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的「致富經」

一片叶的“致富经”

“葉子長到這麼大,可以摘下來賣錢了。”按照農曆二十四節氣,再過幾天就是大暑,開江縣寶石鎮程家溝村62歲村民唐明德開始考慮採摘銀杏葉的事。今年葉子長勢好,10畝地的銀杏葉僅靠他和老伴兒忙不過來,他想請人來幫忙。

作為“四川省銀杏之鄉”,開江縣多年前就開始發展銀杏產業。2015年,開江銀杏、油橄欖產業產值達2.76億元,佔到林業總產值的30%,而當地農民在林業上實現人均純收入1347元。

一片叶的“致富经”

程家溝村銀杏採葉園

01

為何選擇發展銀杏——

“為了守護好這一庫清水”

2007年,開江縣政協開始聯繫幫扶程家溝村。隨著精準幫扶的深入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引入發展銀杏產業,是結合村上實際,經多方綜合考慮最終確定的。”開江縣政協提案委主任鄧蘭豔是程家溝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她全程參與了村上銀杏產業的引入及發展工作。她談道,選擇銀杏產業主要基於兩個考慮:一是可以保護好飲用水源和生態環境;二是銀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百姓投入少、見效快。

程家溝村位於開江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當地有川東地區第一大水庫——寶石橋水庫,程家溝村正處於庫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縣政協在對程家溝村的幫扶中,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當做工作重點,尤其強調對農藥、化肥的慎用。

唐明德是程家溝村第一批種植銀杏的村民,先期種植了5畝銀杏。在日常管護中,鋤草成了他的一項主要任務,“為了守護好這一庫清水,我們都採用人工鋤草。”這句話在當地大多數村民口中得到了印證,他們都表示基本不會使用除草劑。

為了保護好水源地,今年5月,寶石鎮印發了《寶石鎮2018年寶石水庫管理保護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加強對農戶生產經營監管、引導,減少庫區農業生產使用農藥、化肥;寶石橋水庫果場實行生態種植,不得使用農藥、化肥”。

“除了銀杏產業,我們還幫助村上發展高山晚熟稻、晚熟李、花椒、光伏發電等產業。”開江縣政協秘書長黃德穩表示,這些產業都緊扣著“綠色”“生態”。

一片叶的“致富经”

程家溝村銀杏採葉園

02

種銀杏掙不掙錢——

“要看長遠收益,這賬算得過!”

發展脫貧產業既要考慮生態環境,又要考慮經濟效益。2015年,程家溝村開始發展銀杏產業,通過產業週轉金、愛心捐款實行統一購苗、統一栽種。當地村民前期不需要其他任何投入,只需要提供土地,參與後續管護,而獲得收益的絕大部分都歸村民所有。但是,銀杏葉能不能賣出去?這成了大多數村民心中的疑問。

為了解除村民“後顧之憂”,開江縣政協在發展之初,就幫助當地建立起“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以確保銀杏葉有銷路。

唐明德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植了5畝銀杏。2017年,銀杏進入初產期,他收穫了700多斤銀杏葉,收入1000多元,“效益比種玉米高,一年收兩季,維護成本低。而且還要看到長遠效益,樹葉長勢一年比一年好,這筆賬算得過!”嚐到甜頭後,當年唐明德又增加了5畝地種植銀杏。

達州市銀杏產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從銀杏葉中提取的銀杏黃酮,可用於製藥、保健品、日用品、化妝品等各個領域。通過發展銀杏產業,實現脫貧攻堅與綠色發展有機結合,當地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當前,程家溝村已成功打造了800畝、160萬株銀杏採葉園。2017年,村上銀杏葉產量達1.9萬公斤,村民從中獲得不小的收益。同年底,程家溝村退出貧困村,併成功創建為市級“四好村”。站在程家溝村村委會門前,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銀杏葉在風中舞動,山坡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十分醒目……

一片叶的“致富经”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7月19日第01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校 檢丨楊 晨

終 審丨餘 泳 忠

一片叶的“致富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