家冷军的“超写实”人物画作——最大特征是“像”,受到的诟病也在只“像”无“神)

有这种厚此薄彼的感觉,当然主要还是观念上隔膜的问题。这里面所反应出来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中西绘画及人物画表现重心之别。虽然说所有绘画都是视觉艺术,都是用眼睛作为媒介去观看的,国画也好,西画也好,都不能脱离“色彩”与“形状”这两个媒介。

但是笼统而言,西画确实更重视“形似”,而中国话尤其是人物画,宗旨在于“传神”。也因此,一般人会喜欢冷军那样的照样机式的超写实油画,而看何家英这类国画家的人物画,会感觉不知所谓。

一般而言,中国画非常注重主观情绪和意识的抒发,不是很注重“真实感”。以前中国画家,画前,早已“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根本没有背个书包去黄山写生什么的,也不会花钱去雇个模特啥的,对着描摹。

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在学习时,在创作时,最喜欢说的话,听得最多的话,也许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了。这是中国画家的“武林秘籍”口诀大法。用现在的话来讲,中国画需要的,不是去复刻风景或人物,让现实中的状态原原本本的移到纸面上来这么简单,而是更加看中所见所闻的感受,与丰富的想象能力,让所画的人与景都有生命力,能传达所画者的思想、情感、进而也让欣赏的人也同样能感受到这种情绪,引起共鸣。

(图:明代画家沈周的自画像——构图是如同我们证件照般的金字塔式,笔法是刚劲的铁线描,非常单纯。据题词“眼差小”、“额太窄”等,并不像,但是一代艺坛宗师温温儒者的风神直透纸面)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画家而言,极端写实往往并非难事,但是在他们看来,绘画是创造性的艺术,不是为了复原,更不是为了谋生。西方式的职业画家,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是没有的,连“扬州八怪”这样“市场经济”意识最强的帝国晚期画家,主业也是官员,只是偶尔卖画给达官贵人而已,像唐伯虎失掉进入体制的资格不得已卖画,整天哭哭啼啼的,也不是因为穷,而是觉得卖画是“贱业”,很丢人可耻。因此,无论是地位、意识、宗旨还是技法,中国画家都和西洋画家不大相同。

情绪、精神之类不是可以实指的,也是无法通过形似来传达的。过去的历史上,像“画圣”吴道子,是有名的人物画大师。他年轻那会,艺术家性情,不愿受束缚,辞去体制内小公务员差使,作“京漂”混迹长安时,开始也穷困潦倒,为了赚点外快,经常给一些像龙泉寺一样的大寺庙画壁画。据说,他画过一副《地狱变》,是佛教人物故事画题材,把地狱画的阴风惨惨,鬼神狰狞威猛,受难者苦痛哀嚎,有杀生为业的屠夫,见到了跪拜改变职业。像这种人物画,它所塑造的“真实感”,也不是形态上的“真实感”——地狱的惨状也根本无法通过形似的真实传达出来,而是情绪和氛围上的“真实感”。

(图: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我觉得最能展现中国人物画的特征——舍弃一切背景与形似追求,寥寥数笔,纯线描,而诗人疏放不羁的性情、边吟边行的姿态却为传神写照)

总之,中国传统画家,凡是留名的人物,都是文人士大夫。他们之所以“游于艺”,最终的宗旨是可以像庄子说的“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在他们看来,无论画什么,一心追求形似,就还是“匠”的层面,是非常“下流”的操作吧。他们很傲娇,也不屑“形似”。

具体而言, 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更注重的是“传神”。人物画,需要的是与欣赏者“感应”。

所谓“传神”,顾名思义,就是要传达出描绘对象的精神。这种“神”,是每一个人都独有的精神气质与神情状态。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相貌是完全一样的,更没有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是雷同化的。国画的人物画,基本上不重视惟妙惟肖地完全刻摩出一个人的“形”体,虽然工笔画也多有,但并非主流。在”形”之外,传达出“神”,才是传统中国绘画及人物画的精华。

如上所述,中国人物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中国文人是禅宗、道家等思想熏陶的群体,“遗形取神”是他们的中心意识。因此,他们始终认为,绘画的核心不是“形”,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呈现出为人物所赋予的生命,才能算得上“上乘”之作。

(元佚名者所画《倪瓒画像》——线条很疏放粗犷,衣服的质感、身体的肌理也是干净利落的,没有很写实化操作,但是却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倪瓒高节的习性)

比如,历史上的一则故事所说明的:唐代名将郭子仪,曾请当朝两大名画家韩幹与周昉为他的女婿赵纵画像。画成,大家都觉得不错,郭子仪也觉得都是名家手笔,便张挂在家中,想比较哪一副更好。有一天,他的女儿回家,郭子仪就问她二画优劣。他女儿端详一番,即说后画最好。理由是,前画只是“像”,“空得赵郎状貌”,而后画却能兼得赵郎的“性情言笑之姿”。

后世论中国人物画的,常拿这个故事作例,认为郭女是真懂画者。而它也确实说明,传统人物画并不太重视“形似”,而更看中人物的精神特征。所以,历代人物画家,画人,多在形上笼统,一心想着的,是画出人物的性格、心情与气质。也所以,为什么对于中国画家而言,人的脸部处理,是最麻烦的,而脸上的眼睛如何画,又是尤其高难度的工作。

说到这,大概也能说明为什么传统中国对于画家的人品德行、人格操守要求会那么高——西方画家比如毕加索、达利这些大师基本就是个“人渣”,但西方人从来不以为意。 这不单单只是绘画工具差异导致的原因,而是趣味和情志要求上,就有不同。也因此,就我本人观感而言,当下范曾号称“国画人物画大师”,可我很难被get到——画者自己都没啥正气,如何可以让笔下的人物元气满满?

不过,平心而言,和西方盛行人物画的风潮比起来,传统中国的人物画确实不发达。

(图:清代蒲松龄生前画像。照相机普及之前的中国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请无名画师给老人画像,留以纪念——这类人物画像,大概也是中国画中最追求“形似”的实践了,他们多少也因此永无法登中国画的“大雅之堂”)

传统中国画,论题材,大宗的始终是山水风景、翎毛走兽、宫殿楼宇、天地花木,而人物画从来都比较不受重视。比如,我们今天看宋时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可发现,里面的日常生活场景栩栩如生,而凡是涉及到人物时,面目往往模糊。对于写实的人物,他们好像都有意避开。这一点缘由,我们似乎也不难推测:物体的“形似”是不难描摹的,但是人物的“神情”却是高难度,只可意会难以笔传。也因此,古往今来国画家对难易的认知,多数都会认为人物画其实是最难的。

我们看历代以来,我们的国画,专门的肖像画,论数量,虽然也不少,但是比之山水之类,就已经很不如了。人物画,无论比之自己山水画,还是衡量以西方的肖像画,不能不说,确实没有那么发达。即便是到今天的中国画坛,画家们也多是长于山水、花卉、翎毛一类,人物画一道还是相当式微的种类。至于还用传统的国画技法来画人的,就更是难以见到了。这不是有意示弱,灭自己威风,有闲逛逛画展,看看瞧瞧,就一目了然了。

(图:西方名画意.乔尔乔内《入睡的维纳斯》. 画于约1510-1511年.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

进入现代以前,在还没有的照相机的时代,那些大半无名的中国民间画家,赖以为生的谋生途径就是给人画像“写照”。我们今天逛各地古董市场、旧货摊点,看到最多的画作差不多也是这类前人的画像吧。他们大都穿戴华美,正襟危坐,雷同感很强。何以故?因为此类大部分人物画,都是画师预先早已先把躯体、服装之类画好了,一旦有生意上门,他们只替主人画个头像,剪下来安装上即可,真如零件组合一般——范曾大师的“流水线”操作实古已有之呢!而知道了这个事,我想,大概也就多少能明了中西人物画的某些区别所在了吧。

2018,10,6,晚,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一中国人物画不差,差的是能不能解读。中国画的起源相比较其他门类的画派来说是最早的,也是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断掉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画种,你提问中所说的差我想你肯定是觉得中国人画的不像真的?你错了中国的人物画有画的很写实的,那都是在很早以前,中国画在发展中的作品了,特别是帝王画像都是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的,随着国画的发展画的像这个简单的事情已经是很低级的了,中国画上升到传神的阶段,画的很传神似像不像成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画作如何来解读?这个就不仅仅是画画的人看得懂的问题了,普通的观众应该如何解读,需要好好做功课,把接“接收器”的功能做强大,要不即使是世界名作放你面前估计也看不出道道。

(写实的人物画像 宋高宗皇帝)

二加强自身学习,换个角度看中国画的美。中国画里的人物画种类又可以细分,有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壁画就题材分可以分为神仙画、仕女画等。这么多的种类,我们看中国画里的人物画就不能以偏概全,要大概有一个整体上的方向,比方说你欣赏的是画的惟妙惟肖写实一些的,可以去看工笔画,你喜欢的是传神禅意笔墨畅汗淋漓的,那就看看写意人物画,这么多的菜,总有一款适合你。

(写意人物画 重在意境的传达)

三要有自信国产的并不差!国画千年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断层,一直沿袭保留下来老祖宗的精神文明的结晶,我们不能用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这个问题,要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解读,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注重东方的智慧,就画画本身来讲,西方的油画也正在走着我们曾经已经走过的路,由写实到写意的路,只是在这条路上走的快的始终是孤独的,艺术也是具有超前性的,如何看的懂,如何解读好,需要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代工笔画 用传统的技法展示人物的美)


国画雅集


关注中国画!有喜爱艺术的朋友,认为中国人物像为什么那么差?这个话题提得好,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观点和文化现象,在民国时期,第一次全盘西化思潮影响下的美术革命,就提出中国画不科学。请问是毕业于西化的艺术院校,还是中国化的艺术院校,是油画专业?还是国画专业?读一读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再看看中西的代表性作品,了解中西文化观念和审美习惯,在这里,我选择中国人物画的三个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一是西化的中国人物画艺术新传统的,代表性人物国画家徐悲鸿先生和代表性作品《李印泉先生像》,(附:徐悲鸿作品《李印泉先生像》)


还有两个是中国人物画艺术传统的代表性国画家,一是意笔(小写意和大写意)的代表性国画家宋代梁楷和代表性作品《李白行吟图》,一是工笔的代表性国画家明代曾鲸和代表性作品《王时敏像》,(附:梁楷作品《李白行吟图》和曾鲸作品《王时敏像》)


西方人物画代表性画家,我选择是欧洲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传统的,最有代表性意大利的达•芬奇和代表性作品《蒙娜丽莎》,还有荷兰的伦勃朗和代表性作品《自画像》。(附: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和伦勃朗作品《自画像》)


大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艺术传统,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就是传统说的步步移,步步观的观察方法,讲究写意,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感情的意,强调传神,以形写神,追求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即使是徐悲鸿先生创造的新传统,虽然借鉴西方的素描技法染法,但还是保持中国人审美习惯和传统线条写意,而西方艺术传统,讲究明暗的艺术效果,追求客观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结合是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剖学、色彩学等。

中西绘画是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互有其长,互有特色,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失去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的文化内涵,盲目的“邯郸学步”?!欢迎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流!也欢迎关注我,看看我的相关文章和问答,有时间到国画聊吧,一起聊聊交流文化艺术,谢谢你关注!


于秋水工作室


外国画,主写实,所以外国画派一旦出现拥有灵魂的画作,就很值钱,甚至后期出现了一般人看不懂的抽象画派。中国画缥缈,寥寥数笔,画的更多是意境,更显得拥有灵魂。所以,各有各的特色。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中西合璧的杰作。


男人要经典


首先,国画人物画有素描,(结构素描,线型素描)其次,要看懂中国画先要读懂中国画的笔墨和线条及画面的气韵等,假如你一直站在西方美术审美情趣上来看中国画,那就一辈子看不懂中国画了。还有,千万别拿科学来比照艺术,否则还需要区分科学家和艺术家吗?


舍得87667001


中国古人受佛道两家影响,常以仙风道古为美,以虚无超凡为境界,故书之上乘为草,画之极致为神,如此方为正统,继而成为根深蒂固的审美流传至今。「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就是说不是画不了,而是一开始就不打算画的像,甚至可能认为那样太俗。这种手法到了近代西方,才有人领悟,诞生出强调精神层面的抽象派风格,这些画作以毕加索为鼻祖,市场价值极高,西方文明大彻大悟如获珍宝,终于找到了与达芬奇分庭抗礼的大神。。可惜中国古人早己登峰造极了


minj007


中国画不追求像(亦或没办法像),主张似与不似之间、意到笔不到……意思一下。

近代接受西方手法渐多,用传统中国画工具材料也能把人画的像了,但一直被攻击。有的画家很有能力把人画的像,也尽量做下变通,故意跑点形,以防被说成画素描……


彭志信


中国画重在写意,刻画人物不拘泥于现实中人物的真实形态,而在于抓住人物的舜间神情变化,切实把握住人物的特点要素,去进行勾勒。用简略流畅的线条,达到传神的目的。同时也内涵着表达出作者对画中人物爱憎之思想倾注,从而使画中人物个性及神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西洋画,主要指油画。它讲究透视原理,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特别注重对细微地渲染和描叙。立体感强,图面还原现实生活的场景。人物画也比较真实传神。

中西两种画风,各有优长,都是人类艺术的宝贵财富,不可偏废其一。它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发扬光大。但二者不可代替,是两种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和结晶,只能继承下去,才能生机勃勃。


江山64466859


其实欧洲的绘画在文艺复兴之前,跟中国的绘画是一个风格水准,甚至远远不如。比如



这些都是文艺复兴之前欧洲的宗教背景绘画,代表了当时欧洲最高水平。

但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绘画就远远超过中国和其它地区了,大家看看文艺复兴绘画三杰的作品就知道了。但是为什么文艺复兴出现在了欧洲,没有出现在中国?

原因就是历史上出现了蒙古人这个bug。中国在宋朝时期农业社会达到了顶峰,其它文明地区阿拉伯和欧洲也差不多如此,社会商业繁荣,财富的增长使手工业技术和艺术都达到了质变的临界点,不幸的是这时东亚大陆出现了刚从蒙昧状态摆脱出来野蛮蒙古人,他们用武力横扫了亚洲大陆,打断了亚洲文明的进程,你可以想象一群原始人统治文明人的后果。就如同现代社会,阿拉伯人发现石油后,拥有了与他们的文明不相匹配的财富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中世纪愚昧宗教的反扑和恐怖主义盛行。

西欧人抵挡住了蒙古人的进攻,幸运地使他们的文明不受干扰地延续进化。而不幸的中国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就成了野蛮人的牺牲品,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失去了进化方向,社会文化停滞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