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能對沖海外市場下跌的衝擊嗎

降准能对冲海外市场下跌的冲击吗

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對主要商業銀行準備金率下調一個百分點,同時宣佈10月15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是繼今年4月17日宣佈降準置換MLF和6月24日宣佈降準支持“債轉股”後的再次置換式降準,這次降準除了抵消當日不再續做的MLF外,還可再釋放增量貨幣約7500億元。

這次長假對中國的投資者而言並不輕鬆,外出堵車事小,外圍市場的大幅震盪堵心事大。歐美日股市全線下跌,與中國大陸A股相關性更強的恆生指數一週大跌4.38%,新加坡A50指數下跌3.5%。外匯市場也不平靜,兩週內美元指數上升超過1.5%,使得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紛紛下跌,一些貨幣匯率甚至創出歷史新低。怎麼梳理長假中的這些事?降準能否對沖海外市場下跌的衝擊?這對節後的操作以及對年末經濟收官階段的判斷很重要。

首先,中國央行降準已在市場的預判之中,並且符合下半年以來的經濟政策邏輯。國慶長假前最後一週,在美國加息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卻非常活躍,股債同時上漲,事實上這已經反應了市場的降準預期。這種預期是有較強邏輯支撐的,一是中國目前的準備金率仍然很高,在本次降準前,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高達15.5%,這可以說是不正常的,需要擇機逐步降低,同時通過降準也可以逐漸取代MLF等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二是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從下半年開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逐步寬鬆,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六個穩”的總要求,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基本上確定了下半年穩經濟的主基調。隨之,擴大基建投資、減稅等政策措施逐一推出,這次置換式降準也是順著這樣的邏輯展開的。甚至還可以預期,隨後還會有更為積極的財政、稅收、貨幣、產業政策出臺,達到逐步修正市場預期的目的。這是中國經濟政策的邏輯並以之判斷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依據。

外圍市場下跌則是受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其中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加劇了非美市場的壓力。美國9月底如期加息,同時宣佈繼續縮表,這對經濟基本面不強但又不得不跟隨美國加息的香港地區以及一些新興市場壓力較大,從這些地方最近一段時間股市匯市表現就能看出,其走勢比美國要弱很多,甚至歐洲市場也深受其害。剛剛公佈的美國失業率創下48年新低,這讓市場預期美國未來加息的幅度更大,頻次更多,這無疑使外圍資本市場雪上加霜。

然而中國的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仍然不高,中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較強的聯動機制,這就使得美國在不斷加息而中國可以不斷降準(截至目前,今年美國加息三次,中國降準也達三次,中國降準都是在美國加息之後),這與2010年到2011年期間美國不斷量化寬鬆而中國不斷提高準備金率的邏輯一致,所以不能得出美國不斷加息中國需要被動加息的結論。

在理解了這樣的道理以後,判斷中國資本市場走勢和外匯走勢的邏輯就會簡化許多,中國資本市場走勢仍然由中國內因決定。從2月份到9月中旬的持續性下跌,已經反映了較為悲觀的預期,並且很大程度上已經非理性反應了。在一系列穩經濟的政策刺激作用下,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資本市場都將會有所反應,經濟基本面四季度仍將保持平穩,基本能夠完成全年既定目標;資本市場在連續下跌後也會有所反彈,一方面要對過低的市場預期進行修復,另一方面要對暖風頻吹的利好做出回應。還要知道,除了經濟政策的刺激,近期資本市場本身的利好也不斷推出,就在9月30日收盤後,銀行理財新規細則出臺,規定銀行公募理財可以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票,這無疑可以向資本市場注入更多資金。還有近期的滬倫通以及富時羅素指數引入中國A股等消息的確認都會對資本市場形成正面影響。

至於一些投資者擔心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受到衝擊,這一點也不必過度擔心。匯率的長期走勢主要受貿易順差影響,在外匯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利率平價的影響較小,剛剛公佈的9月中國外匯儲備為30870億美元,8月的貿易順差仍然達到278億美元,基本保持穩定。即使人民幣匯率有適度的波動也是在央行的可控範圍之內,更何況央行的逆週期調節因子隨時可以決定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本文作者為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