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学姐对高考的再感悟

奔三学姐对高考的再感悟

来源网络

蹦蹦哒哒大半年又过去,恍惚看新闻,才发现高考再一次地到了,一群撕书解放的少年正式开启狂欢的两个多月,这是煎熬的日子,也是最令人怀念和感概的时候,怀念的是:人生难得有那么一次能看到努力奋斗的自己;感慨的是:付出的努力不一定和获得的结果成正比,但人生会处处充满意外。

高考时候,十一二点还不睡,几乎都是在挑灯夜读,可能是在复习,也可能是在临时抱佛脚,但总归是实打实地为自己以后争取好一些的学校;现在,会熬夜到凌晨,大多都是为了手机里的游戏,或者是为了替别人卖命加班工作,在娱乐和谋生里消耗自己的身体。

课桌上一大摞的书本,那是自己日复一日三年读下来的成果,而高三,则是在循环复习着三年来的所有书籍,以不停歇的题海战术巩固着枯燥知识点,就以一个“高考”作为目标撑下了这几百个日日夜夜;现在,因为没有目标,意志力更没那么坚定,太多的琐事让人分神,能静下心来读本书有点困难。

和现实一样的是:很多人对生活报之以歌,努力奋斗,却往往比不过一个拼爹的年代,高考后的一个现实分水岭就是:三年的早起晚睡、拼命读书做题,有时换来的不是自己满意的录取通知书,而是重来一次的“高四”复读,分道扬镳的结果并非让人人都满意,但都要学着去接受和选择。

幼儿园陪我们玩的老师,没印象;小学教规矩的老师,记不住;初中操碎心的老师,不上心;大学上完课就不露面的老师,忘得快;所有学习阶段的老师里,大概高中老师印象最深,那是陪着一起撑过整个高三日子的人,也是在他的监管下有意识一点一点达成所有学习目标,有人辅助你熬过“最暗无天日”的日子,其实内心是最充满感恩的,自然最能记挂在心。

面对“共患难”的同学,共同奋斗的日子印象都很深刻,早读晚修的陪伴、合唱比赛的军装、食堂糟糕的伙食、宿舍一年过十个生日的期待······前两天,有些感慨地对室友说:“我们认识八、九年了耶,挺久的了”,曾是高中同学,也是同宿舍的舍友,现在依然是工作后住一起的室友,高中延续下来的友情能持续很久,这是高考后的收获之一。

奔三的年纪,却依旧喜欢怀念,对高考,永远停留在2011年的夏天,热、焦虑、严肃、紧张,所有的情绪都默默压在自己的内心,等待即将来临的那一天带来的解放;哭、闹、笑······一起走过的那段日子,有人陪伴,并不显得孤独。

七年后,奔三年纪再看:人、事、物走的太快,曾经时光,虽短暂却值得永恒怀念;未来生活,应当要更加珍惜--毕竟,年轻的日子都将成为年迈后的回忆,而我,选择以此方式留住人生的重要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