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我总觉得,年轻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躁动的情绪,但万捷旎的世界纯净得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定论。一生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个单纯而伟大的冒险之旅,我隐约感觉面前这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就在实践着这个想法,而且我觉得,她会成功。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年轻的躯体,深邃的灵魂

和万捷旎Jieni的谈话始终会绕回到音乐上,作为一名已经与祖宾·梅塔(Zubin Mehta)合作过的95后旅德钢琴演奏家,音乐已经成为年轻的她获取能量的来源。

在16岁之前,Jieni已经多次参加国内外钢琴大赛并获奖,2011年,她被德国教育部授予“德国各界百名青少年精英”称号。

如今年轻的她已经作为独奏家与国内外二十多个交响乐团进行演出,并与众多国际级指挥大师合作,比如与祖宾·梅塔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随Christoph Eschenbach以及其创立的世界首席乐团进行中国巡演,以及与国内著名指挥家余隆、李心草、吕嘉、许忠等的合作。

“这些与指挥大师们的合作都令我印象深刻,”在谈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合作演奏时,她说到,“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和针对音乐作品诠释上的独到理解。如果一定要我回答是哪一场演出令我印象最深刻,我希望是下一场演出!”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以及上海交响乐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大师艾森巴赫以及世界首席乐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家余隆以及广州交响乐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家许忠以及苏州交响乐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家吕嘉以及澳门乐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与指挥家李心草以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作为旅德青年钢琴演奏家,Jieni的演奏融合了中德迥然不同的特质——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训练给予了她扎实的演奏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而在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取得了学士及硕士学位的她,也深谙德国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

不过,我更加好奇的是,在德国这样一个多元的音乐环境中,如此年轻的她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毕竟Rammstein在德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是高过莫扎特的,比如德国天才小提琴演奏家David Garrett已经在跨界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了。

然而,Jieni给出的答案,让我感觉到这个年轻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优雅的老灵魂:

“德国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我们学习古典乐的学习都奉“德奥音乐”为正宗。德国底蕴深厚的古典音乐环境的确影响着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

我在德国长大,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是上海和德国的小学同时在上,直到五年级才随父母彻底回到中国,其后16岁时又考回德国在慕尼黑乐学院继续攻读钢琴专业的本科和硕士。

所以德国的古典音乐环境,无论是音乐学院里的学习环境,还是德国城市丰富多彩的音乐会、歌剧、芭蕾等西方高雅艺术演出活动,都对我产生了切实的影响。

在德国求学之时,课余时间我经常会去慕尼黑的两大音乐厅听音乐会,以及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看歌剧、芭蕾舞剧演出。我也经常去慕尼黑著名的三个美术馆欣赏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我觉得音乐和绘画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交融的。 ”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她的莫扎特是一曲内心独白

艺术家用美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一切,他们的孤独、喜悦、悸动、悲哀,甚至歇斯底里,生命中最私密的情感伴随着被注入在作品中的能量,或舒缓或隐晦,或直白或奔放地展现给世界。

因此,每每采访艺术家时,我总会好奇,她/他是通过怎样的作品去诠释自我。对于这个提问,Jieni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莫扎特对我来说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情绪明朗乐观,充满幻想和创造性。

他的作品在我看来也及其特殊, 可以说是又容易又困难,容易是指各个年龄,各个水平的演奏者都可以弹莫扎特;说它难是因为有时候在大量练习中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演奏水平和技术的提升,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和变化,随着我的生活阅历的积累,会发现再次弹莫扎特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样的回答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电影《不再沉默》(Speak)中的情节——拒绝说话的女孩通过反复地画树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有时,比起看艺术家通过描绘不同的意象或者演奏不同的乐章来表达当下的心境,重新诠释同一件作品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是件更加困难的事情,也正是如此,我会对这种方式更加期待,因为从细节中捕捉到情绪碎片的乐趣是远远大于直白的视觉/听觉冲击的。

如果以Richard Linklater(《少年时代》导演)的叙事方式记录Jieni的莫扎特演奏,是否会成为本世纪最具创意的古典演奏唱片之一呢?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一颗单纯浓郁的牛奶硬糖

我丝毫不会怀疑Jieni就是位硬糖女孩,她也从自己职业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硬糖特质:

“外在甜美,内在强大的硬糖特质,无疑是我所欣赏和看重的。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古典音乐从业者来说,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外在的甜美是我们面对生活、面对排练、面对演出时所应呈现出的美好一面,这美好的一面既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他人、对外界事务的尊重,这代表着的是一种常怀感恩之心、虚心面对一切的态度。”

她说到,“相对于外在的甜美而言,我觉得坚强或许显得更为重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在面对外在的压力、困难、挫折和挫败感是的良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工作上。”

那么她会把自己比做什么口味的硬糖呢?“简简单单的牛奶味硬糖。”

“奶是我们出生以来所品尝的第一口食物,它赋予了我们力量,辅助我们成长。它是世界上最纯粹的食物,从它的颜色可以看出,洁白细腻始终如一。

我愿意做一颗牛奶味的硬糖,简简单单,没有矫揉造作。提供给我们最需要的养分,让香醇一点点融化,如同一个深邃迷人的女性,一首慢慢道来的歌,或是一句贴心的话。”

和Jieni的对话始终绕不开古典音乐, 即使我想方设法去探究她在音乐世界之外的模样,但最后还是会绕回到原点。

于是我假设到,或许这个女孩的生命就是如此纯粹和极致,像她的硬糖滋味一样,从始至终坚持如一。尽管人生的意义各有不同,但发觉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对许多人来说像是一条无止境的旅行,所以比起她在音乐上取得成就,我更加羡慕她如此年轻便找到了要倾其一生去做到极致的事。

硬糖女孩的世界,总是如此与众不同。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万捷旎:演奏极致的乐章

Production

采访:Ike

图片提供:万捷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