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故事」樓上樓下的持久戰

「执行故事」楼上楼下的持久战

「执行故事」楼上楼下的持久战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

但是鄰里之間如果有了齟齬,

對於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來說,

也是件棘手的事。

「执行故事」楼上楼下的持久战「执行故事」楼上楼下的持久战

江干法院執行局的張法官就遇到了這麼一件案子,而且案件的當事人並非因常見的借貸糾紛而鬧上公堂,矛盾的起因是裝修。

1

“裝修”惹出牢騷

杭州城東的這幢房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是房齡逾三十年的老樓了,老王、老張(姓氏均為化名)是樓上樓下緊挨著的鄰居。2016年,老張對其4樓的房屋進行裝修,大拆大動之下,讓住在樓下的老王滿腹牢騷:“老房子哪禁得起這樣折騰?”帶著異議,老王向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監察大隊接到投訴後上門查看發現4樓裝修有多處牆體拆除,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多次責令停工均未得到老張理會。為此,相關部門人員還專門召開了協調會,並在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下,老王、老張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即便如此,老張仍未整改,多方調解的結果未能實現,

「执行故事」楼上楼下的持久战

2

法院作出判決

老王以相鄰關係糾紛為由,將老張告上了法庭,老張又提起反訴。法院最終作出判決要求老張將房屋4樓公共過道的護欄恢復原狀,拆除埋設在4樓公共過道地面下的各類水管;駁回老張反訴請求。2018年,老王申請執行。

3

執行法官接手案件

執行局張法官接手了該案,認為這個案子並非款項給付類型案件,傳統的查、凍、扣劃不能解決問題。張法官數次上門查看具體情況,通過向當事人及同幢住戶諮詢鄰居瞭解細節。目前的情況如同一堆亂麻,雙方的積怨隨著時限的拖長而加深,與矛盾相伴相生的這幢老樓,主體架構老化嚴重。同時,判決中要求的拆除埋設於老張4樓房屋及公共過道下的管道方位、深度不能精確定位,如一味簡單粗暴的強制執行,不但不能取得較好的執行效果,反而會對房屋結構造成破壞。張法官一次次約談被執行人,要求其儘快按照生效判決文書履行到位,但被執行人雖口中“真誠”地允諾,實際上一再消極拖延。

隨著對案情瞭解的深入,在對老張資料進行核查的過程中,“在職人員”四個字閃入了張法官眼中。原來老張系某單位在職人員。“老張向來服從組織紀律,不如通過他的單位來做做工作。”掌握這一情況後,執行法官立即與其單位政工部門領導溝通並詳告了老張的涉案情況,請求相關領導配合法院督促老張履行法定義務。這一招果然立竿見影。翌日,老張主動聯繫了張法官,這次倒是十分真誠地說明了下一步履行方案,承諾在一週內保證履行完畢。

一週時間,老張履行了其法定義務,邀請張法官和鄰居們到場查看。一起困擾大家已久的糾紛也畫上了句號,老王和鄰居們表示支持老張在不傷害主體建築的前提下對房子進行裝潢,只要大家心向一處想,共同呵護老建築,這幢經歷了將四十載風雨的老樓還會像以前一樣堅固、挺拔,訴說著改革開放以來老杭州的一段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