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園林之緣

園林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出別有洞天的景象,它沒有過多的贅述,顯得特別的單純和具有時代的文人氣節,給人以一步一景,步步換景的感覺。好似一幅山水畫,置身其中可穿越時空,拉近了與古人的距離,貼近了傳統文脈,甚至可聽到前賢的呼吸,雅氣和靜氣貫穿在園中的每個角落,讓人在浮躁現實中多了些沉穩。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南方園林是我多年夢寐以求的地方,只是因多種原因和不隨緣而不曾遊歷,我比較相信順其自然,更認可緣分,沒有機會去蘇州,我想這是緣分不夠吧!

因為無緣而錯過,這給我留下多年來的遺憾。

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有次去上海參觀一個重要的美展,看完展覽計劃從上海坐火車前往蘇州,可展覽結束後趕到火車站,排隊等待買票,快排到售票窗口時,有位素不相識的人插隊湊過來讓我幫忙捎帶一張去蘇州的火車票,我想既然有求,還是先滿足他人吧。可這一切被售票員看到,在我給自己購票時她拒絕了賣票給我的機會,規定一人只能買一次票,不懂規則只換來“謝謝”二字。

2001年,應邀赴上海遊玩,參觀同裡、普陀山和慈溪,心想這次有緣和朋友結伴去蘇州園林一遊,誰知同行者大都多次去過。由於時間關係,只能少數服從多數,於是第二次想去蘇州園林的願望又未能實現。

兩次無緣,提及此事總感缺憾。從事山水畫創作多年,使我對蘇州園林美景空間的想象又多了一層,對它的好奇心更加強烈,而園林對於我也愈加神秘。

春節前,我出於對研究生教學的思考,想把“師造化”拓展到以前不曾涉及的地域環境,於是,便決定到江南。這一次的“江南園林寫生”,經過精心的準備,也總算是圓了自己的江南園林遊歷的夢想,感觸頗多!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根據記載,我國建造園林始於商周,那時候稱為“囿”,最初是把自然景色比較優美的地方圍起來,或者稍加改造,種植樹木,放養禽獸,供帝王遊獵,也叫遊囿。這種囿是自然景觀,而如今所見園林是在仿照自然“造景”。

漢時稱園林為苑,在秦的基礎上把早期的遊“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行宮,除皇帝遊玩外還舉行朝政事務,如漢武帝“上林苑”等。苑通“園”,如今江南園林中 “個園”、“何園”、“留園”、“拙政園”也保留“苑”的稱呼。王維《輞川集序》中提到:“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這些句子作為理念,為北方山水畫形成有奠基之功,也為唐以後園林進一步發達提供思路,遠可設山景,近可造瀑布、雲石、樹木等,配以道路、池榭,並養殖花鳥、魚蟲等,後形成獨特的園林之美。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度社會經濟十分繁榮,文化昌盛。另一方面,社會政治的原因,玄學興起,在士大夫階層中,為躲避政治而循跡山林,清談論玄,逍遙于山水間,追求自然之美,集體出行郊遊,結伴遊山玩水,觀賞美景。王羲之寫《蘭亭序》,名相謝安攜妓漫遊東山,吳王在南京修的“華林園”等都反映了社會上層人士的風雅時尚。文人雅集活動,多以大自然為背景,坐可觀高山瀑布,觸手可及泉水小溪,對酒暢飲,吟詩作賦,鼓琴弄瑟,其樂無窮,文人雅集,相應有了文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不光文人情懷賞識自然美景,宮廷、皇帝也有頗多賞玩的例子,如隋煬帝親自看天下山水圖,造宮建苑,三下揚州賞風景。

唐代經濟的發展,為造園提供了物質基礎。不少文人賞玩自然美景之餘,直接建造山水園林,或參與造園,並形成風氣。著名詩人王維,辭官後隱居藍田輞川,依地造園,園內山岡溪流,堂前小橋亭臺,是文人造園有名的案例。

宋代造園更加興盛,尤其是徽宗,先在蘇州杭州設“造作局”,後在蘇州設“應奉局”,蒐集民間奇花異石運往京都開封造宮苑。上有宮廷號召,下有文人呼應,建造園林之風氣幾近風靡。

明初時期,磚石建築普遍運用,明太祖定都南京,大興城建宮室,鑿池疊石,營造園林。南京的瞻園,無錫的寄暢園,蘇州的拙政園應運而生。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園林,在有限的空間內再現自然,疊石布水,巧奪天工。在佈局上主次明確,突出重點。

疊石、布水在造園中至為重要,古人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路令人達。”山有奇峰怪石,洞澗,溝壑等;水有百折千回,有始有終,或聚或散,收放有度,節奏變化;山無定形,而有定理。園林景觀也要具備這些要素,其美貴在“仿勢”之妙。青萍老人曾對疊石做過概括:“宜整不宜碎,石紋仔細配,突出峰秀頂,毫無人工為”。江南園林多以花牆、林帶、遊廊、山體、建築物來回轉換,酷似山水,具備奇峰之體勢。

如揚州“個園”假山,以筍石配以翠竹,湖石假山配玉蘭,梧桐掩映,黃石假山由松柏、楓樹襯托而成,宣石假山用臘梅、天竺陪襯,構成四季景色。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揚州畫舫錄》上說:“揚州以園林勝,園林以疊石勝”。園林之美在於“假”,以假構真,這一點和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情趣很投合。

蘇州本來就是一座著名的水城,園林是仿造園,拙政園起初是模擬太湖山色建造。利用南方多水域的優勢,疊石手法構假山,形成園林之美。因此構思中的“假”是“仿”,就是仿照某處的美景重新塑造一個美景,多以藝術加工而成。

巧借、仿真也是造園的特色。巧借是巧妙借寓的過程,計成《園冶》中說:“園拙巧於因借,精在體宜”,雖說園林是假造山水,但因巧借而美。“仿真”有多種,仿到極致便求形似,如獅子林的假山,若眾多獅子在舞,數不清的山峰,看不完的獅子,賞不盡的情趣。

園林中的道路分為:前行疑無路,峰迴路轉豁然開朗,或穿山過穴,別有洞天,因景設路,因路設景,步步有景,步步換景。在山水畫中的道路亦是如此,路是“神遊”的主線,以“巧”而通達。而園林中的路是供行人“身遊”,和山水中路的韻味相通。

以上所述,園林建造採用“借勢”、“巧配”、“仿真”手法,構造了一種文人情懷,形成獨特的園林之美。身臨其境會因園林的各種變化,感受到各具情態的美。

當今的山水畫作品,畫面上常會看到有柏油馬路、汽車、道路通行標誌等現代生活的元素。就如古有牛拉車,而今有現代化交通工具。社會環境和節奏發生了變化,那麼藝術的再現也需要重新去塑造一個現當代山水圖式。

中國山水畫和園林藝術有較多相似之處,皆是對自然的昇華。這次帶學生一道去蘇州園林寫生,不單覺得是緣分已到,更是同他們一起從“神遊”、“心遊”到“雲遊”、“身遊”的轉換。感到園林如同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寫意且獨具中國精神。又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觀賞遊玩的好去處,也是畫家體察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結合的新課題。

在園林中寫生,拉近了和古人的距離,似乎是通過畫園林裡的山石樹木、亭臺樓榭,在和古人促膝交談。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此次江南之行,在寫生取得收穫的同時,我迷上園林中的湖石。太湖石質地堅硬,在寒風中略顯冰冷,但具有通透之靈,集漏、透、瘦、醜、皺於一身,顯示出別樣的吸引力。此次有緣相識相逢,為我尋找出了又一個契機和靈感。再度審視已覺不再冰冷,而是溫潤和友善,帶給自己的完全是一顆平靜的心性。悟人養石,石助人之靈氣,人愈顯頑氣。

小結

通過二十多天在江南園林寫生行走,對園林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在心中也有了園林基本的輪廓。園林是美的,它是中國式的含蓄美。和書畫及其他姊妹藝術一樣,園林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品園林,畫園林,將園林收入畫幅,實現實“景”到“境”的轉換。苦也好,樂也好,用心思經營意境,足跡由北到南新起點。

作品欣賞: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王保安教授藝術簡歷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保安教授園林寫生新作

王保安,江蘇省徐州市人,198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為西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山水畫研究會副主席、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

作品《塬深》獲全國首屆山水畫展銅牌獎。另有作品入選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畫展覽,第9屆全國美展,全國中國畫展,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等大展。作品和論文多次發表於《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文化報》、《人民政協報》、《文藝報》、《國畫家》等,出版個人畫冊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