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赵爱虎


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三个问题来回答。

问题一:朱标如果不死,他会不会削藩?

问题二:朱标如果削藩,朱棣会不会造反?

问题三:朱棣如果造反,他是不是朱标的对手?

(燕王朱棣)

不得不说,明朝的藩王制度,是朱元璋造成的。

朱元璋之所以要把在唐宋前就已经废除了的皇室子弟封藩的问题,重新捡起来用,是因为作为草莽出生的他,对大臣大将们的极不信任。他希望由他的儿子们来镇守边关,拱卫京师。因此,他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不但把军队交给他们,而且把收税的权力也交了一部分给他们,甚至把分封藩地官员的人事权也交给他们。

这样一来,藩王的权力变得非常大。就算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这些藩王就有很多已经在胡作非为。连朱元璋自己也已经意识到藩王权力过大的问题,因此他在世的时候,已经做过一些限制藩王的工作。

比如规定不许藩王同时来京城朝见,只能一个一个地来。藩王之间也不能互相见面,防止互相串联沟通。

比如规定藩王不能自行委派官员,取消藩国的相国制度,改为长史管理;长史由中央委派,藩王有错,长史受连带责任。

比如减少藩王的俸禄(以前藩王的俸禄是一品大臣的50倍,减少后只有10倍)。

比如限制藩王大兴土木修建王府,等等。

(靖难之役模拟图)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军权还在藩王的手里(朱元璋也是矛盾,如果军权不在藩王手里,在地方官员手里,他又不放心。所以只能交给藩王。)军权在藩王手里,其实其他那些权力也在藩王手里。大臣叶伯巨曾上奏朱元璋这个问题,但朱元璋却把他下狱处死。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利用个人的威望,他的儿子们倒还比较听他的话。他说东,儿子们不敢往西。但是朱元璋一死,问题就来了。

现在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朱标不死,他会不会削藩?

史料记载,朱标这个人,非常的仁慈。当年朱元璋要惩罚那些胡作非为的儿子们的时候,朱标还从中调解,为他的兄弟们说好话。从这个角度来说,朱标对他的兄弟们的感情,显然是比朱允炆对叔叔们的感情深厚的。因此,他可能不会像朱允炆那样,非常激进地削藩。

但是,朱标仁慈,朱标不激进削藩的结果,可能是藩王更加胡作非为,尾大不掉。

朱标就算自己不削藩,朝臣们会不会反复劝说他削藩呢?会不会改变他的主意呢?

朱标就算自己不削藩,他对兄弟们有感情。但他这个感情,能比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感情更深厚吗?朱元璋尚且要限制儿子们的权力,朱标难道不限制?

朱标就算自己不削藩,朱允炆会不会说动他削藩。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就曾对朱元璋说:“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标当皇帝后,朱允炆难道不会劝他吗?为将来朱允炆的江山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朱标还不削藩?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朱标削藩,都是必然的。

我们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朱标如果削藩,朱棣会不会造反?

朱标要削藩,朱棣会不会造反呢?有人说不会,因为朱标是嫡长子,而且有威信。但是,如果朱标让朱棣放弃兵权的时候,他还会同意吗?如果朱标要对他移镇呢?他还会同意吗?(朱棣就是后来当了皇帝,也要把都城迁到北方去,何况移镇)。如果朱标像朱允炆那样,动他的同母亲兄弟周王,他会没有意见吗?

(朱允炆倾斜的皇位)

朱棣的性格非常像朱元璋,他杀伐果敢,要举兵造反,是一定的。再说了,朱元璋搞《皇明祖训》的时候,还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样的规矩。那时候朱棣一定不会说朱标不对,他说朱标身边有奸臣,那样他顺理成章就举兵造反了。

我们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朱棣如果造反,他是不是朱标的对手?

朱标如果要削藩,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朱允炆是一样的。朱允炆的军队和大将,依然是朱标的军队和大将。朱允炆打不赢朱棣,性格更仁慈的朱标,能打败朱棣吗?

可能有的变数有两个:一是朱标削藩,可能没有朱允炆那么着急。二是朱标在平乱的时候,朱棣的军队可能倒戈。

但是,不管是削藩急还是缓,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另外,朱棣已经掌控了北方,北方的军队,是不大可能倒戈支持朱标的。

最后再说一句,就算朱标忍让,没有削藩。但是,那样会给他的后代产生更大的麻烦,那时候如果朱允炆再削,可能死得更惨。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朱标画像

如果朱标不是38岁英年早逝,根本没有会不会成为对手的问题。朱棣只能老老实实在北京趴着,当个有能力的富贵王爷。

之所以有这种推测,基于以下几点:

1、朱标可是正宗的嫡长子;

2、朱标是老皇帝朱重八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拥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3、朱标拥有足够的人望,能镇得住场子,也有足够的政治号召力。

首先作为嫡长子,朱标的继承权是没有人敢质疑的。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元璋定下的铁律,从嘉靖朝“大礼议”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

来看,明朝的士大夫对于朝礼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会动争大位的心思。虽然,他自己也号称是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嫡子,但恐怕也就是他自己说说而已。

他必须是马皇后的儿子,可能更多源于靖难之役后,坐上了皇位倒推自己,必须为嫡子,以正其位。

目前,史学家多认为其为朝鲜女子李氏碽妃所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为《南京太常寺志》记:“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1]

朱棣画像

其次,作为朱元璋倾力培养的接班人,朱标十岁时便被立为世子,十三岁时,便代父回乡祭祖。这种安排足以向众人告示,朱标将会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为了培养朱标的政治能力,朱元璋给它配备了堪称豪华的教师集团。其中不但包括宋濂这样的名儒,还包含李善长(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太子少保)等功臣元勋。除此之外,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孙兴祖、吴桢、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章溢、文原吉、范显祖,都是太子府的执政班底。

这个堪称豪华的太子班底,足以说明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儿子无比信任,从未动过易储的念头。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太子班底,才会有朱元璋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2]

如果朱标不是英年早逝,而是一直活到继位,时年44岁的朱标,具备完整的政治控制力,根本不会出现朱允炆主少国疑的局面。就算朱棣有志于天下,也没机会。

要知道,起兵造反可是一件成本极高的工作,一般只有三种情况下才会出现:

要么觉得自己拥有绝对的把握,一定成事;

要么就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反不反都是死,干脆拼了;

第三种是造反的人缺心眼。

朱允炆画像

最后,朱标在朝中拥有足够人望,足以镇得住场子。

《明史》曾经这么评价朱标:“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3]

从以上记载可见,弟弟们有过多是这位兄长在皇帝面前为其求情,如果朱标顺利接任皇帝位,以他仁厚的性格自然不会有“削藩”之事。所以,朱棣也就不会有被逼无奈的借口。

另外,如果不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允炆“主少国疑”之势已成(朱允炆年纪倒是不小了,不过没有政治经验,已经是验证过的),蓝玉案是不是会爆发还真不一定,如果要是蓝玉尚在,朱棣估计就更没动手的心思了。

综上所述,朱标活着,明朝根本不会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迁都北京之事,也不会有《永乐大典》,就是有也不会叫永乐大典,没准叫个什么大典。当然了,历史是没有如果这种东西的。

[1]、《南京太常寺志》 汪宗元[2]、《明史·卷115》;[3]、《明史 列传三》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藏地读行


中华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这句话读出来感觉好像太子朱标斗不过朱棣一样,在真实的历史中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这句话准确的说应该是这样,朱标如果不死,朱棣敢和朱标竞争吗?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朱棣敢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皇帝是朱允炆,朱棣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可是假如说朱标不死,朱棣九成的几率不会造反,他也不是傻子,皇位固然谁都想要,可是没有丝毫胜算他不会傻到去造反。朱标不死的话,即使朱棣造反了,朱棣也不会是朱标的对手。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首先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并且是太子,同时朱标还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喜爱的一个,从朱元璋开始造反,就一直把朱标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好兄弟们也都知道,朱元璋的继承人肯定就是朱标。等到朱元璋称王之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朱标做世子。

在朱标做世子的时候,朱元璋就为他找来很多大师,专门教朱标。等到朱元璋称帝的时候,朱元璋更是毫不犹豫的立下太子,还是朱标。朱标做太子的时候,朱元璋给他找来全国上下最好的老师学习各种知识,可以说朱元璋在朱标身上注入了全部的心血。朱元璋经常把权利下放给太子让其处理政务。

古时候太子和皇帝的矛盾其实是很深的,皇帝绝对不会下放任何权利给太子,这是大忌。可是朱元璋依然这么做了,在历史上属于比较罕见的情况。朱标也非常会做人,那些开国功臣们也都很喜欢他,自然会一直支持他,试问这样的局面,朱棣拿什么竞争?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最后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朱标不死的话,朱棣不是朱标的对手。朱标不仅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朱棣的大哥,朱棣还真的不能反抗自己的大哥啊,当然朱棣有想法也只能吞进肚子里。朱标看上去很仁慈,不过同样心机深沉有能力。朱标对于自己弟弟们的欲望再清楚不过了,他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其实朱标早就和朱棣交过手一次了。

朱标是太子,是朱元璋立的,可是在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就常常和朱元璋在政见上闹矛盾,朱元璋强调对官员苛刻,朱标则反对,要用怀柔的手段安抚官员。朱元璋为了皇权的稳固,决定分封藩王,甚至诛杀开国功臣,朱标强烈的反对,不惜和朱元璋争吵起来,因此朱标和朱元璋的关系渐行渐远。特别是朱标当时已经患有重病了,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加上自己的儿子朱允炆实在太仁弱了,朱标是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代不能当皇帝啊!朱元璋也看到了这些情况,因此就有了换太子的想法,毕竟朱标活不了多久,朱允炆实在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啊!朱元璋看上了自己的四儿子朱棣,朱棣英武非凡,果敢有勇气,很像自己,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棣,觉得朱棣是当皇帝的好材料。朱标知道朱棣的能力,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朱标想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让朱棣抢了自己后代子孙的皇位。朱元璋对朱棣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朱棣当然兴奋了,自己想当皇帝很久了,特别是在朱标重病的时候这个想法更强烈了。有了朱元璋的提示,朱棣开始了运作。同时有病的朱标也作出了安排,两人在皇位的问题上有了一番交手。

一天上朝,朱元璋就表示了要换太子的想法,觉得朱标病重了,皇孙太废物,还是早确定立太子为好。开始群臣没有表态,终于依附朱棣的官员立刻上书说,朱棣无论哪个方面都出众,太子非朱棣莫属,朱标一派的官员立刻反对,“嫡长制”必须遵守,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再说了朱标有儿子是不能立其它的皇子的。就这样朱标和朱棣这两派的官员争的不可开交,为了太子的问题连续吵了几天,那时的朱元璋并没有表态,就看着底下的官员吵。朱标很清楚自己的父亲是个强势的皇帝,总在最后才会出手的,自己的后代地位可能不保了,朱元璋肯定最后会以强压的态势逼着官员就范的,因此朱标使出最后的一招,这一招真的要命啊!朱标因为仁爱,所以很多官员都依附于朱标,朱标就对这些官员说,上书是不能说服朱元璋的,一定要用更激烈的方式对抗,说理不行就死谏,死谏不行就集体辞职,一定要朱元璋就范。就这样大批的官员上书必须立皇长孙为太子,不然就辞职不干了,这下子就彻底惹毛了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批批的官员辞职的辞职,关进牢房的关进牢房,可是官员就是不消停,最后朱元璋还杀了一些官员,但是事情还是没有停止,官员都不要命似的上书,大有一副只要真理在哪怕没了命。朱元璋被这些有着儒家思想的疯狂官员搞蒙了,自己再残暴也不能把所有的官员杀掉啊,自己不就成了光棍司令了吗?朱元璋彻底的服软妥协了,立朱允炆为太子,朱标赢了,不久就病死了,朱棣输了,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北方自己的封地了静静的等待机会。

朱标认为万事大吉了就放心的去了,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当皇帝,只是朱允炆实在能力有限啊!搞个削藩搞的最后朱棣起兵攻入了南京,朱允炆逃跑了,这一局朱棣赢了当了皇帝。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不可能当皇帝,可是一切都是如果啦,历史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朱元璋的所有儿子中,没有任何一个是老四朱棣的对手,包括皇长子朱标。

那么,如果朱标不死,顺利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朱棣会不会仍然造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一看朱棣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造反,是对朱元璋隔代传位的不满吗?可能有一点,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他造反,实际上是被自己的侄子建文帝逼的。

建文帝上位伊始,便听了腐儒的建议,着急忙慌地削藩。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实力最雄厚的燕王朱棣。

朱棣知道,削藩之后,自己就完全变成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了。这种生活,久经沙场的朱棣当然难以忍受。怎么办呢?

朱棣性格强悍,是朱元璋的所有儿子里最像朱元璋的。这种性格的人,不可能坐以待毙。为了对抗建文帝的削藩,他干脆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可见,朱棣造反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如果朱标不削藩,朱棣几乎不可能造反;如果朱标像建文帝一样削藩,朱棣照样会造反。

如果朱棣造反,朱标能够摆平他吗?

不会。

通过史书记载可以发现,朱标其实就是大一号的建文帝朱允炆。不管是性格还是能力,父子俩都很像——这恰恰也是朱元璋喜欢朱允炆的原因。

所以,建文帝搞不定的事情,朱标也够呛。


趣谈秘史


如果朱标如果顺利继位后才死,那就不会有朱元璋的屠功臣,那么即使朱允炆削藩,朱棣也未必敢反,因为那么多开国的大神在,换句话说,有那么多开国的大神辅助,朱允炆削不削藩都无所谓。

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蓝玉只有朱标能镇住,就是因为朱标死了,朱元璋才不得不杀蓝玉,朱元璋之后唯一能让蓝玉听话的就是朱标。就算一个蓝玉在,朱棣也不敢造次。蓝玉最看不惯的也是朱棣。

而且朱标比朱棣厉害多了,他可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什么场面没见过,甚至在很多战役立过功,都是他一个人指挥守城,而且成功拖住敌人!这样的人而且宽厚仁慈,无论功德都能服人,抛开世俗长兄为大朱棣不敢怎么样,即使真的对打朱标简直就是吊打朱棣,很有可能朱棣会有无数逃兵降将投奔朱标!他俩不是一个量级的。朱允炆就不一样,太小无法服众,也没有作战经验。

朱标在根本不会削蕃!因为他镇的住,他也比较仁慈!老爹杀人,他还一直和老爹怼。真的特别相信孩子和父母的缘份有深有浅!朱标死了,朱元璋宁愿把皇位给朱标儿子也不考虑其他儿子,一定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吧!


笑搞


朱元璋与马皇后共有五子二女,分别是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长女宁国公主,次女安庆公主。其中朱标生于公元1355年,朱棣生于公元1360年,也就是说朱标比朱棣大五岁。我们先来看看朱标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南京),朱元璋得知朱标出生后,十分高兴,就在一座山上刻了八个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标做为朱元璋的长子,而且还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自然对朱标的期望值很高。

公元1360年,朱元璋就让大名士宋濂等人成为朱标的老师。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吴王,朱标成为世子。公元1367年,朱元璋让十三岁的朱标到濠州去祭拜先祖。

临行之前,朱元璋对朱标说:古代的名君,都知道百姓的疾苦,此行,我希望你能好好的了解民间的疾苦,熟悉民间的风俗,就知道我创业的不易了。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让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常遇春、左都督冯胜、刘伯基、耿炳文、汤和等人担任朱标的老师,可见朱标老师阵容的强大,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厚望。

朱元璋每次出征的时候,都由太子监国,并请了很多名儒为太子和诸王讲学,并从国子监挑了十多个青年才俊为其伴读。朱标身上没有半点纨绔之气,十分的仁厚,聪颖,温文尔雅,对宋濂等名儒十分尊重。

后来宋濂被牵扯到了胡惟庸的案件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免一死。洪武四年,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洪武七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出生。

朱标二十二岁之后,朱元璋命令一切的政事都先交给太子处置,然后再奏请朱元璋,这个显然是想让太子直接参与国政,朱标就开始协理朱元璋处理日常的政务,不过朱标的治国理念是“宽通平易”,和朱元璋有所不同。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朱标巡抚陕西,朱标回到之后患病。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谥为懿文太子。朱允炆之所以能继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

而如果是朱标继位,朱标也不会那么着急的削藩,朱棣面对自己的大哥,也根本就不可能造反,即使朱棣真的造反了,也完全不是朱标的对手,毕竟朱标不是朱允炆,不会任用李景隆为大将军的。


历史简单说


提问者应该是把“篡位者”的标签贴在朱棣脸上了,认为朱棣不管如何都会造反。以我来看,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会造反,他会老老实实的做明朝藩王,不敢有半点造次。理由如下:

按常理来说,朱棣和朱标成为对手只有两种情况:

一是朱元璋在世时两人有夺嫡之争。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早在朱元璋称帝之时,就已经把朱标立为皇太子了,不仅朱元璋对朱标非常宠爱,而且朱标为人宽厚,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许多重臣元勋都支持朱标,所以朱棣根本没机会染指太子之位。

第二种情况是朱标继位后,朱棣起兵造反。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1、朱棣没有造反的理由。朱允炆继位后,朱棣之所以会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朱允炆实行削藩,伤及了朱棣的根本利益乃至生命安全,被逼无奈的朱棣才会选择“铤而走险”,推翻了侄子的皇位。所以朱棣造反根本原因在于削藩。

如果朱标继位,朱标会不会实行削藩政策呢?我认为是不会的。据史料记载,朱标为人宽厚,做皇太子之时就多次劝解父亲宽恕二弟、三弟在封国犯下的罪过,可以看出他对弟弟们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继位后的朱标是不会削藩的,朱棣也就没了造反的理由。

2、朱棣没有造反的实力。朱棣之所以能推翻朱允炆,是因为朱允炆身边没有足智多谋的谋臣和能征善战的战将,而这些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杀掉了。而朱元璋之所以要杀功臣,是因为太子朱标早死,他害怕年幼的朱允炆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

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对功臣大开杀戒。因为朱标早早就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子,而且他的妃子是大将常遇春的女儿,所以他在功臣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可以镇得住这些人。以朱棣手下的将士素质来说,是敌不过那些开国功臣的,所以朱棣也没有造反的实力。

朱棣既没有造反的理由,也没有造反的实力,所有朱棣是不会造反的(除非他缺心眼),他也无法和朱标成为对手,只会老老实实做他的燕王,为哥哥朱标守卫大明北疆。


石头说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模糊。朱标不死,准备活多少年,要是活一千年,现在还是大明朝呢!

可是,如果假定朱标比弟弟朱棣晚死,那就不存在朱棣造反的问题了。

如果朱标死在朱元璋和朱棣之死中间,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讨论一下。


朱元璋死后,朱标继位,朱棣会不会造反推翻朱标?

先来看朱标的态度及其效果,无非三个。

第一条道路,萧规曹随,休养生息。

如果走这条路,和吕后及其儿子差不多,必然造成豪门崛起,藩王坐大。按照朱标的性感,这种可能性,不小。

这一政策符合朱棣利益,朱棣自然不会造反。至于朱标死后,晚年的朱棣会不会造反,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第二条道路,大力快速削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朱元璋给儿孙们留的最大问题就是藩王可能造反。如果朱标削藩,情况可能和朱允文差不多。朱棣必然造反,

只是朱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别的不说,朱棣800卫所兵起兵,朱标几千人足够灭了他。但是老朱家兄弟残杀的阴影一直在,朱标必须彻底解决藩王割据问题。

但是,蒙古的威胁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朱标能做到吗?未必!那明朝能活多久,真的是未知数。



第三条道路,软刀子削藩,逐渐对藩王分化瓦解。

如果朱标削藩,学汉武帝,利用朱棣的儿子甚至孙子来分化朱棣的势力,那么朱棣完全没有造反的能力和意愿。

如果真的是这样,朱标依旧要面对可怕的蒙古势力,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考验朱标的政治眼光和能力。

朱标的其他功绩。

如果朱标死在朱元璋后面,朱棣当不了皇帝,朱标会有朱棣的那些丰功伟绩吗?

多半没有!

简单的说,带着原罪上台的朱棣,必须用一系列丰功伟绩证明自己——七下西洋,六征蒙古,永乐大典等等等等。这些功绩,尤其是下西洋,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没有这些,明朝只是宋朝那样的一半王朝,甚至更差。

朱标死后,晚年朱棣会造反中年朱允文吗?

如果朱标对儿子扶上马送一程,不管朱棣造反的势力多大,都不会成功。

靖难之役之所以能成功,根本来说是朱允文作的。朱允文一方面逼反了朱棣,另一方面又不允许将士们斩杀朱棣,这样的脑残行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造反行为。

但凡是带脑子当皇帝的,都不会像朱允文那样输掉底裤,所以,朱棣即使造反,也不会成功。


历史知事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朱标不死,即使给朱棣100个胆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

第一,朱标拥有强大的治国阵容。史书上记载,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领军攻打集庆,得知情况后,大喜,随即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元璋从小就喜欢太子朱标,对其爱护有嘉,聘请宋濂等名儒为帝师,悉心教导朱标。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朱标就被立为太子,还为其选拔了一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文臣武将兼领东宫,辅导太子治理国家。其中有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还有冯胜、邓愈、汤和、刘基、章溢等人也在其中,我就不一一述说了。

朱元璋每次外出征战之时,让朱标监国、令文臣武将尽力辅佐,一来可以锻炼朱标治理国家的能力,二来密切了朱标与群臣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妻,乃是太子妃。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此算来,明朝两大名将与太子朱标乃是姻亲,定然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朱标这边。

朱标拥有如此强大的文臣武将阵容,试问朱棣敢不敢有过多的非分之想呢?

第二,朱标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特地将一切政事交由朱标处分,然后奏闻自己,当时朱标年仅二十二岁。朱元璋时常告诫说,“我之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不断听群臣意见,批阅各地奏章,学习治国之道,目的是为了让你牢记几个原则:第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第二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第三是勤,只有勤恳才不会沉溺于安逸;第四是断,能断不致牵于文法。”从此之后,朱标勤勤恳恳地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治国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史书上记载,朱标温文儒雅,慈仁殷勤,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是有些时候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罢了。如果朱标登基称帝,掌握大权,必然会实行“宽通平易之政”,那么必然会国泰民安,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试问朱棣还敢举兵造反吗?

第三,朱标是群臣心目中的“仁君”。朱标性格仁慈温和,深受群臣爱戴。洪武十三年,爆发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由于宋濂的长孙宋慎,与胡党中人过往甚密,因此也被牵扯到此案。当时朱元璋想要诛杀宋濂,最后在马皇后及太子朱标的力保之下,这才得免一死,发配四川。

一日,朱元璋又要大开杀戒,太子劝谏说道:“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丢下一条棘杖,让太子去拿。太子闻言后,面有难色。朱元璋说道:“你见上面有刺不敢拿,我现在帮你把这些刺全部去掉,再交给你,岂不是更好。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朱标却不认同,说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

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扔去,并继续追打。

朱标连忙跑开,吓得连忙把怀中画掉在地上。

朱元璋捡起画,看到图中马皇后背着自己逃跑,回忆起自己当年创业时多么的艰难,怒气也就消解了。

温和仁慈的朱标乃是群臣心中的“仁君”,在群臣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也能镇得住这些开国功臣。有些学者认为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就是因为朱标的意外离世,害怕性格柔弱的皇太孙朱允炆镇不住这些开国功臣们,所以这才举起了屠刀。

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屠杀了太多的名将,可以说是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如果朱标登基,开国功臣们不被屠杀,朱棣还敢轻举妄动吗?

第四,朱标是诸王心目中的“好大哥”,威信很高。\t史书上记载,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上来说,仁慈宽厚,重视亲情,对其他诸王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曾多次犯错,要被朱元璋惩罚,都是朱标从中调和求情,才使他们免受责罚,因此,朱标在诸王心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第五,朱标不死,朱棣没有一个很好的造反理由。古代皇位继承有个原则,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朱标死了之后,本来朱元璋应当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其他儿子,然后朱元璋却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违背了这个原则,也是朱棣起兵造反的一个理由。当时朱标就是嫡长子,如果朱标不死,继承皇位的话,那么燕王朱棣的起兵理由也就没有了,试问他该以什么理由起兵呢?

朱棣是个雄主,五征漠北,拓展疆土,还创造了永乐盛世,非汉唐所能并肩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顺利登基称帝的话(或许只要晚死几年,登基过渡一下),即使给朱棣100个胆子,也不敢举兵造反。倘若朱标登基称帝的话,也一定会开创一个永乐之外的太平盛世,朱棣只是朱标朝中默默无闻的一位普通王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