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在深圳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香港”、“单非”、“跨境”、……他们身上有着特别的标签。穿梭在两个都不算彻底属于自己的城市之间,每天必走的过关关口,仿佛一道分隔线。让她们奔走在两种生活状态之中。如今她们的故事被一个新锐女导演带上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舞台,让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过着双城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繁华中成长。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新人导演、处女作

《过春天》凭什么被多伦多PICK


今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张艺谋的《影》、姜文的《邪不压正》、贾樟柯的《江湖儿女》、王兵的《死灵魂》、刘杰的《宝贝儿》、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何蔚庭的《幸福城市 》等众多华语影片悉数亮相,足见本届多伦多电影节对华语影片的青睐。在这其中新人导演白雪带来的处女作《过春天》尤为亮眼。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有史以来第一部入选Discovery单元并作为开幕片的华语电影,《过春天》凭借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电影《过春天》以深港两地割不断的双城生活和文化交融为背景,讲述了女高中生佩佩和友人为了实现去日本看雪的愿望,冒险走水后遭遇亲情、友情、生活的变化,一步步完成独属于她自己的青春蜕变。

影片首次直面“单非青少年”这样一群身份特殊的群体。2001年,庄丰源案在香港终审判决,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在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自此十年间超过20万“双非”婴儿在港出生,“单非”儿童的数字更甚。现如今这些“双非”“单非”孩子正值青春,每日奔波于深港两地,双城生活、成为跨境学童。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让他们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导演白雪在深圳生活十多年,她见证了他们的青春成长,并以极其独到的视角,劈开了关于青春的糖果外衣。纵观影片不难看出为了将他们的生活真实细腻的融入电影故事,导演下足功夫,在深港两地反复调研,走进这些“双非”“单非”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青春、迷茫、成长和隐痛,也正是如此才能够用足够细腻、写实的镜头语言诠释出如佩佩这般非典型中国式青春。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近几年,国产青春片走出了撒狗血的老套路。而没有了堕胎、早恋的青春电影我们还能看什么?如果说今年暑期档黑马《快把我哥带走》剑走偏锋地以兄妹情引发观众共情,那么《过春天》则是用足够真实而又细腻的深港生活风貌打动你我。经过海关之后自如切换国粤语的跨境学童、佩佩每次走水的经历和心态上的变化……虽然电影中也有爱情元素,但已经被导演有意弱化处理,这也十分符合一般人青春期爱情“懵懂”的模样。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继续现实主义

《过春天》能否成为爆款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近三年来,头部电影和电视剧市场中平均每年都会有将近20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年度贡献票房约达百亿。而就2018年暑期档上映影片,相比较《邪不压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阿修罗》等大制作+大卡司电影,由于故事不接地气,导致未能取得预期的票房和口碑,甚至出现上映后撤档现象,而如《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这样的中成本现实题材电影却都用口碑、票房证明了现实题材的观众缘和吸金力。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过春天》以佩佩为第一主视觉,看似单线的叙事,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关于佩佩的纪录片,平铺直叙的记录着在她身上所交至着的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学生、水客、打工仔……佩佩以各种身份穿梭于深港两地,看似忙碌却始终难掩周身的孤独感。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的少女青春电影,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并非身处于那个特殊的背景之下,却依然能看够看到很多人青春的影子。这是佩佩的故事,也真实记录了很多人青春的现实故事。

直面现实青春,《过春天》把视角投射到了她们


电影《过春天》已于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在多伦多电影际电影节进行首映活动,从目前露出的电影口碑来看,新人导演白雪处女作还是足够让人惊喜的。能否成为现实主义题材青春片下一个黑马,虽然仍需要等到电影上映后市场的检验,不过,新人导演白雪此番的处女作《过春天》入选多伦多电影际电影节Discovery单元开幕影片,已经为中国新生导演力量出征国际电影节打响头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