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看社会关系进入个人空间后造成的价值观裂痕

自己不是追求时尚的人,对新事物并不拒绝,但也不追捧,所以很难成为第一波尝试新媒介的人,只能等到某个平台使用的人足够多、普及了,才会去使用。玩微博时就比身边的朋友晚了一年多的时间,使用微信也是如此。

当时之所以注册微信,还是因为身边用的人太多,如果没有微信,在许多公私事物上确实不便。到现在虽然使用时间也很久了,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还是偏爱微博多一些。当然在具体事物和功能上,微博微信还是会有所偏重和区分。

从应用上来说,微信逐步开通的钱包、支付、缴费、游戏等功能还是十分方便,且使用频率也是极高的。而且微信与QQ好友以及手机等通讯录的捆绑,让刚注册微信时,可以快速地添加朋友,建立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朋友圈”。所以开始使用后,倒是很快上手(当然也意味着个人隐私的泄露)。

微信虽有众多便利,但是一些硬伤,也让用户诸多反感和抵触,不知道这算不算探索过程中的必然问题。比如盛极一时的微商,在微信中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一方面很多朋友在微信中推销各种商品,另一方面也会有各种陌生人加你,或是推销产品,或干脆就是诈骗。让人十分反感,最后只能屏蔽好友,拒绝添加陌生人。

还比如以公众号为代表的信息过载。开始时注册的人少,所以公众号相对的关注度高,阅读转化率也高。但随着关注度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册公众号,信息开始大大过量。而为了博取眼球和点击量,则标题党、图片党、抄袭等行为不断冲破下线,什么深度文章、最XX、世界X大等等标题冲入眼帘。大量粗制滥造的内容,也引起了读者的审美疲劳。最后公众号大量死亡,阅读转化率也逐步走低。

微信最核心的硬伤,就是把价值观差异的分歧,从社会领域引入了个体私域,这造成了个人人际之间不可弥合的裂痕。微博常常被大家比喻为社会的缩影,而微信只是自家的小花坛。微博就是社会,而微信则不是。微信不过是基于血缘、朋友、同学、同事、工作伙伴等所谓的社会人际网建立起来的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建立之初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之中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大部分是基于价值观之外的社会关系。所以当微信越用越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微博让现实中彼此不认识的人相识、相交,成为现实中或是一种精神层面神交的朋友。而微信则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坍塌,彼此疏远,分道扬镳,甚至转化为仇恨。价值观相对于基于血缘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人际网,在现代社会中更有趋同性。现代社会让每个个体从经济到社会地位都更趋独立,个体被从原始农耕文明社会的人际架构中解放出来。这时候,原有的基于血缘、宗族、同窗、共事的社会关系开始淡化,而基于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关系会得到强化。在微信这个平台中,把个人的价值取向暴露在大家面前,最后基于价值观的趋同,自然会有所取舍。在这个取舍过程之中,与原有的社会关系、人脉网难免会有冲突和决裂。每一次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朋友圈基本都会发生一次清洗与过滤。

使用微信越来越多,屏蔽掉人也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都没有时间去关注几百个人的私人世界。另一个就是价值观差异,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没有必要去看自己不想看的信息,不喜欢的思想及内容。而且在屏蔽他人的同时,还会设置许多人对自己空间的浏览权限。没有意义的评论,没有共同价值观的讨论都没有必要,让别人看不到,彼此也都落个清净。

微信固然有他的便利性和优点,但其在价值观撕裂层面造成的硬伤也很难弥补。时代和技术发展太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发展的脚步稍微慢下来一些,就会被追赶、淘汰。微信虽已占得先机,但未来走向如何,谁也不敢给出结论。

从微信看社会关系进入个人空间后造成的价值观裂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