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10月6日,佔領圓明園

從第二天開始

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裡,堆積著珍奇的鐘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

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燬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

在英國蘇富比拍賣會上

幾張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拍攝於1860年

英法聯軍攻破前北京的照片

引起藏家的廣泛關注

疑似圓明園被燒燬前的照片首次被發現

引起巨大轟動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攝

據專家推斷應為圓明園舊景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奧爾末拍攝的圓明園西洋廢墟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下面是一組圓明園的3D復原圖 ,如果當初沒有被燒燬,該有多好……

3D復原圓明園全景▼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方壺勝境▼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在福海北北岸灣內,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圓明圓中最為美麗的建築。此景前部的三座重簷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後部的九座樓閣中供奉著2000多尊佛像、30餘座佛塔,建築宏偉輝煌,是一處仙山瓊閣般得著名景觀,主題閣樓實為一座寺廟建築。

九州清晏▼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九州清晏為圓明園中最早的建築物群之一,部分建築物為康熙年間所建。雍正初年,此部分景區成為帝王重要的寢宮區.歷史上著名的西太后(慈禧)為“懿嬪”時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於圓明園九州地區的中軸線上,此處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處也是各地衙門,向皇帝呈覽貢品、物件、畫冊的地方。

正大光明▼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園內舉行朝會、接見外使的行政區域。功能類似故宮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駕崩後停靈之處。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正大光明殿建成於1725年(雍正三年)內簷高懸雍正御書“正大光明”四字匾。

鴻慈永詁▼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鴻慈永詁,亦稱安佑宮,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月地雲居西北,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畫像,是一處大型的寺廟園林,佔地6.5萬平方米,築面積3600平方米。

蓬島瑤臺▼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建於1725年(雍正三年)前後,時稱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臺。位於福海中央,為相連的三座湖心島,仿神話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霧中的蓬島瑤臺如仙境一般。

海晏堂▼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俗稱“水力鍾”。

牡丹臺▼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牡丹臺,就是後來圓明園四十景中的“鏤月開雲”。牡丹臺位於後湖東岸,南臨曲溪。殿為三間,殿前以文石為坡,種植牡丹數百本.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來圓明園的牡丹臺觀賞牡丹。主宰中國命運長達130餘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臺會聚一堂,傳為佳話。

澹泊寧靜▼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澹泊寧靜俗稱田字房,又名淡泊清淨。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這座宮殿的外型是一個漢字的形狀:“田”。“田”的意為耕地,農業是封建帝國的命脈,皇帝每年都要在這兒舉行犁田儀式。

萬方安▼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萬方安和是以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為意境的一組景觀, 位於圓明園中心景區後湖的西北側。雍正時稱“萬字殿”,俗稱萬字房, 乾隆時稱“萬方安和”。主建築位於湖中,外觀為卍字形,共33間殿宇, 萬字型建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特例。

遠瀛觀▼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遠瀛觀西鄰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是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馬戈爾尼,曾至此處遊賞。遠瀛觀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遠瀛觀主體樓、大水法、觀水法。

觀水法▼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南邊朝北建有專供皇帝觀賞噴泉用的寶座和石雕屏風,名曰觀水法。

線法亭▼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線法亭位於大水法之東,在圓形土丘上建西式漢白玉八方亭。“線法”意指西洋透視法。此山曾是乾隆帝跑馬登山處,俗稱轉馬臺。

別有洞天▼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別有洞天在福海南岸,位置隱秘,經城關出入,有納翠樓、水木清華之閣、時賞齋、石舫。雍正時期曾在此處開爐煉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慶(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園居住。現今遺址處還留有石舫的基座。

方外觀▼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方外觀,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為三開間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面的歐式小宮殿.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方外觀”為一座清真寺,據說此樓曾是乾隆帝維族愛妃(容妃,俗稱香妃)作禮拜的地方,方外觀西南橋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萬花陣▼

清華教授利用3D設計復原出震撼的圓明園

萬花陣,即迷宮,現已經重新復建。黃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鐘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節皇帝坐在亭子裡,宮女們手持黃色蓮花燈從迷宮入口進去,誰先到達亭子,就可以得到賞賜,所以又稱黃花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