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役的蘇式、美式裝備有哪些?

時蜂lelm9585


中國目前已成為武器大國,但由於歷史、現實的原因,裝備的蘇式、美式武器還不少,隨著國內武器裝備研發、製造能力的進步,這些外來武器在正常服役年限結束後,基本上都將被仿製、或自研型號替代。

現役裝備序列中,美式裝備較少,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

提到我國現役的美式裝備,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美製UH-60“黑鷹”直升機,這款直升機引進於1980年代,直到今天還在一些支援部隊服役,美國出口這批直升機的要求是“不得用於軍事目的”,所以,國內的UH-60儘管隸屬於軍方,一般也只用來執行人員運送、應急救災等任務。

除此之外,在一些特種訓練、作戰部隊,還有少量美製武器裝備,如AR系列自動步槍,“悍馬”越野車等;另外還包括國產武器上的一些模塊,如052型驅逐艦上使用的LM2500型燃氣輪機。

總體來看,由於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美式裝備在我國很少見。

而且坦率的講,美式裝備本身價格高昂、保養困難,性能也未必樣樣拔尖,並不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即便沒有兩國關係的拖累,也不會大量引進。

和難得一見的美式裝備相比,蘇式武器裝備在我國則遍地都是,這既有歷史上的原因,也有很現實的因素。

除去已退役的型號外,盤點我國現役裝備中的蘇式武器,空軍有蘇-27SK戰鬥機、蘇-30MKK戰鬥轟炸機、蘇-35戰鬥機;海軍有“遼寧”號航空母艦,“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基洛”級常規潛艇,“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陸軍有S-300、S-400防空導彈,“山毛櫸”防空導彈,都是一度發揮重要作用的主戰裝備。

如果把條件放寬,考察我國武器裝備中的一些模塊,蘇式裝備就更多。

如空軍的AL-31F發動機(用於殲-10、殲-11、殲-15、殲-20),RD-93發動機(用於“梟龍”和“鶻鷹”),GSH-301航炮(用於殲-11等);

海軍則有隨“現代”級引進的一系列裝備,如MP-710“頂板”雷達,AK630近防炮,“施基利”艦對空導彈,Ka-27反潛直升機,“裡夫”遠程艦對空導彈;

陸軍方面,引進的俄式裝備較少,主要是我國一貫重視陸軍武器的自主化。

說到這兒,其實還沒有講完,由於我國與俄羅斯在軍工領域的合作十分密切,不僅採購現成的武器、裝備,還引進消化了很多相關技術,表現在武器裝備上,很多國產貨都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蘇式武器的影子:

如空軍的殲-11、殲-15、殲-16戰鬥機,海軍的002型航空母艦,陸軍的03式步兵戰車,紅旗-9防空導彈,“遠火”火箭炮,等等。

大量國產武器裝備,帶有蘇式的痕跡,一方面反映了我國軍工的基礎來源,另一方面也是中國、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體現,和平時期相互學習,戰爭時期相互支援,並不像一些朋友想象的那樣“沒面子”。

而且世易時移,此消彼長,現在俄羅斯對我國的一些軍事技術也很感興趣。

只不過囊中羞澀、礙於面子才沒有引進。

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思路,從美式、蘇式裝備的比例來看,更偏向蘇式風格,但決不是全盤照抄。

比如空軍的殲-16戰鬥機、海軍的052B驅逐艦、陸軍的96式坦克,都是在蘇式(俄式)基礎上有重大的創新和提高,性能也更優良;而在此基礎上研發的全新一代武器,殲-20戰鬥機、055驅逐艦、99A坦克,就開創了全新的設計風格和技術路線,實現了從引進、仿造到自主、超越。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武器裝備,不僅幾乎完全滿足了國內的需求,出口也越來越多,前景一片光明。

未來,中式武器必定會像美式、蘇式那樣,成為國際主流制式之一!

——


炎黃軍武


雖然,解放軍如今的現役裝備,大多數已經是自給自足了。但是沒在其發展歷史上,還是從外國引進了不少武器裝備。

比如,在解放軍的現役武器裝備中,來自蘇/俄系的裝備,就有很多。比如,海軍的“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在空軍方面則有蘇-27、蘇-30和蘇-35戰機;還有用於野戰防控的“道爾”防空導彈系統;以及陸航方面的米-8/17系列直升機。當然,除了這些整體性的武器平臺外,其他還有SS-N-22反艦導彈、SA-N-17防空導彈、AK-130艦炮等等武器裝備。可以說,這些武器裝備不僅在一段時間裡解決了解放軍缺少現代化裝備的問題,同樣也為中國的軍事工業和軍工科研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其實,除了來自蘇/俄的武器裝備外,中國與西方國家也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有過近10年的“蜜月期”。在那10年裡,中國也曾經從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哪裡,獲得了一些先進武器裝備和軍工技術。

比如,最為著名的就是“黑鷹”直升機。這些直升機,是1984年中國向美國西索科直升機公司採購的,當時共採購了24架,不過並非直接的軍用裝備,而是所謂的“民用版”。不過,即便是“民用版”,也讓“黑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解放軍在高原地區的主力通用型直升機。

除了黑鷹之外,另一個在中國大名鼎鼎的現役裝備,大概就是LM-2500燃氣輪機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艦艇設計和建造開始向西方學習,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採用先進的燃-柴聯合動力。於是,中國從美國引進了數臺LM-2500燃氣輪機,並裝備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052型驅逐艦“哈爾濱”號上。此後,雖然中國沒有引進LM-2500技術,轉而獲得了烏克蘭的DA-80技術。但是,LM-2500依然在哈爾濱艦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然除了這些,依然服役的裝備之外,還有很多武器裝備雖然已經退出現役,但是其“徒子徒孫”依然在解放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AN/TPQ-37炮兵雷達。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先後引進了4倍該型雷達,並在邊境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國根據該雷達開發了SLC-2型炮位偵校雷達(軍方代號:373炮位偵校雷達),可以說不經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也增加出口創匯的產品。

除了炮瞄雷達之外,還有MK-46型反潛魚雷。如今,這種324毫米的反潛魚雷,已經成為了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和反潛直升機的當家裝備,不過已經是國產化的“魚-7”型魚雷。可以說,MK-46和魚-7,讓中國原本羸弱的水面反潛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