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那麼有錢,裝備又是一流的,爲什麼打不過游擊隊性質的胡塞武裝?

軍事一點通


除了

指揮水平低下、官兵訓練不足、戰鬥意志較差、後勤保障不力等因素外,沙特聯軍在也門陷入“泥潭”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法破解“游擊戰魔咒”

從近代拿破崙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數列強都敗在了弱小對手的游擊戰術下——拿破崙數十萬大軍被西班牙游擊隊死死拖住,即便前者親率25萬精兵征剿也無濟於事。19世紀30年代末至一戰後的3次抗英戰爭中,阿富汗軍民利用游擊戰屢敗強敵,最狠一次竟然將撤退中的1.6萬英軍及家屬基本全殲,只剩一名軍醫僥倖逃生鐵托指揮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從8萬壯大成80萬之眾,牽制了納粹德國約20個精銳師,並殲敵近百萬人

而冷戰期間和之後的歷次局部戰爭中,同樣能看到游擊戰大顯神威——法軍從1954年開始調兵遣將80餘萬人鎮壓阿爾及利亞游擊隊,但其付出了損失11.2萬人、2.5萬億法郎軍費後仍被迫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自1979年以來的40年間,阿富汗游擊隊先後與蘇聯、美國2個超級大國交鋒,蘇軍在付出約42萬人傷亡(其中陣亡3.8萬人)的慘重代價後鎩羽而歸,

而美軍則不惜代價地駐留阿境內連續作戰17載,雖已傷亡2萬人、耗資數萬億美元卻還執迷不悟、賴著不走

美、蘇、英、法這些列強在自身實力最強大的時候,都無法完全征服裝備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弱小民族,沙特及其盟友、僕從武裝又有啥本事做到這一點呢?

坊間有觀點認為“經過3年血戰,胡塞武裝逐漸不支,正走向覆滅。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因為隨著外援斷絕、人員和裝備嚴重損失,胡塞武裝的確丟失了不少地盤。但需要指出的是,胡塞武裝跟曾經短暫掌握全國政權的阿富汗塔利班一樣,起家底子原本就是游擊隊啊!

而現代游擊隊之所以很難被徹底剷除、剿滅,則在於其生存的土壤和大環境使然——比如塔利班和胡塞武裝都高舉“反侵略”旗幟,佔據著道義制高點;阿富汗和也門都長期陷入戰亂、民不聊生,游擊隊有生存土壤和充足兵源;兩國地理環境相似,都分佈著大片山地或荒漠,有較大回旋空間開展山地游擊戰;阿富汗和也門都屬於民眾國家意識薄弱、部落/部族勢力強大的“前現代國家”,游擊隊容易利用矛盾找到同盟軍和庇護者

說到底,沙特聯軍無論收買也門地方民兵充當炮灰,還是花重金招募外國僱傭兵(包括蘇丹政府軍這號“公派傭兵”)和採購歐美軍火,固然可以重創胡塞武裝,甚至於奪回也門首都薩那等戰略要地、扶植類似阿富汗現政府這樣的傀儡政權上臺,

但是要想完全消滅胡塞武裝卻毫無可能。

須知,胡塞武裝都在也門活動好幾十年了,早已練就一身逆境生存的過硬本領。反觀沙特、阿聯酋分別扶持的哈迪武裝、南方運動等各路軍閥,為爭權奪利內部矛盾重重,甚至不惜鬥個你死我活——而這種情況,不正是當年某國武裝夾縫生存並發展、壯大的奧秘所在嗎?


網言軍事


主要就是沙特軍隊本身就是一支指揮水平低下、作戰效率差而且士兵的作戰意願也不足的軍隊,因此自然沒有太強的戰鬥力。

沙特軍隊的主幹其實是僱傭兵,因為沙特本地人經濟條件優越,自然沒有多大的意願去當兵,所以沙特軍隊只能找僱傭兵來補充兵力了。但是這些僱傭兵本身就是為了錢而打仗的,人死了也就沒有錢了,因此自然在打仗時不會賣力。即使沙特給其購買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依然不可能在戰場上出力,一但接敵便會逃之夭夭保命為緊,至於裝備也直接丟棄。

同時,即使是這樣,沙特軍隊的作戰指揮體系效率也很底下。中東地區的軍事政變比較多發,而沙特自然也不敢對軍隊掉以輕心丟失自己的政權,因此對軍隊的控制十分重視。因此沙特軍隊中很多重要崗位都是沙特王室成員擔任,但這些人根本就不懂作戰指揮等事項,因此軍隊的作戰效率自然不佳。

而反觀胡塞武裝,雖然胡塞武裝比較窮,但是其本身就是面對的侵略者,因此自然有足夠的作戰動機。同時,胡塞武裝也沒有那麼不堪,其也得到了包括伊朗等國的接濟,得到了一些武器裝備,不然只靠步槍確實還是打不過沙特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