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刘志勤:西方发明“用技术换市场“,指责中国实在荒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20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观点」刘志勤:西方发明“用技术换市场“,指责中国实在荒谬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9月25日环球网。

在最近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公正的“关税”政策和对中国轮番攻击的舆论中,有一个观点十分刺眼震耳,就是西方国家把“用技术换市场”的帽子扣在了中国的头上,并以此指责中国的贸易“不公平”。由于美国政府反复而喋喋不休重复着这个谎言,使得这个貌似有理,如果再不加以驳斥和澄清,不仅对中国不公平,也会对世界不知真相的国家产生误导,尤其对那些创造了“用技术换市场”的原始发明者,而发明创造“用技术换市场”的鼻祖恰恰就是现在起劲的指责中国的那些西方国家。

熟悉近代工业发展史的人都会知道,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用技术换市场”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因为正是利用“技术优势”,西方国家让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迹史。西方用技术让其它国家开放矿山,和其它重要的生产资料,并在目的国开设工厂,利用西方公司提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商品,并大量倾销倒世界各地。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正是利用西方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当年充斥着中国市场上的产品莫不以有个“洋”字为“荣”,诸如“洋火,洋布,洋烟,洋酒,洋灰,洋蜡,洋车”等等,那时的西方国家没有人对这以“技术换市场”的行为表示愤慨和不满,因为他们完全清楚:没有用技术换市场,西方的商品是无法进入那些国家,并占领这个无比庞大的消费市场的。

西方国家对“殖民主义”具有独特的“产权”。什么叫“殖民主义”? 几乎所有字典上的解释都是一样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对不发达国家进行资源和财富的掠夺,并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传统与教育进行变革(对价值观的洗脑)。

鸦片战争后,英国和其它西方列强利用大炮和技术,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本土企业受到彻底摧毁并重新洗牌。一大批“洋行”,“洋外办”在上海,广州,武汉等港口城市如雨后春笋,西方的设备与技术蜂拥而入,上海及周边的地区的棉纺厂,“洋车(自行车)”,各种“洋烟”厂和少数机器加工厂都是在西方“技术换市场”的大树下衍生出来的。

所以说,“用技术换市场”是西方的发明,西方国家是其始作俑者。而美国等现在诬陷中国的“技术换市场”实在让我们“受之有愧”。至于美国指责中国“强迫”西方公司用“技术换市场”更是无稽之谈。回顾历史,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当年先有“大炮和军舰”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用技术占领了中国市场的大半个江山,这个行为才是实实在在的“强迫”和“霸道”,和“强盗”没有区别。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是相当开放和友善的。因为,任何企业和它的产品能否进入任何一个新的市场,要看它有没有突出优点或特别技术长处。所以,不用任何人“强迫”,每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它就必须不断更新产品,提升技术水平,以便保持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常常说的“市场竞争力”就是指“技术更新力”,有了后者,就有了市场。德国的汽车,日本的汽车和美国的汽车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各自独特的技术水平,很难战胜对手,占领市场。而要征服消费者,最终取决于产品“技术更新力”的大小。

美国现在指责中国用“技术换市场”,除了说明他们已经抛弃了“市场经济原则”之外,突出

显示出它们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力”的衰退存在巨大的忧虑,美国对自身的竞争力缺乏安全感和信心,所以他们把这种忧虑转嫁到中国企业身上,实在是不太厚道。更多的事实是,许多外国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主动要求“以技术估价入股”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合资或合营企业,中方则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入股,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保证外国企业的产品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交易中,真正占到便宜的往往是外国企业: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如果这样的贸易方式还被美国政府所说“不公平”的话,真的是对中国企业的诬陷与诽谤。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对中国的市场现状了如指掌:只有好的商品才能占有市场,而好的商品一定取决于有好的技术。这就是真正的“公平贸易”:有好的技术,一定会有好的市场回报。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发表言论,称美国要优先发展与相同价值观的国家间关系。事实上,只要他坚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政策,美国的价值观就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价值观大相径庭。美国宣扬的美国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遵从的多边合作,包容共存的理念截然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世界上没有与美国价值观相同的国家。美国只能是个“独立(独自而立)”“孤芳自赏”的国家。

中国政府发布了有关中美贸易争端的“白皮书”。在这个文件中,中国政府以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向世人公布了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贸易纠纷只能用贸易手段来解决,而不能把贸易问题意识形态化,更不能政治化。这样会把中美两国关系引向危险的境地,对中美的未来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均会产生严重影响。

长按关注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观点」刘志勤:西方发明“用技术换市场“,指责中国实在荒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