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后列强欲瓜分清国,为何后来作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英、法、德、俄、日、意、匈、美各国在《辛丑条约》中又狠捞了一把。按照常理来讲,既然又占到了大便宜,那么此时就该商量打道各回各国了呗,但在此时,由日本和沙俄为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那就是考虑由各国来瓜分清国。

《辛丑条约》后列强欲瓜分清国,为何后来作罢?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如果瓜分清国,直接获益的就是靠近中国的老邻居和老对手的日本和俄国了。所以这俩支持也符合各自国家的利益,至于为啥没瓜分成功,我给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是瓜分清国真没那么容易

清国难以瓜分原因在于疆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国管理难度太大。即便是由八国共同瓜分,但毕竟除了俄国之外其他都是些小国家,让它们管理起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四万万之众的大清国,那些小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尤其是中国人的反抗精神让列强们更为忌惮,大家忘了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儿了吗?整死的外国人还少吗?一旦强力瓜分,势必会加剧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到时候反抗斗争持续不断,这是外国人最怕也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辛丑条约》后列强欲瓜分清国,为何后来作罢?

第二是清廷统治阶层的不懈努力

虽然满清统治阶层腐朽,但是渴望和平、渴望国家统一的意识还是有的。上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下到李鸿章、曾国藩这些权臣,甚至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维新人士在国家统一上还是有共识的。他们也一直努力在外国上层势力中不停游走,为了巴结好这些西方列强不至于让满清亡国,可以说是啥承诺也许诺过,啥权益也都敢拿出去抵押,拼命向列强们不断释放出只要你们保留清朝的存在,各国就能永远获益的信号。这也迎合了西方列强的心思,所以西方人还是很愿意保留清政府这个傀儡政权为自己国家谋利的。

《辛丑条约》后列强欲瓜分清国,为何后来作罢?

第三是西方列强的小算盘

除了日俄外,英法德各国倒是对瓜分清国这件事没啥兴趣。毕竟遥远的西方国家从一开始侵略中国目的就不是为了攻占中国灭亡清廷,而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加工地以及庞大的中国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列强各国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和,日俄提议背后的小九九也是昭然若揭,对于国际上极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西方各国当然也不希望日俄瓜分中国获得最大利益。尤其是当时的美国并不是超级大国,综合实力更远不及英法德,也恐惧日俄的强大,这样也对美国的国家战略相冲突。与其这样,倒不如和中国交好,送中国个顺水人情,以作为日后美国世界争霸的一个资源援助国和军事基地,所以才极力反对日俄的这一提议,还不得不佩服当年美国人高瞻远瞩的眼界。

最终,这种不现实的想法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