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北宋是文人们的时代,有欧阳修等人名噪一时,但若论诗词歌赋,各方面才华都能独领风骚的,非苏轼莫属。苏轼能够成名,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的恩师欧阳修,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和父亲、弟弟一同进京赶考,得到了欧阳修的极力推崇,称他的文章能够独步天下。正是因为欧阳修的提携,苏轼才能名震京华。然而,在苏轼担任主考官时,他也想提携一位学生,他的方式是帮助学生“作弊”,但可惜,这位学生心理素质太差,最终落榜。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苏轼的一生,是极其幸运的,但又极其不幸,他从宋仁宗,到宋徽宗,历经几朝,虽然才华横溢,但屡遭贬谪。虽然欧阳修非常欣赏他,但此后在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持续打压下,苏轼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虽然耀眼,但只能游离于黑暗的苍穹里。王安石变法时,他因为对新发存在质疑,被贬谪。待到司马光上位,打压新法,苏轼又上书,说新法有诸多可取之处,从而又被打压。大好年华,都未得到重用,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到了宋哲宗继位,苏轼终于被短暂重用一回,虽然很短暂,但官居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此时苏轼已经年近半百,他被任命为知贡举。何为知贡举?这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职位,也是考官之一,但他并不是主考官,他只负责监考,并不负责阅卷,和他一起担任这个职务的,还有著名的文学、书法家黄庭坚。此时,他有一个学生,名叫李方叔。此人才华出众,才思敏捷,很像年轻时候的苏轼。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苏轼想起了他年轻时,欧阳修提携他的情形,打算提携李方叔一把。但他并没有欧阳修当年在政坛的位置,他一人举荐,恐怕不行,于是他想了一个“歪招”,就是帮李方叔作弊。在开考之前两个时辰,苏轼才得知考题,他慌忙辞去众人,躲在房间里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塞到袖子里。要知道,当时的苏轼,以较高的文采来应付一篇考题,再轻松不过。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正式开考前,苏轼回到监考官的队伍中,对考官们进行搜身检查。遗憾的是,李方叔并不在他所在的队伍里,错过了把纸条塞给李方叔的机会。待到考生坐定,发卷之前,考生们纷纷去上厕所,苏轼抓住机会,到了李方叔的座位前,把纸条塞到李方叔的笔筒里。为了能被学生发现,苏轼还特意漏出一个纸角。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可接下来悲剧了,李方叔可能太紧张,上厕所回来的不及时,坐在他身旁的是宰相章惇的儿子章持。他看到李叔同的笔筒里有一张纸,就偷偷拿了过来,待到题目发下了,他惊讶的发现,这个纸条的内容竟然和题目一致,于是兴高采烈,把文稿抄到自己的卷子上。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偷偷看着李方叔,李方叔因为老是被章持盯着,心里疑惑,加上

心里素质太差,竟然思路全无。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考完试后,这个作弊没被发现,苏轼长舒一口气,以为李方叔抄到了自己的文章。阅卷时,主考官向黄庭坚等推荐一篇绝好的文章,大家都认为这个卷子能评第一。黄庭坚也和苏轼说了有篇文章写的非常好。苏轼心里明白,他以为这个文章一定是他的学生李方叔的。没想到揭开名字,竟然是章持,而李方叔,因为太紧张,根本没上榜,名落孙山了。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面对这样的结果,苏轼只能苦笑。暗暗感叹:李方叔空有才华,但没有状元命啊!

苏轼监考,传纸条让学生作弊,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落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