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薛岳是一代戰神嗎?

風雨向陽花


筆者信奉無神論觀點,薛嶽是抗日名將,消滅日本鬼子數以十萬計,但絕不是什麼戰神。因為戰爭的勝負和戰爭的爆發結束一樣,都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能根據形勢因勢利導。所謂的形勢比人強就是這個道理。

薛嶽將軍被無數人吹捧為戰神是因為抗戰時期率領數十萬大軍在湖南頂住了日軍無數次瘋狂進攻,特別是三次長沙會戰更是打出了國威軍威。但是從全局來看,沒有其他戰區在戰略上的配合、軍民融合支援戰爭以及對手的失誤,單憑几十萬裝備、軍制都遠遜於日軍的中央軍及雜牌軍,勝算能有幾成?萬家嶺戰役薛嶽指揮的8個軍圍殲人數少於己方近10倍的日軍二流師團——106師團尚且打得十分艱難,更不用說面對當時日軍首屈一指的機械化兵團——第11軍的一二十萬大軍。

就以長沙會戰為例展開說明。第一次長沙會戰,岡村寧次提兵十萬兵分四路從湘北、贛北向長沙發動向心突擊。作為第11軍首任司令,岡村寧次非常明白武漢會戰後他的部隊實際上處於中國軍隊四個戰區百萬大軍從鄂北、鄂西、湘北、皖北的戰略包圍之中,而侵華日軍各部則分散在南北廣大地域與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軍民血戰,對於孤軍深入中國腹地的第11軍實際上起不到太多的戰略配合作用。更不用說由於世界局勢的不斷變化,日軍大本營開闢東亞新戰場的步伐越來越快,戰爭資源不斷向海軍傾斜。就這個意義而說,第11軍想要打破戰略包圍,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且還得快點幹!

作為侵華日軍一員悍將的岡村寧次自然明白這一點,趁著手上有20萬兵力,因此在武漢會戰剛結束不久後的1939年4、5兩個月先後在東面和西面直線距離相距1000裡的南昌、隨州、棗陽發動了兩場大會戰。除了攻佔南昌外,實際並沒有對四面包圍的局勢產生太大的改變,反而拉長了戰線,可謂是得不償失。痛定思痛的岡村寧次決定改變過去那種攻城略地的打法,專門尋找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央軍部隊決戰予以消滅。岡村寧次認為,消滅了中央軍就可以從根本上瓦解中國軍隊的正面戰場,從而達到改變局勢甚至逼迫國民政府投降的目的。基於這一戰略思想,岡村寧次於1939年9月發動了旨在消滅第九戰區中央軍部隊的長沙會戰。因此,第一次長沙會戰是以打擊中國軍隊主力為目的,而不是為了攻佔長沙。再者,由於前兩次會戰兵力消耗和佔領區的擴大,岡村寧次能投入的兵力只有4個師團約10萬人左右,而對手薛嶽上將指揮的第九戰區則有24萬精銳之師和近千萬的三湘父老。

10萬日軍經過血戰艱難的突破了薛嶽佈下的三道防線,從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連滾帶爬跌跌撞撞的來到瀏陽河畔的長沙城下。但他們發現這座不久前剛剛經歷過一場人為火災的歷史名城既不像大潰敗後倉促丟棄的上海,也不是戰略後退而搬空的徐州、武漢,而是有近嚴陣以待準備背城一戰的近10萬中國軍隊生力軍,外圍還有不少向這裡趕來準備圍殲日軍的中國軍隊。岡村寧次思來想去,生怕有失,無奈之下望著長沙城下達了撤退命令。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不久,岡村寧次調離了第11軍,繼任者園部和一郎、阿南惟幾、橫山勇都沒有岡村寧次的戰略水準,根本不顧及整個日本的國家軍事戰略,還是一味地以擴大佔領區為目標,徒耗兵力。

園部和一郎繼任第11軍司令後,發動對第五戰區的棗宜會戰,雖然攻佔宜昌,獲得了進攻大西南的前進基地。但中國軍隊針鋒相對又組建了一個新的戰役集群——第6戰區,並在今後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優勢。同時園部和一郎因為在東面的上饒、高安與薛嶽交手,因為兵力不足被打的一敗塗地,黯然離職。

阿南惟幾繼任後,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前夜,日本的軍事戰略已經做了重大調整,那就是在中國暫時不擴大佔領區、戰爭資源向海軍及未來將要開闢的新戰場傾斜。第11軍受到明顯削弱,即便如此,新官上任的阿南惟幾卻偏偏還要發動大規模行動,目標隨即指向了南面的長沙。

不得不說這個阿南惟幾在戰術行動上確實兇悍,薛嶽對付岡村寧次的招數基本上被他見招拆招的化解掉了,12萬大軍長驅直入湖南腹地並攻入長沙城,還在市中心升起了皇軍的旭日旗。薛嶽這一次可以說是迴天乏力,但是令阿南惟幾擔心的一個局面還是出現了。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湖南局勢,第六戰區從三峽直衝而下,兵鋒直指宜昌。日軍當初攻佔宜昌不僅僅是為了威脅重慶,同時也是為了屏障武漢。現在主力部隊南下打長沙,宜昌、武漢直至南昌一線均十分空虛。看到後院失火,阿南惟幾隻好吐下已經吃到嘴裡的長沙,全軍北撤。

功虧一簣的阿南惟幾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第二次戰役後不久又搞了第三次,儘管這一次比前兩次兵力更弱,但阿南惟幾卻天真的以為第九戰區經過上一次雷霆打擊已經奄奄一息,絕不是皇軍精銳的對手。另外,海軍及陸軍南方軍已經在南洋首戰告捷,強烈的榮譽感刺激著阿南惟幾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那躁動不安的心。阿南惟幾集中了手中僅有的八萬精兵,發動了第三次長沙會戰。

但這一次阿南惟幾錯的更離譜,薛嶽指揮的第九戰區不僅力量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而且薛嶽和他的戰友們為阿南惟幾和他的第11軍精心構置了一個足以將他們燒焦的熔爐!

第11軍一過新牆河就遭到中國軍隊不斷阻擊、側擊、襲擊,等到達長沙城下時,數十萬中國軍隊的合圍圈也已經形成。驕狂的阿南惟幾大呼“上當!”等到下令撤退時已經晚了,第11軍在數十萬中國軍隊四面八方的攻擊下彷彿是一條陷入河湖港汊的巨蟒,八萬人馬僅有不到一半逃過新牆河。

第11軍遭到空前慘重的失敗,自此兩年內再沒有任何大的行動。等到1944年初豫湘桂戰役發動時,得到巨大兵力加強的第11軍發動了長衡會戰,這一次輪到第九戰區孤軍作戰了——精銳部隊基本上都派到了緬甸、北面的第五、六戰區正在應付豫中會戰大潰敗的不利局面,無暇南顧。於是薛嶽佈置的天爐陣被第11軍司令橫山勇打了個粉碎,長沙、衡陽在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後相繼失守。

所以,總而言之,薛嶽就是中國軍隊中眾多抗日名將中的普通一員,其指揮的大勝仗都是盡人事所為,而不是什麼呼風喚雨的神作!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從抗日層面來講,薛嶽無論從戰績、成就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戰神。


開國大將粟裕曾點評薛嶽:薛嶽用兵尚稱機敏果斷。 需知能得粟裕如此評價,在國民黨將領中算是難得的褒揚了。


“中國戰神”不是其自封的,也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與日軍作戰由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在整個抗戰期間,能得到日軍如此評價的國民黨將領並不多。


薛嶽,原名薛仰嶽,後改名薛嶽。1896年生於廣東樂昌一個小山村。時為中日甲午戰後,“仰嶽”這個名字是其父親希望兒子有朝一日能效仿民族英雄岳飛所起的。而薛嶽後來也的確不負父望,成為一代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將。


薛嶽既不屬於蔣介石的嫡系,也不屬於桂系,甚至不是黃埔出身,嚴格來講,他只能算是“國父系”——信仰孫中山。這也成為他與蔣介石的死結,一方面薛嶽對毛頭小夥的蔣介石並不服氣,另一方面蔣介石從始至終對他也不完全信任。


薛嶽的資歷在國民黨中可算得上非常之老,他當年是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的。當時革命風潮在廣東一帶興起,15歲那年,薛嶽即說服父母,離開家鄉到廣州學習軍事,從此開始戎馬生涯。


薛嶽很早就加入孫中山創建的粵軍,當年他因為鬧革命被捕時,中山先生還親自出面與法國人交涉營救他,因此與國父淵源頗深。


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1922年,26歲的薛嶽任孫中山的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一營中校營長。

▲孫中山宋慶齡與警衛連(前左一張發奎,左二薛嶽,左五劉少溪,左六葉挺(1921年10月攝於觀音山)。)


北伐完成後,蔣介石整編部隊。薛嶽的第四軍雖然戰功卓著,卻被縮編為第四師,軍中的精英也被打散到各個部隊。薛嶽由此心灰意冷,有意辭歸故里。他途經南京時向蔣介石辭行,蔣介石對他說:“並非我對你不好,是何敬之(何應欽)不諒解你!”,薛嶽於是開始學習德語,準備到德國深造軍事。


此時,蔣介石正準備發動第五次“圍剿“。宋子文向他最好能徵召薛嶽來江西“剿匪“,蔣介石也深表認同。宋子文馬上上發了一份電報給薛嶽,這時正在香港九龍埋頭苦學德文的薛嶽即從九龍直奔南昌行營見蔣介石,被其委任為第三路軍上將副總指揮,負責協助陳誠“剿匪“。


從1933年起,他和共產黨周旋無數次。在早期長征的戰略轉移中,讓紅軍吃了不少苦頭,其中就有最為慘痛的湘江之戰,8萬紅軍戰死3萬,血染湘江。所以有人說:”

薛嶽是紅軍長征路上最為頭疼的敵將。“


雖然中後期毛主席確立了軍事指揮權後,紅軍開始轉危為安,薛嶽也只能跟著紅軍屁股後面跑,吃一嘴的灰,但這是碰上古往今來最為天才的軍事家——毛澤東,縱使一代戰神也只能徒勞無功。


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裡,薛嶽帶著國民黨中央軍8個師窮追不捨,追了兩萬裡,和中共領導人交手多次,也成了”不打不相識“的”老朋友“、”老冤家“了。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當時薛嶽還駐守在貴州。他連續三次請命,要求到前線抗戰,最終得到蔣介石應允。9月17日,他到達南京,被任命為第19集團軍總司令,歸第三戰區左翼軍總司令陳誠指揮,投入淞滬會戰。


薛嶽在蘊藻浜南岸一帶堅守半個多月,雖然傷亡巨大,但也給日軍很大的打擊。而且正面的抵抗日軍,也帶來了第一手敵情信息,為日後的抗戰積累了經驗。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薛嶽最為有名的戰績和最為很多軍迷所津津樂道的戰役,莫過於三次長沙會戰了。

國民黨原來是不準備守長沙的。蔣介石的意思是,守得住就打,守不住就走,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當薛嶽接到命令:在長沙死守兩個星期,一旦壓力太大守不住,就把部隊後撤到湖南醴陵、衡山、湘潭地區,放棄長沙以北。


可這時薛嶽倔脾氣上來了,做為軍人自然有軍人的尊嚴和傲氣:”什麼挺不住?我老薛一定挺得住。“為此白崇禧和陳誠專門乘飛機從重慶到長沙,面勸他。薛嶽堅持不撤,還斥責他們倆是懦夫。陳白二人也沒辦法,只好無功而返。


當天晚上薛嶽把電話直接打到重慶,找蔣介石請戰。當時蔣介石已入睡,是宋美齡接的電話。薛嶽在電話裡對宋美齡說:”我就要在長沙打,打敗了我自殺,以謝國人;打贏了算我抗命,你們槍斃我!“宋美齡告訴他不要激動,由她向蔣介石轉達。


第二天,宋美齡給薛嶽打電話:”伯陵兄,委員長講過了,你要有這個信心你就在這裡打,這個時候我們難得有這樣的信心,有這個信心我們為什麼不要呢?你不是抗命,現在委員長重新下個命令,配合你。”


後來蔣介石果然補發了一條命令:“在長沙打!


在長沙會戰中,薛嶽開創的“天爐戰法”至今還被很多軍迷所津津樂道。薛嶽後來解釋道:當日軍發起進攻時,在保存自己的情況下,部隊先節節抵抗,節節後退,儘量地拖累和疲耗敵人,然後向斜側後方山地撤退,繞到敵人的包圍線外面去,從更大的層面上形成對日軍的反包圍,砌成兩面“天爐之壁”。

同時,在中間地帶,徹底地破壞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誘敵至決戰區域,而斷其後路,從四面八方構成一個天然“熔爐”,最後殲滅包圍之敵。


當時薛嶽有個口號:“化路為田,運糧上山。”化路為田,就是把路統統破壞掉,使敵人的機械化部隊沒辦法活動,田埂也被縮小到只有一尺之內,穿皮鞋的日本軍人在田埂行軍也十分困難;運糧上山,就是把老百姓同部隊的糧都運到山上藏起來,使敵人不能就地補給,不留一口飯給敵人吃。


三次長沙會戰,薛嶽指揮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雖然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但仍給日軍造成傷亡6.8萬人的代價。


而其創造的“天爐戰法”、“八字口袋戰法”的軍事理念是經過長期戰爭實踐和研究各種戰爭,參考各種軍事著作,已被實踐檢驗過的、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正面迎擊最有效的戰法之一。


日本人在長沙會戰中吃盡了苦頭,他們稱薛嶽為“中國戰神”

、“長沙之虎”,對他心生畏懼和敬意。抗戰後期,日本人打到廣東來,到了薛嶽的老家,非但寸草未動,還把薛家的祖墳清理得乾乾淨淨,殺雞殺羊殺牛來祭祀。


日本人從來都是尊敬強者的,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說薛嶽只是吹吹牛而已,是得不到日本人如此高規格的待遇和如此尊敬的。


另外,萬家嶺戰役也是薛嶽抗戰時期的得意之作。該戰役中,共斃傷日軍第一零六師團8000餘人,佔該團總人數一半以上。擊斃敵軍軍官第一一三聯隊長田中聖道大佐和工後第一零六聯隊長茶村秀男中佐。

葉挺聽聞後,曾盛讚:“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將之與平型關、臺兒莊相提並論,可算是極高的贊謄了。


在中國赫赫有名的美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女士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一千個春天》裡就提到:”抗戰時期,天上有一個"flying tiger"是陳納德,地上有個"running tiger"就是薛嶽。“ 這算是相當高的評價了。


抗戰結束後,薛嶽從內心是抗拒打內戰的,加之與其對戰的是另一位軍事天才——粟裕大將,以致造成連戰連敗,“內戰外行”,也許以下的一番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當時的心境:


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同門師兄弟,共產黨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國民黨從上往下,兩者都是為了國家,殊途同歸。


從一代抗日名將到屢戰屢敗的”內戰狗熊“,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國民黨內將領的惡戰之心和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薛嶽曾短暫駐紮海南,毛主席聽聞後,特別交待:你們遇薛伯陵務必持重! 這也算是對其的肯定和讚許了。


退居臺灣後,薛嶽毫無例外被蔣介石父子所排擠,只得了個顧問的虛職,實際上已經遠離了國民黨的政治中心。


從此,薛嶽過起了閒雲野鶴般的田園隱居生活,但心中始終有所遺憾,常常嘆息落葉不能歸根。


1998年,一代名將安然逝世,享年103歲。當時,臺灣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薛嶽“這個名字了,讓人欣慰的是,他的名字在大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

臺灣人能忘記這位抗日名將、一代戰神,大陸卻永遠會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而奮鬥過的英雄。因為,他們從來就是這個民族的脊樑,他們的功績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八零印記


最近這些年總有些人和勢力以所謂還原歷史真相來發動一場正名運動,對於國名黨的歷史地位進行重新評價,在這一評價過程中不斷的夾雜著一些混淆視聽的私貨。類似給國民黨一些在抗戰中有些表現的將領,不斷的拔高他們的歷史地位,不斷的為他們進行歌功頌德,似乎有些什麼特殊的目的在其中。

異域邊緣不否認抗戰當中國民黨將領奮勇殺敵的英勇作為,這些也的確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可是這些貢獻官方已經進行了高度的評價,也認可了他們為民族解放所做出的積極貢獻,但是總有些人還是對此不是太滿意,非要搞一場封神運動。比如這位薛嶽將軍就非要有人給其封個戰神的稱謂,當然也不止只有薛嶽將軍一人,還有如孫立人、王耀武、杜聿明等。

軍人在驅逐外敵,保家衛國的戰場上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理所應當,要不然還要軍人做什麼。沒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已經讓民族蒙羞,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打的還是磕磕絆絆,異常的不順利,不知道為何還是要這麼無底線的拔高他們的貢獻。當然有人會說出一萬種理由來證明當時實在無法禦敵於國門之外,那麼作為軍人也要讓這一萬種理由為自己遮羞麼。

難道只能讓當年淪陷區數以億計的國民為你們的無能來承擔無盡的屈辱麼,那些像你們封神的人們難道都忘了日軍在淪陷區的種種暴行了麼,說不定這些吹捧者的先人就是這些暴行的受害者。這才幾年啊,難道都忘了。不知道泉下有知的受吹捧的這些將軍會不會臉紅,他們對於國土淪陷會不會想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如果這些吹捧者只是無知那也就罷了,對學習瞭解歷史也就不會在這麼做了。倘若是抱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進行有計劃的行動,那大家就要小心了,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的投機分子,說句人人得而誅之的話都不過分。


異域邊緣


是不是戰神不好說,但是比大家熟知的什麼張靈甫強多了,我們的電影《紅日》,大家對張靈甫印象太深了...我們來看看萬家嶺大捷,就知道張靈甫和薛嶽的區別了...萬家嶺戰役又稱德安戰役.是1938年於武漢會戰序列中,中國軍隊在萬家嶺一帶重創日軍第106師團的一個戰役。時中國方面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指揮第4軍、第74軍等共10萬餘人,前敵總指揮為第9集團軍司令吳奇偉。日本方面為侵華派遣軍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岡村寧次鑑於第106師團一開始行動就陷入困境。強令第27師團東進,再犯麒麟峰.企圖推進到白水街以東,接應第106師團。27日,宮崎聯隊增援反攻麒麟峰,並以飛機、大炮、步兵聯合作戰,施放大量毒氣,使我守兵傷亡慘重。

次日,麒麟峰失守。9月29日,我商震部32軍141師配合142師725團猛烈反攻麒麟峰,經激烈戰鬥,終將該峰再度奪回,使敵27師團東進援助106師團的企圖被粉碎。與此同時,敵第106師團123聯隊一部企圖從白水街以西突圍,我預6師、91師從東面向這股日軍發動猛攻.敵123聯隊受阻於白水街以東。麒麟峰、白水街兩役的勝利,粉碎了東西兩股目軍會合的企圖。使我軍能順利地收攏口袋,為合圍敵第106師團並予殲滅創造了決定性條件。 敵第27師團在麒麟峰迭遭挫折後,於10月1日向南推進至天橋河.10月5日黎明前佔領箬溪,7日又撇下106師團,主力轉向西,朝辛潭鋪前進。在東路德星線,敵軍亦未有任何進展。因此,敵第106師團已孤立無援。我第一兵團綜合各方情報.認為敵106師團主力孤軍鑽入我南潯線與瑞武線兩大主力之間,是殲滅它的極好機會,決心抽調德星、南潯、瑞武三線的兵力,圍殲竄至萬家嶺一帶的日軍。10月2日,薛嶽命令南潯、德星線上的第4、74軍,第187、139師包圍萬家嶺地區日軍於東半面;命瑞武線的新13、15師。第91、142、60師,預6師包圍日軍的西面,向敵發起第二期攻勢。此時,我軍兵力已佔明顯優勢,且士氣旺盛。我軍從東西兩路同時向敢106師團發起攻擊,敵我反覆爭奪.戰況慘烈。

目軍陣勢大亂,師團位置都難以確認,不得不請求第11軍司令部以飛機偵察.“其結果師 團推測的位置和實際地點約偏南10公里”。 3日,我第90、91師從東西聯合夾擊南田鋪.重創敵軍.並以密集炮火轟擊敵106師團司令部所在地,使敵師團司令部亦“面臨危險之狀態”。此時.敵糧彈嚴重匱乏,只能倚仗空投。10月5日,我軍重新調整部署.決心集中兵力殲滅深陷泥淖的敵106師團。薛嶽電請蔣介石,縮短外圍戰線,從東西南北四面對敵106師團形成包圍. 經我方廣播後.日本朝野震驚。華中派遣軍司令親自組織字賀支隊、鈴木支隊和第27師團留置的佐枝支隊,由箬溪地區沿武(寧)永(修)路東進,馳援106師團。我第一兵團不得不由包圍萬家嶺地區的部隊中抽出新13、15師,第60、91師,預6師等南下武永路阻止日軍東進。

10月7日。我軍向敵開展第三期總攻。第66軍以第159師及第161師之一部展開於金娥殿、公母嶺之線,向石堡山攻擊前進;第四軍之遊擊部隊於7時在劉家嶺與敵300餘人遭遇;第74軍經數度猛攻,終將長嶺完全克復,並將張古山之敵包圍。8日,第66軍進佔石堡山、老虎尖。並以一部與第4軍協力攻佔獅子崖西北高地。第51師於該日拂曉前一度攻克張古山最高點,但天明後,敵千餘人憑飛機支援反攻,將該地奪回。第142 師(欠一團)亦於11時由城門山出擊。攻佔桶漢傅、周家之線。永武路之敵援軍。亦被我阻於來龍嶺。這樣,敵106師團在我四面包圍中,已成甕中之鱉。19日。敵我仍在激戰中。薛嶽考慮到武永路敵人援軍源源而來,德星線的日軍亦在西進,圍攻106師團的時間不宜過長。待我各攻擊部隊迅速準備就緒,遂令部隊迅猛推進,各守備部隊努力壓制當面之敢。

第66軍激戰至10日3時,將敢擊潰,克復萬家嶺、田步蘇。敵棄屍盈野。殘敵千餘人、馬300餘匹。敵北退被我石堡山守軍截擊。大部轉向西退,一部300餘人被我包圍殲滅。第4軍攻佔大金山西南高地及箭爐蘇東端高地。 第74軍於10日拂曉前攻佔張古山最高點。第91師於10日拂曉前攻佔楊家山東北無名村高地.斬獲頗多。第142師(欠一團)於拂曉前攻佔楊家山北端無名村及松樹熊,俘敵軍官田中善藏。


李三萬的三萬裡


敗軍之將,豈敢言勇?我們這句老話,在薛嶽哪裡根本不是事!

打敗了?沒事,吹牛就行了!所以,薛嶽不是一代戰神,是一代吹神!

薛嶽,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坐擁50到100萬軍隊,從來沒有發動一場針對日軍的進攻戰,天天開著大門等日軍來說強姦。

日軍來了4次,前三次沒有佔領長沙的意圖,取得戰果從容撤退。但是薛嶽大將軍,刻意掩蓋國軍損失,誇大戰果,一兩千的戰果就能誇大到好幾萬!蔣介石看到戰報,直接一把扔在地上“胡說八道,娘希匹!”

第四次長沙會戰,薛嶽幾十萬大軍瞬間被擊潰,薛嶽最引以為傲的天爐,被日軍砸的稀啪爛。一簣千里的國民黨軍隊,出現了一千日軍追擊五萬國軍的鬧劇。這時候薛嶽哪裡去了?薛嶽沒有帶頭衝鋒,也沒有帶兵維護戰線,而是繼續吹噓——我軍殲滅敵人5萬!

如果吹牛需要納稅,薛嶽絕對是民國第一納稅大戶!

再來說說薛嶽的天爐戰法。

天爐戰法,其實沒有那麼高深莫測,就是在自己陣線上製造缺口,引誘敵人來攻,誘敵深入後利用山水阻隔層層防禦,大量消耗包圍圈中的敵人。

這個天爐戰法至少有三個地方值得商榷。

1,如果敵人齊頭並進,而不是一個師團一個旅團孤軍深入,天爐戰法如何成立?

2,敵人既然已經到了包圍圈,為什麼不發動總攻,全殲敵人?為什麼還要堅持防禦戰法?

3,敵人來的時候防禦,走的時候還是防禦,你告訴我,那麼多美式裝備,那麼多美國援助,都是防禦用的嗎?沒有一種進攻性武器嗎?


相反,如果這50萬以上的軍隊,如果在我黨的領導下會怎麼樣?

八路軍成立時,只有4.5萬人,連一個集團軍都不滿員,軍需物資極度匱乏。但八路軍在戰略防禦階段發動了雁門關,平型關,陽明堡三次大戰,都是主動出擊。戰略相持階段,八路軍大踏步挺近敵後,消滅敵人,發展自己。到1944年以後,日軍資源匱乏進攻無力的情況下,我軍發動局部反攻,大量的根據地連成一片。而國民黨繼續大潰敗。

如果薛嶽的50萬大軍交給共產黨領導,那我們可以迅速在華北東北華中等地建立兵強馬壯的根據地,中途島海戰後,已經發展到200萬以上的根據地軍隊發動全面反攻,還不等美國硫磺島瓜島等戰役更不用等原子彈丟在日本頭上,直接給日本鬼子包餃子了!


薛嶽坐擁50萬大軍不敢進攻不斷潰敗還恬不知恥的吹噓戰果,而我八路軍以4.5萬兵力成為抗日戰爭中流砥柱。不覺得羞愧嗎?

不否認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付出的犧牲,但是也必須認識到,國民黨政府是一個極度腐朽和無能並且懼怕民眾力量的政府。

永遠不能忘記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無名英雄,他們是抗日戰爭的真正戰神!

薛嶽這樣的牛皮大王,還是歇歇吧!


歷史知事


最近我在頭條上經常看到這樣的答題,問的是薛嶽是不是戰神?


這個曾被李宗仁稱為吹牛匠的薛嶽,在頭條裡一開始是抗日英雄,後來上升到抗日名將,再後來又上升了上升到戰神。

我想不出幾天,有人恐怕就要給他戴上武聖大帝的高帽,比他的主子蔣中正的牌位還要高。

可笑的是,那關公關二爺的武聖大帝,經過了一千年才熬來的,照現在頭條裡的這個速度,不出一千小時,這薜嶽肯定能帶上武聖大帝的帽子。

這薛嶽究竟何許人也呢?


他是蔣介石的一個嫡系干將,靠圍剿長征路上的紅軍發跡,由於他的瘋狂,給在長征路上的紅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蔣介石讓他指揮著幾十萬大軍,要把剩下2萬人的紅軍消滅在金沙江邊,可令蔣某人失望的是薛嶽的幾十萬大軍,被毛澤東耍得疲憊不堪,最後竟然突破了他的鐵桶防線,而勝利的走完了長征之路。

由此可見,他遠遠不是毛澤東的對手。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負責防守長沙城,蔣介石交給他的部隊多達上百萬,使用的全是美式裝備,而他的對手只有區區的十幾萬日本兵,由於他的指揮失當,部隊傷亡極其嚴重,每次戰鬥都要有幾萬人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死亡,而他焚燒長沙城,更是讓天下百姓怨聲載道,甚至懷疑這真的是不是會指揮打仗。

而他報出的戰果,消滅一千,上報一萬。

如果讓這個戰神薛嶽,象八路軍那樣到,使用劣勢裝備,沒有任何補給的條件下,到敵後去打游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我想不出三天,他肯定成日本人的階下囚。

薛嶽造假專業戶,把蔣介石氣得大罵娘西皮,這個吹牛匠薜嶽,怎麼日本人越打越多呢?正是因為他的浮誇,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把他拋棄了。

那麼,什麼叫戰神呢?

戰神不是吹出來的,更不是被後人糊高帽糊出來的,不說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起碼的也是以少勝多以弱打強, 而不至於指揮著龐大的軍隊,被少數敵人吊打,用軍人的屍山血海去阻擋敵人,這樣的將軍,他是一個失敗的將軍,至於戰神,他還遠遠的不配。

不過作為一個軍人,在戰場上保家衛國,他是盡職了。至於說是英雄,凡是打過日本的,罵過日本的,流過血的,流過汗的,負過傷的,獻出生命的,他們都是抗日英雄,自然,薛嶽在那個時期他算是個英雄。

這一點,我們還要應該給予肯定。


趙志軍001


是,薛嶽是國軍十大抗日名將之一,是唯一一個獲得美國總統頒發自由勳章的中國軍人,也是抗日戰爭以來消滅日軍最多的將軍。

薛嶽的天爐戰法,三次長沙會戰擊殺日軍十萬

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但是淞滬會戰一仗便打了三個月。不過後來聲勢浩大的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失敗而告終。

日軍進一步侵略中國,長沙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薛嶽在三次的長沙會戰中,均大勝日軍,成為日軍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鬥,打得日軍5年不敢再進攻長沙。

天爐戰法

天爐是將兵力在作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

薛嶽用兵如神,奇妙使用天爐戰法,一戰成名。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和蔣介石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

薛嶽“戰神”稱號當之無愧,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是扒哥歷史,一名歷史愛好者!


扒哥歷史


薛嶽將軍在抗戰中,率部奮勇殺敵,出奇制勝,立下赫赫戰功,被稱為“殺敵最多的中國將軍”,榮譽“戰神”盛名,威名遠播,軍旅生涯達到鼎盛時期。



薛嶽出生在一個具有強烈愛國傳統的家庭。父親為其取名薛仰嶽,希望他和岳飛一樣盡忠報國,對他寄予無限厚望。

少年薛嶽不負父輩厚望,自小勤奮攻讀。年僅11歲的他進入保定軍校學習。畢業後,他擁護孫中山的革命政策,投身革命。孫中山成為非常大總統後,薛嶽任總統府警衛營長,忠心追隨孫中山。陳炯明叛變革命後,孫中山夫婦身處陷險境,薛嶽率部忠心守護,使孫中山夫婦安然脫身。

1926年,薛嶽率部參加北伐,在攻打軍閥孫傳芳的南昌之戰中,北伐軍久攻不克,士氣漸無,唯薛嶽部頑強作戰,受到蔣介石褒獎。攻克南昌後,薛嶽升任師長。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薛嶽被蔣介石委以重任,全力追剿紅軍主力。在西南戰場上,薛嶽給紅軍制造了一些麻煩,隨後被晉升為中將。

抗戰時期是薛嶽的人生巔峰。他最為人稱道的得意之作是萬家嶺大戰和長沙會戰。

1938年7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大舉進犯武漢地區,意在驅逐國民政府偏安至一隅。蔣介石嚴陣以待,任命薛嶽為總指揮,全力抗擊日軍。薛嶽在這場戰役中,運用“八字口袋”陣法,痛殲日軍,取得大捷。

1938年10月2日,日軍主力進犯萬家嶺,薛嶽隨即電請蔣介石,請求增兵支援。蔣介石調集軍隊火速援薛。在萬家嶺一帶圍殲日軍,岡村寧次發現日軍陷入包圍,可為時已晚。薛嶽部合而圍之,日軍損失慘重,岡村寧次也哀嘆薛嶽難以撼動。

1941年,日軍再犯長沙。薛嶽在這場戰役中制定了“天爐”戰法,即利用長沙江湖密佈的特點,將優勢兵力部署在爐底,周邊佈置密集網點,採用各種軍事手段分散打擊敵人,最後集中優勢兵力在爐底包抄敵人,合力圍殲。

日軍攻破長沙防線後,孤軍至長沙東南。薛嶽當機立斷,調集大軍在外線對日軍進行包抄,日軍見勢不妙,隨即撤退,此時已被薛嶽包餃子了。長沙之戰殲敵5萬餘人,戰果輝煌。日軍稱薛嶽為“長沙之虎”。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薛嶽去臺。蔣氏父子逐漸冷落薛嶽。晚年的薛嶽以書畫聊日,逐漸隱退。

薛嶽是抗戰的有功之臣,祖國和人民並沒有忘記他,他的故居現在已被完好保存,供人們瞻仰紀念。


沉靜的海


作為抗日名將,薛嶽將軍在中華民族反抗日本的侵略的戰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被稱為中國戰場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的主要表現為在擔任第九戰區指揮官的時候擔任歷次長沙會戰的指揮官。牽制了大量日軍並在取得了上高會戰、萬家嶺大捷、第三次長沙會戰等著名的勝利。正是長沙會戰,使其成為了萬人敬仰的抗日英雄。但稱為戰神,還是有點過了。作為戰神,不打敗仗是最基礎也是最高要求,比如漢朝霍去病,一生無敗績。而薛嶽將軍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一”號作戰期間由於輕敵驕傲,遭受了慘痛失敗。眼看抗日戰爭勝利了,長沙卻在這時候被日軍攻佔了。但是瑕不掩瑜,薛嶽將軍作為著名抗日將領,無愧於民族脊樑的稱呼,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大功臣。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候,用勝利給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so因崔斯ting


薜嶽是一代戰神嗎?完全稱不上!薜只是國民黨軍一員較有名的將領罷了。

其有名在原屬粵籍將領因自感不得志而投蔣為民國政府效忠,遂成為堅決反共的蔣府悍將,五次反圍剿後是薜指揮國民黨大軍對長征的紅軍一路圍追堵截,一段時間是紅軍的主要對手最兇惡的敵人。

許多人狂吹薛在抗戰中的所謂戰績,對薜的戰績如數家珍,但薛所取得的能夠與日在長沙相持也是當時特定條件所造成,中國地域廣大,中國軍隊力量難以同強勁對手硬踫硬,因而此時以空間換時間原也是對的,日軍因戰線拉長,後勤供應不暢也已成強駑之末,加之佔領了廣大國土,各大中城市,交通要道運輸線,各重要戰略物資,軍備屯集地中轉地都需分兵把守以應對共產黨敵後武裝的頻繁襲擊,因而用於對正面戰場國軍的進攻兵力就不是那麼夠了。這也是正面國軍能夠利用長沙一線與日打相持的主要原因。

四次長沙會戰連綿長達數年,是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體現,充分利用了日軍的力量不足而集中精銳依靠中南西南地區多山地的有利地型條件,取得了一些防禦性的勝利。但這些勝利也是用極大代價取得的,屬於殘勝!而所謂擊敗日軍也不是進行大規模反擊取得,而是日軍後繼不足而不得不退出戰區。綜觀整個抗戰正面戰場二十二場大會戰無一不是以防守為主,從無主動進攻並有效的收復失地!

而所謂三次長沙會戰薜嶽殲敵二十萬完全是國民黨自吹自擂,薜嶽的刻意誇大戰果,瞞報自身損失,誇大己方戰果一直都是國民黨將領們的通病!實則三次長沙會戰共打死打傷日軍應在5萬人左右,這在國民黨軍抗戰期間於一個方向上取得如此戰果以是很了不起了!己方的損失卻也十分巨大,總傷亡亦有四十萬左右,若說勝利,實屬殘勝也!到了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經精心準備得以集結到近十萬之眾,兵鋒強盛,長沙方面守軍再無力對敵,大多一觸即潰,敵來勢兇猛,薛只得棄守長沙,長沙城不戰而放棄,臨棄之前遵蔣之命執行焦土政策放火焚城,由於是夜間棄城放火,時正值刮來大風,火借風勢瞬間燃遍全城,長沙大火足足燃了三天三夜,燒死無辜百姓十幾萬人,長沙百年古城毀於人為破壞,史稱"文夕大火",也是抗戰中國三大自造殘案之一。這場大火影響重大激起民憤,也使國際社會震驚,為平息民怨,民國政府找了幾個替罪羊殺掉了事,有第九軍軍長張德能及長沙警察局長等幾個小毛毛蟲。政府領袖及鎮守長沙的總指揮薜嶽就不用承擔罪責了。

解放戰爭初,國民黨軍一方是戰略進攻方,共軍由於力量不足一直在進行戰略退卻與蔣打運動戰,保存自己尋找空隙消滅敵人,因而薛嶽能在一些小的戰役中取得一點主動,那也是初期國軍對共居於絕對優勢之下所取得的暫時勝利,即至國共戰略形勢逆轉,國軍一敗塗地,民國政府民心以失,薜嶽也與其它國民黨將領一樣毫無鬥志率領殘兵敗將望風而逃。海南戰役,薜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擁兵近三十萬防守海南,還有海軍助陣,據寬闊的瓊州海峽力拒解放大軍,我軍40軍,43軍等部10萬大軍在韓先楚,李作鵬指揮下登島成功,薜嶽的烏合之眾略加抵抗便一觸即潰,薜本人也乘美國軍艦倉皇逃往臺灣也結束了他在大陸的榮辱史,自此中國人再也不知薜嶽這個人,只到如今被人翻了出來並被大肆吹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