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近期均有艦艇下水,其中1艘據說造了13年!

美、俄近期均有舰艇下水,其中1艘据说造了13年!

“堪薩斯城”號瀕海戰鬥艦

據新華社報道,9月22日,美國海軍在位於亞拉巴馬州莫比爾的美國奧斯特造船廠舉行“堪薩斯城”號瀕海戰鬥艦下水及命名儀式。

該艦舷號“LCS-22”,是美國海軍第11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也是第22艘瀕海戰鬥艦。造價約5億美元,艦艇全長約129米,最高航速約40節,載員約40人,預計將於2019年底開始服役。

目前在建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有4艘,分別為“辛辛那提”號、“奧克蘭”號、“莫比爾”號和“薩瓦那”號。另有“堪培拉”號預計於2019年初開始建造。

瀕海戰鬥艦是一種用於近海作戰的輕型水面船隻,主要用以水面作戰、反潛和排雷。美軍計劃配備32艘瀕海戰鬥艦,目前已有12艘開始服役。最新一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曼徹斯特”號瀕海於今年5月26日入列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裝備的瀕海戰鬥艦目前分為“獨立”和“自由”兩級艦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特點包括:三體船身;飛行甲板比“自由”級更大,這種特定款“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由此可搭載2架——而非1架——“海鷹”SH-60直升機,或可搭載一架較大型的CH-53型“海上種馬”直升機,並且還可搭載多架無人機。此外,“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可裝載更多燃料,作戰範圍也更遠。

美、俄近期均有舰艇下水,其中1艘据说造了13年!

“喀琅施塔得”號柴電攻擊潛艇

據新華社援引俄羅斯媒體報道,9月20日,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海軍部造船廠,“喀琅施塔得”號柴電攻擊潛艇在建造13年後下水

報道稱,“喀琅施塔得”號是俄羅斯第二艘677型“拉達”級柴電攻擊潛艇,排水量為2700噸,只需38名乘員其主要任務將是沿海防禦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監視和偵察以及情報收集。該潛艇聲音極小,因為它擁有一種被稱為“閃電”的特殊反聲吶塗層。同時,還裝備了先進的聲吶系統和自動化戰鬥控制系統,可容納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和巡航導彈,其中包括M-54“口徑”巡航導彈。據稱,該艇還擁有專門的反艦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垂直髮射單元(VLS)。

據瞭解,該艇於2005年開始建造,因建造難度和融資原因,於2011年暫停,2013年建造工作重新啟動。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喀琅施塔得”號預計將取代俄羅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中老化的“基洛”級潛艇。與“基洛”級相比,“拉達”級潛艇的尺寸更小,成本也更低,而且通過自主研發,俄羅斯海軍未來甚至不會在該型艇上安裝“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

報道同時指出,俄羅斯海軍打算組建一支由6艘“拉達”級柴電攻擊潛艇組成的艦隊。但目前為止,只有一艘1997年建造的“聖彼得堡”號潛艇服役。雖然建造另一艘“拉達”級攻擊潛艇“大盧基”號的資金已經到位,但第四艘和第五艘“拉達”級攻擊潛艇的合同預計到2019年才會簽署。

綜合自新華網、參考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