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李大宝开一服装公司,生意兴隆。40岁得一子,名曰小宝,夫妻二人视若珍宝,购一住宅,写上小宝的名字。小宝12岁时,李大宝想扩大经营规模,遂与妻子商量,将小宝名下住宅抵押给了银行,借了300万元。

后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且服装销路不畅,李大宝无法按期还本付息,最终被诉至法院。那么,这种情况下,抵押是否有效?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以未成年人名下的财产作抵押贷款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虽然未成年人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律也未规定此种情形下抵押无效,但新民法总则第35条第1款明确规定:“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那么,父母以未成年子女财产设定抵押,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又该如何权衡未成年人以及贷款人的利益?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可独立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由其监护人代理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从立法角度而言,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法律相呼应的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体系。围绕着相关法律法律,社会各界对“父母以未成年子女房产设定抵押,抵押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第一种观点认为,抵押行为有效。

首先,父母基于监护人有权处分未成年人的财产;其次,父母的抵押行为是为了提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条件,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再者,购房款来源于父母,房产的实际控制权也在父母,所以应该认为有效。

第二种观点认为,抵押无效。

抵押是一种有偿的处分行为,监护人以未成年人的财产作为对价获得了有偿的借款。这种情况其实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当认为无效。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根据是否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目的来判断。

新民法总则第35条第1款明确规定:“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行使代理权,应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目的,这是强制性规定。如果监护人是为未成年人利益而抵押房产,则应当认定为有效;若不是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而处分房产,则应当认定为无效。

第四种观点认为,应根据合同上是否有未成年人的签名进行分析。

如果合同上仅有监护人签名,且抵押权不是为了未成年子女利益而设定,违反《民法总则》,无效;

如果既有监护人签名,又有未成年人签名,要看未成年人是否年满8周岁:如果满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视为有效,且不必考虑是否为未成年子女利益,

如果不满8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在为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前提下才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笔者同意第三种和第四种观点。

一方面,“是否是为了未成年人利益”是抵押成立的先决条件。

《民法总则》第35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通过这两条,笔者认为,“为未成年人利益”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抵押成立的先决条件。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考虑:

  1. 为未成年人自身债务担保。此种情形下,可能是未成年人自己抵押贷款,也可以能是监护人以未成年人名义抵押贷款。常见的有留学贷款、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购置房产贷款、治疗疾病贷款等等。如果是这种情况,贷款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成年人完成学业或购置房产或身体健康而用,通常认为是“为未成年人利益”而抵押担保,故抵押有效。
  2. 为家庭债务担保。家庭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家庭债务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那么,监护人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为家庭债务作担保,本质上是为了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着想,应当被认定有效。
  3. 为他人债务担保。监护人以未成年人的财产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本质上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自身利益,应认为该抵押行为无效。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另一方面,监护人与未成年子女的双重签名是必要条件。

通过研究最高法院的既往判例可知,实践中监护人代为未成年人抵押财产的,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只有监护人在抵押合同上签字;二是监护人未成年人均签字。

  1. 如果只有监护人在抵押合同上签字,则意味着未成年人可能对抵押合同的具体情形并不了解。此时,如果监护人是出于自身利益而抵押财产,很可能造成未成年人的利益损失。因此,这种情况下,抵押合同非常有可能被判无效。
  2. 如果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均在抵押合同上签字,根据《民法总则》第35条第2款和第3款:“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和《合同法》第47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只要未成年人年满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抵押合同就应当被认定为有效。
父母用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抵押贷款,是否有效?

综上,用未成年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很有可能面临被法院判定抵押无效的风险。所以,在使用未成年人财产作为抵押时,应慎之又慎,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