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设计师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全在这里

玻璃幕墙设计师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全在这里

玻璃幕墙局部立面图

1 、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7度抗震设计的民用建筑玻璃幕墙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工程、工程验收,以及保养和维修。

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玻璃幕墙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抗震设计的幕墙,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能正常使用;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经修理后应仍可以使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幕墙骨架不得脱落。

3、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其玻璃与铝型材的粘接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胶;全玻幕墙和点支撑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时,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

4、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面处理方法

膜厚级别

厚度t(μm)

平均膜厚

局部膜厚

阳极氧化

不低于AA15

t≥15

t≥12

电泳涂漆

阳极氧化膜

B

t≥10

t≥8

漆 膜

B

t≥7

复合膜

B

t≥16

粉末喷涂

40≤t≤120

氟碳喷涂

t≥40

t≥15

5、用穿条工艺生产的隔热铝型材,其隔热材料应使用PA66GF25(聚酰胺66+25玻璃纤维)材料,不得使用PVC材料。

6、中空玻璃气体层厚度不应小于9mm。

7、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一道密封应采用丁基热熔密封胶。隐框、半隐框及点支撑玻璃幕墙用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应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明框玻璃幕墙用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宜采用聚硫类中空玻璃密封胶,也可采用硅酮密封胶。二道密封胶应采用专用打胶机进行混合、打胶。

7、幕墙玻璃应进行机械磨边处理,磨轮的数目应在180目以上。点支撑幕墙玻璃的孔、板边缘均应进行磨边和倒棱,磨边宜细磨,倒棱宽度不宜小于1mm。

8、钢化玻璃宜经过二次热处理。

9、玻璃幕墙采用夹胶玻璃时,应采用干法合成,其夹片宜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夹层玻璃合片时,应严格控制温、湿度。

10、玻璃幕墙的橡胶制品,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及硅橡胶。

11、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应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具有商检报告。

12、玻璃幕墙的隔热保温材料,宜采用岩棉、矿棉、剥离棉、防火板等不燃或难燃材料。

13、幕墙中的玻璃板块应便于更换。

14、幕墙开启扇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并应启闭方便,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开启扇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

(处于人道主义考虑,开启扇开启静距离不宜大于200mm。)

15、幕墙的连接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摩擦噪声。构件式幕墙的立柱与横梁连接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可设置柔性垫片或预留1~2mm的间隙,间隙内填胶;隐框幕墙采用挂钩式连接固定玻璃组件时,挂钩接触面宜设置柔性垫片。

16、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缝宽度应能满足玻璃和胶的变形要求,并不宜小于10mm。

17、明框幕墙玻璃下边缘与下边框槽底之间应采用硬橡胶垫块衬托,垫块数量应为2个,厚度不应小于5mm,每块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8、人员流动密度大、青少年或幼儿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及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其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对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尚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19、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20、玻璃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的间隙,当采用岩棉或矿棉封堵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填充密实;楼层间水平防烟带的岩棉或矿棉宜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宜填充防火密封材料。

21、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宜跨越建筑物的两个防火分区。

22、玻璃幕墙应按围护结构设计。

23、玻璃幕墙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采用螺栓连接的幕墙构件,应有可靠的防松、防滑措施;采用挂接或插接的幕墙构件,应有可靠的防脱、防滑措施。

24、玻璃的强度设计值fg(N/mm2)应符合下表要求。

种 类

厚 度(mm)

大 面

侧 面

普通玻璃

5

28

19.5

浮法玻璃

5~12

28

19.5

15~19

24

17

≥20

20

14

钢化玻璃

5~12

84

58.8

15~19

72

50.4

≥20

59

41.3

25、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fa(N/mm2)应符合下表要求。

铝合金

牌号

状 态

壁厚(mm)

强度设计值fa

抗拉、抗压

抗剪

局部承压

6061

T4

不区分

85.5

49.6

133

T6

不区分

190.5

110.5

199

6063

T5

不区分

85.5

49.6

120

T6

不区分

140

81.2

161

6063A

T5

≤10

124.4

72.2

150

>10

116.6

67.6

141.5

T6

≤10

147.7

85.5

172

>10

140

81.2

163

26、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s(N/mm2)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材牌号

厚度或直径d(mm)

抗拉、抗压、抗弯

抗剪

端面承压

Q235

d≤16

215

125

325

16<d≤40

205

120

40<d≤60

200

115

Q345

d≤16

310

180

400

16<d≤35

295

170

35<d≤50

265

155

27、框支撑玻璃幕墙的立柱宜悬挂在主体结构上。

28、玻璃幕墙立柱与主体混凝土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

29、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接宽度不应小于7mm,其粘接厚度不应小于6mm。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接宽度宜大于厚度,但不宜大于厚度的2倍。隐框玻璃幕墙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接厚度不应大于12mm。

30、隐框或横向半隐框玻璃幕墙,每块玻璃的下端宜设置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托条应能承受该分格玻璃的自重荷载作用,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厚度不应小于2mm、高度不应超出玻璃外表面。托条上应设置衬垫。

31、框支撑玻璃幕墙单片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6mm,夹层玻璃的单片厚度不宜小于5mm。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相差不宜大于3mm。

32、横梁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当横梁跨度不大于1.2m时,铝合金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横梁跨度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

33、立柱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34、上下立柱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缝隙,闭口型材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0mm的芯柱连接,芯柱与立柱应紧密配合。芯柱与上柱或下柱之间应采用机械连接方法加以固定。开口型材上柱与下柱之间可采用等强型材机械连接。

35、多层或高层跨层通长布置立柱时,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支撑点每层不宜少于一个;在混凝土结构墙面上,连接支撑点宜加密。每层设置两个支点时,上层支点宜采用圆孔,下支撑点宜采用长圆孔。

36、在楼层内单独布置立柱时,其上、下端均宜与主体结构铰接,宜采用上端悬挂方式。

37、横梁可通过角码、螺钉或螺栓与立柱连接。角码应能承受横梁的剪力,其厚度不应小于3mm;角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螺栓或螺钉应满足抗剪和抗扭承载力要求。

38、立柱与主体结构之间每个受力连接部位的连接螺栓不应少于2个,且连接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0mm。

39、全玻幕墙,当玻璃设计安装高度大于下表规定时应采取与主体结构悬挂安装方式。

玻璃厚度(mm)

10,12

15

19

最大高度(m)

4

5

6

40、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板面与装修面或结构面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8mm,且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41、全玻幕墙中单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10mm,夹层玻璃单片厚度不应小于8mm。

42、全玻幕墙中玻璃肋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

43、全玻幕墙中利用金属件连接的玻璃肋,其连接金属件的厚度不应小于6mm。连接螺栓宜采用不锈钢螺栓,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44、全玻幕墙中高度大于8m的玻璃肋宜考虑平面外的稳定验算;高度大于12m的玻璃肋,应考虑平面外的稳定验算,必要时应采取防止侧向失稳的构造措施。

45、全玻幕墙中采用胶缝传力的全玻幕墙,其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46、点支撑玻璃面板可采用四点支撑,有依据时也可采用六点支撑;三角形玻璃面板可采用三点支撑。玻璃面板支撑孔边与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

47、采用浮头式连接件的点支撑玻璃面板厚度不应小于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的点支撑玻璃面板厚度不应小于8mm。

48、点支撑玻璃面板之间的空隙宽度不应小于10mm,且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嵌缝。

49、点支撑玻璃幕墙采用单根钢结构受力应做到,端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位移;竖向构件宜按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设计;水平构件宜按双向受弯设计;受压杆件的长细比λ不应大于150;在风荷载作用下挠度取其跨度的1/250。

50、点支撑玻璃幕墙采用桁架或空腹桁架钢结构受力应做到,钢管结构节点处宜采用焊接,同时主管不宜开孔,支管不宜穿入主管内;钢管外直径不宜大于壁厚的50倍,支管外直径不宜小于主管外直径的0.3倍,钢管的外直径壁厚不宜小于4mm;桁架杆件不宜偏心连接。

51、点支撑玻璃幕墙采用张拉杆索体系结构受力应做到,应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形成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的稳定结构体系;连接杆件宜选用不锈钢材料,拉杆直径不宜小于10mm,钢绞线直径不宜小于8mm;拉杆不宜采用焊接,拉索不应采用焊接;在风荷载作用下挠度取其支撑点跨度的1/200。

52、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53、玻璃幕墙主体支承件、连接件用长圆孔的中心距离应≥40mm。

54、明框幕墙中空玻璃与安装槽口内、外间隙不应小于5mm。

55、当隐框玻璃采用悬挑设计时,悬挑尺寸不宜超过150mm。

56、硅酮建筑密封胶的设计厚度应大于3.5mm,在接缝内应两对面粘结,不应三面粘结。

57、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钢筋应采用HPB235、HRB335或HRB400级热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58、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不宜少于4根,且不宜多余4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不宜大于25mm。受剪预埋件的直锚筋可采用2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