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图文:黔源竹韵艺记

柴刀、刮刀、篾刀、匀刀、剪刀,真正技艺娴熟的匠人,一把篾刀即可闯荡江湖,完成很多精美竹器。常言道,专业师傅配专业行头,但只要技术足够,一把刀抵得上所有的刀。正所谓大道从简,万物归一。

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经常听到一些竹编艺人说自己的工具何其的多,何其的专业,细分到10数支之多,感觉很牛的样子,高大上的形象顿时形成,但接触得多了,其实真正有着精湛技艺的竹编师傅的所谓工具是比较少的,甚至可以只用一把篾刀完成整个竹器的加工制作,而且美观细腻,这是能力的体现,当然,并不是说工具少的艺人才是好艺人,只是说明技术好的竹编匠人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外物器具的束缚。

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两个20厘米高度的竹编鱼篓,没有经过米尺测量,编制成成品2个整体高度差为3毫米,这是一种感觉,更是技艺精湛的具体体现,很多人说,编制鱼篓,so easy,是个竹编师傅都会,那也是想当然了,鱼篓看起来简单,但很多竹编艺人还沉浸在鱼篓的外观的拿捏是否得当水平,更莫说把很多个外观把握得极为相似,高度几乎持平,那就不是一般匠人能够达到的。

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手工竹编的取材特殊性,注定绝大多数的竹编编制匠人都生活在农村,在我看来,竹匠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一个技术群体,闲时拿上篾刀是匠人,忙时拿上锄头是农民,种地打田是一把好手,尽管很多竹编匠人是专职竹艺人,但是依然没有落下庄稼把式。春耕,秋收,每年这个时节,竹艺人都会放下手中的竹编,以农忙为主,在传统的竹编手工产地,会出现竹器荒的现象,没货,没货,没货,就算再怎么需求,匠人们也得把地里的农活忙完再说。

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他们敬重从事的竹编编制,但也遵从四季时令,没有忘记自己另外一个身份——农民,这是不忘本的传统,不管何年月,地不能荒,不管何工作,农耕不忘。中国手工竹编有着至少7400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就是在民间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一个个竹编编制地消失,又一个个竹编之乡产生,如若追寻,总也能找到他们之间的各种渊源,这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技艺的延续,在很多年里,绝大多数地方,手工竹编就是靠着这么一群农民匠人在坚持和传承着。

放下手中刀,他们是农民,一群特殊的人——竹编匠人

他们的身份多重,是艺人,是匠人,是农民,是一个个朴素的乡村老人,唯独没有高大上的称号,他们或许没有文凭,或许不是名校学子,或许就是放在人群中很难找到的普通人,但就是靠着他们把手工竹编技艺做到千百年延续,把竹编做成了民间手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