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韜光養晦,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李全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的中秋節,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直至相關產業的發展,意義格外重大。當天凌晨,美國政府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同時,中國政府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徵5%-10%不等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當天下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旨在“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

白皮書是由官方制定並公開發布的有關政治、經濟、外交等重大問題的文件,自1991年發佈第一份白皮書以來,中國政府已發佈90多份白皮書。今天這份白皮書是繼今年6月中國政府發佈《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之後再次對中美貿易摩擦發聲。如果說夏天的白皮書闡述了中國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承諾的履行,強調中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的原則和方向;秋天的白皮書則全面陳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來龍去脈,以大量詳實的數據深度分析了貿易摩擦的現狀、可能給雙方帶來的後果以及中方的立場。

白皮書首先定調,重申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在促進各自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全球產業鏈的效率和效益,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乃至於全球經貿關係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僅僅會損害多年積累起來的中美貿易成果,也會使多國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受到威脅。

本輪貿易摩擦的挑起者是美國政府,美方認為中國在各項經貿合作中“佔盡便宜”,但數據顯示,長期以來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根據中國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7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5837億美元,是1979年雙方建交時的233倍,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7倍多,美國目前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中美貿易合作不僅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有貢獻,也對美國的經濟增長貢獻巨大,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佔美國出口的8%。中國成為美國重要的出口市場。根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出口1298.9億美元,較2001年的191.8億美元增長577%,遠遠高於同期美國對全球112%的出口增幅。

美方還批評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但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美國是中國第一大版權引進來源國,2012-2016年,中國自美國引進版權近2.8萬項。中國對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從2011年的34.6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72億美元,其中2017年中國對美支付佔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總額的四分之一。

其實,中美貿易不僅為雙方經貿合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給雙方百姓生活帶來了頗多福利。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估算的數據,2015年美國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支持了美國國內26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中國對美投資遍佈美國46個州,為美國國內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4萬個,而且大部分為製造業崗位。長期以來,雙邊貿易豐富了消費者選擇,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美國民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實際購買力。同樣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研究顯示,2015年,中美貿易平均每年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成本,相當於美國家庭收入的1.5%。

但在貿易摩擦的過程中,國際經濟秩序正在重塑,這不僅僅干擾了市場預期,引發了國際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波動,更有可能衝擊全球價值鏈,深刻影響傳統的國際分工。世界銀行2018年6月5日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關稅廣泛上升將會給全球貿易帶來重大負面影響,至2020年全球貿易額下降可達9%,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尤為明顯。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羅伯特•阿澤維多表示,若關稅回到關稅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之前的水平,全球經濟將立即收縮2.5%,全球貿易量削減60%以上,影響將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因此,貿易戰短期內看似在衝擊發展中國家,但長期衝擊的將會是所有經濟體,貿易戰不會有贏家。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反對貿易摩擦,但如果無法躲避,就只能積極應對。實際上中美貿易不平衡已經更多表現為結構性問題,中國經常賬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由2007年的11.3%降至2017年的1.3%。中美貨物貿易不平衡現象更多是美國經濟結構和現有比較優勢格局下市場自主選擇的自然結果,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進行結構性調整。

要解決這種貿易差額的問題,還是要從兩國的產業優勢和國際分工的角度來討論,雙方不應脫離世界貿易組織的互利互惠原則談公平貿易。美國近年來倡導從“自由貿易”轉向所謂“公平貿易”,但實際上這個“公平貿易”是要求各國在每個具體產品的關稅水平和行業准入均與美國完全一致,這當然就忽略了世界貿易組織根據各國發展階段不同而實施貿易優惠的原則,也違背了全球貿易以當期優惠換取後期開放的互惠原則。

這種以“美國優先”為前提的“公平貿易”實際上是要求發展中國家按照發達國家的價格與准入來進行交易,而又閉口不談對發展中國家的非歧視性原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643美元,僅為美國的14.5%,排在世界第71位。2017年末中國還有3046萬農村貧困人口。僅以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額來衡量貿易公平與否的觀點,當然有失公允。

因此,我國在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對外要積極維護並改革多邊貿易機制,更加堅定不移地參與構建開放型的世界經濟體系,加強與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對內韜光養晦,我們要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教育等領域的顯著差距,需要深化改革,提高國有經濟的效率,增強民營企業的實力,強調“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穩定、有序地推動科技進步,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