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地下管線有了「智慧地圖」

2018年6月13日下午2點,國家電網蘇州供電公司接到港華燃氣故障處理缺陷信息,燃氣故障可能危及周圍電纜線路安全運行。線路第一責任人通過“地下管線信息雲平臺”迅速調取地下管網信息,精準獲知燃氣故障影響範圍內的電纜線路的數量、線路名稱、走向、埋深、電纜型號、接地箱等信息,僅用10分鐘便制定了應對預案。

共織地下八大“綠色”管網

在城市裡,地下管線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八大類幾十種管線,這些直徑從幾十毫米到幾米的地下管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世界。據統計,僅蘇州市市區(包括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高新區、工業園區、吳江區)市政道路下面就埋設管線超3萬公里。

如何管理地下管線,使之能更智能地處理各種突發應急事件。江蘇省蘇州市的多家單位正攜手共織城市地下八大“綠色”管網,將打造一個城市地下管網安全生態圈,徹底破解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孤島”難題。

電纜數據首次精確到釐米

供電電纜率先與市政管線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主任王純林介紹,蘇州供電公司管理著全省1/4的電纜資產,“城市地下高壓電纜一旦出現故障,就會嚴重影響用戶的生產生活用電,損失不可預估。”幾年前,蘇州供電公司與蘇州工業園區測繪中心共同提出設想,能否將政府的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作為雲服務提供,將地圖及市政管線走向數據共享給供電公司,供電公司則將電纜走向數據分層分類分權實時共享給政府。在切實防範、控制安全風險的前提下,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協調一致,齊頭並進。

蘇州供電公司成立項目組,通過不斷測繪、研發、數據積累,歷經千餘個日日夜夜,一張地下電纜的智慧地圖初見雛形。2014年,蘇州供電史上第一份高精度測繪標準誕生了,電纜數據信息第一次精確到釐米級,電力管線與市政管線信息在全國第一次實現實時共享。“如今,站在蘇州工業園區的每寸土地上,我們能清楚知曉腳下的管線情況。”王純林說。

地下管線故障率大幅降低

地下安全生態圈建設成效明顯,蘇州工業園區連續五年實現了輸電電纜零外破事故,地下管線故障率大幅降低。

這個合作取得了示範效應。蘇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黨支部書記文銳告訴記者,在實現電纜專業化管理的同時,蘇州供電公司攜手供水、排水、燃氣等管線單位成立了管線聯盟,共織城市地下八大“綠色”管網。目前,各方依託地下管線信息雲平臺,以蘇州工業園區為試點,經園區規劃建設委員會相關部門與各方協調,實現了管線專業數據和政府城市地圖數據的分層、分權和分類共享,聯盟各單位共享施工和運維信息,打造“一張地圖管一張網”的智慧地圖,並逐步推動全市範圍城市地下生態治理新格局的探索與實踐。記者 王偉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