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在昌樂縣第一高峰車羅頂北部,有一座險峻的山峰,因為這座山的外形酷似一隻南北伏臥的老虎,所以當地人稱它為虎頭山。

虎頭山是個千年來兵家必爭之地。唐朝初年,它受到過隋將王世充舊部的劫掠;明朝中葉,河北的農民起義軍也在這裡跟政府軍打過架;抗戰時期,國軍在這裡抗擊過鬼子,最後全軍覆沒……

同時這裡還有點神奇。山頭上的古寺,香火延續了一千多年,寺裡點個煤油燈,能照亮一片山,山下三十幾戶的小村子,竟然出過進士。

欲知這座山的故事,各位看官還請仔細往下看。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虎頭山的山頂,有一座修建於東晉時期的古寺法華寺。寺裡住著一百多名僧侶,他們常年吃齋誦經、練武強身。寺廟有一千多畝良田,分別租給山下幾個村莊的鄉民耕種著。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據傳說,當年唐皇李世民率軍東征高句麗時,曾在虎頭山及南邊的車羅頂駐軍休整。當時法華寺的住持法仁大師,曾帶領眾僧叩拜過唐朝皇帝,並送給唐軍400擔小米添作軍糧。

為此,李世民特地賜給了法仁大師一把寶劍作為鎮寺之寶。

唐軍走後半年,隋朝大將王世充的舊部,因為打不過唐軍主力,聽說了法華寺的事後,一千多殘兵就來尋法華寺的晦氣。

結果,一千人硬是被法華寺的護寺武僧打跑了。

法華寺自此名聲大振。

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香火會,周圍鄉村的善男信女近萬人,都來燒香、拜佛、朝聖。當地的地方官員豪紳大戶,也每年幾次前來施捨捐贈。整個大寺香火旺盛,煙霧繚繞,沉悶的鐘聲傳出十幾裡遠。

在法華寺的大殿前,有一塊巨石,巨石上有一個臉盆大小的點燈窩子。夜晚添上燈油點燃,能將法華寺周圍照得一片通明。

說來也怪,法華寺點燈,不但大寺周圍亮,就是隔著一座大山,山前坡也如同白晝。這在當地成了一大奇聞。因此,

虎頭山又稱亮燈山。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因為山後點燈山前亮,周圍村的人都因為這是塊風水寶地,便紛紛前來居住,不幾年功夫,這裡便聚集了三十多戶,形成了一個小村子,村名就叫點燈窩子。

唐朝天寶年間,在虎頭山的南山腳下的點燈窩子村,住著父子倆,父親周穆,兒子周雲天。

爺倆租種著法華寺幾畝地,空閒時間,周穆上山打些野雞、山兔之類的野味,拿到集市上賣了補貼家用,兒子周雲天則在鄰村的私塾苦讀聖賢書。父子倆夜晚從來不用點燈,藉著山北法華寺的燈光讀書幹雜活。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這年冬天的一天,天降了大雪,周雲天早上起來到山下挑水,發現在山下官道上有位花白鬍子的老者,病臥在積雪中,已被凍得氣息奄奄。

周雲天馬上放下水桶,將老人揹回了家。周老漢一見,急忙將老人扶到炕上,又端來熱湯讓老人喝下,老人這才慢慢甦醒過來。

原來老人在餘杭郡做了一輩子書辦,年老之後,想返回老家河北保定,沒想到在河南地界被土匪刧了道,行李銀兩都被土匪搶去了,只好沿路乞討,由於飢寒再加多日的長途跋涉,病倒在雪地裡。

周老漢熬來小米粥,老人吃下小米粥後,精神頓時好了許多。周家父子見老人無依無靠,回老家河北又無親人,便動員老人留下來一起生活。老人為了報答周家父子的救命之恩,便留下來教周雲天讀書。

十幾年後,兩位老人先後去世,周雲天先考中舉人,幾年後又進長安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說來也怪,自從周雲天離開點燈窩子之後,法華寺的燈依然點著,但虎頭山前坡卻再也不亮了。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虎頭山上的古寺法華寺,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後,也沒有了唐初時的盛旺,到了明朝,寺內的住持已經換了幾十代,僧侶雜役也僅有幾十人,寺裡的良田只剩七八十畝。

明朝正德年間,河北爆發了史稱“劉六劉七民變”的農民起義,並迅速波及到了山東地區。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農民軍在劉六、劉七、齊彥名等人的率領下,在青州、臨朐、安丘、諸城一代與明軍展開拉據戰。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這年夏天,農民軍與明軍在昌樂南部的車羅頂上發生了激戰,戰鬥進行了三天後,農民軍得不到救援,便向東撤到了諸城、五蓮一帶。

因為在當時的苦戰中,虎頭山上的法華寺支援了明軍部分糧食和中藥,所以半個月後,農民軍1000多人偷襲了法華寺,將寺內僧侶雜役全部殺掉,並放火將古寺燒燬。

建過古剎,出過進士,遭過戰亂,昌樂這座山有點意思

抗戰時期,在虎頭山上也曾發生過慘烈的激戰。

1942年秋,日軍調集一萬多人,將國民黨部隊五團包圍在大紀山、車羅頂、虎頭山一帶山區。

當時五團三營奉命在虎頭山上阻擊日軍,三營官兵與日軍短兵相接,奮勇衝殺,阻擊日軍四五個小時,擊殺了毀掉西李家河菩薩廟的日軍少佐藤田一郎,最後終因力量懸殊,三營官兵全部陣亡。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點燈窩子村在民國初年就已經併入了村東的杜家溝村,虎頭山上毀於戰火的法華寺,也僅剩下些殘磚碎瓦。

但法華寺大殿前巨石上的點燈窩子,經歷了千餘年的風雨之後,卻依然靜靜地立在那裡,向人們昭示著這一段段歷史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