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评级了呢?

大爱太美


职称是个令人欢喜又令人忧愁的东西!评上职称的满心欢喜,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涨工资啦,这不是让人开心的事吗?评不上职称的就很烦心,永远走在评职称的路上。

题主所问的为什么有人放弃了评职称?我觉得不是真心放弃了,而是因为得不到指标不得不暂时放弃,如果指标多了,自己有望得到,那么很多嘴上说放弃的会马上投入新一轮的职称竞选活动中去,毕竟职称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没人会真如嘴上所说的那么洒脱,评不上就不评了,多活几年就啥钱都有了?哈哈,这就是阿Q精神呐,自己在麻醉自己,怕想多了满眼都是泪!


下面分享下我们这里的职称评定情况。不说初级职称,只说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

从98年到02年中级职称评定指标非常少,那时评职称时不看考试成绩,主要看奖励证书,而奖励证书被有关系有后台都给劫走了,真正教学好的不一定能够拿到奖励证书。

2003年,因为本地中级老师所占全体老师的比例太少,所以03年只要达到年龄条件的全部都评上了。并且当年评职当年全部工资挂钩,涨了工资。

从2003年到2012年期间在没有一次给职称挂钩过,不管你评了什么职称,只有资格证,没有聘任证,不跟工资挂钩。2013年才给有资格证书的中级或者高级职称挂钩,涨了工资。

这次挂钩涨工资刺激了很多老师,因为多年不挂钩很多老师觉得评不评职称不重要,所以也就不拿职称当回事了。一挂钩,老师们又掀起了评职称的小高潮。但是所给的指标微乎其微。只有极少的三两个。所以竞争非常厉害。

过去小学不允许评副高,从前年开始小学也可以评副高了。现在掀起了评副高的浪潮,不过指标也是寥寥无几,并且评定不透明,谁有本事谁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是凭教学的本事,而是其它,大家都懂得。每每评职称时告状的很多,同事间的关系也显得那么紧张了。唉,都是职称搞的鬼!

今年我有一个年轻点的同事评中级职称,该有的成绩有,该活动的关系也活动了,可是最后指标被截胡了,成了另一个老师的指标了,她很是气馁,说以后不参评了。可是这也是气话而已,到了明年估计还得去参与。

所以题主所说的很多老师放弃评职称,不是这样的,只有极少数老师放弃了,大多老师还在为自己的职称苦苦的拼搏。老师没有啥本事,就靠工资养家糊口,能多赚点钱当然好了,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唯一的涨工资的机会的。即使道路曲折,走的极为艰难,也要迎难而上,不会主动放弃的。就像网络里说的职称虐我千百遍,我待职称如初恋。从不主动放弃。


心中百合静静开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的级别越高,岗位设置的层次越靠前,教师的工资收入越丰厚。在我们这边,正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工资收入上相差两倍以上毫无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忍痛放弃评职评级。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吗?非也!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评职称的路上,我蹉跎了十年光阴却毫无寸进。到现在为止,我距离评上中级职称还差“0.01公分”。这“0.01公分”的“结界”如何打破?就目前来讲基本上是无解的。原因很简单,在很多地区,评上中级职称是有名额限制的。在我们上头,还有一些油腻中年教师已经评上中级职称了,而还没聘上(十几年前在评职称方面流行的是“评聘分开”原则)。这些老师还没能聘上中级职称,我们这下一批人就只能耐心观望。只有等到那些聘上中级职称的老教师退休得差不多的时候,那些“追加”对象职称上去了,我们才有一丝晋级中级职称的可能。

当前,那些已评未聘的“半中级教师”可以说是很多学校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在我们地区,职称评聘方面独具特色——已评未聘的中级教师,如果教学业绩突出,考核分靠前,就有被“追加”一年享受中级职称工资的权益。说到“追加”,很多老师都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被“追加”荣誉的人一般是作古的英雄人物,而被“追加”职称工资的教师……当然,这个“追加”是一年“追”一次,要是你哪一年在考核分上掉链子,就不再成为被“追加”的对象。

这些被“追加”的教师,并非一个学校的主流,而中级职称评都还还没评上的教师,在一个学校当中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一个学校16个老师,有四分之一的老师和我一样,连续10年时间没能评上中级职称。在我们地区,欲要评中级职称得参加全省统一的考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但这样的考试就算考过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马上评上中级职称,你还要等到有中级职称的“职数”下放到你头上之后才行。如果你们地区的中级职称每年都是“零职数”的话,就算你“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一直满分、年度量化考核一直满分也无济于事。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农村,真正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教师除了“追加”对象,其他的几乎寥寥无几。在长年没有中级职称“职数”的情况下,还没评上职称的老师,教育教学的热情正逐渐被浇灭;而评上中级职称的老师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就算他们的教学业绩极其糟糕,其工资收入也会秒杀一大片低职称的教师。所以,在我们学校,别说年纪大了的老教师,就是年轻的教师都暮气沉沉,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无论自己再拼命也无济于事,何不省点力气?

而那些还没评上职称的老教师,则很干脆地掐断所有晋升职称的念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让他们写出高质量的职称论文无异于一种折磨。况且,就算是他们搞出相应的论文来,其中蕴含的“水份”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我们农村,很多老教师连电脑都不会用,你如何让他制作课件并颤颤巍巍走上讲台开一节公开课?你如何让他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老师放弃职称评审,并非自愿,而是被迫无奈。如果你是教师,你同意取消职称评聘吗?


微雨润苗


不是想要放弃,是欲求不得的无可奈何,是心如死灰的彻底绝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谁不渴望自己的人生能越来越好。但对于中小学教师们来说,或许只有评职称,才是唯一的职业发展通道。然而这条路,却又是那么的坎坷艰难,令人心伤。

首先是指标数少。绝大多数学校每年副高职称名额仅1%—2%左右,假设按部就班地论资排辈,评上副高需要等待50—100年。这意味着,就算排除后来者插队的情况,也有超过50%的教师整个职业生涯评副高职称无望。

其次是职称评聘黑幕重重。前面说到的插队现象,可谓天怒人怨。当然,论资排辈是不行的,应该以德能勤绩为标准。但现实是,职称指标就像小溪里的水,一路经市→县→学校校委会,再到一线教师这儿,就成了锈死的水龙头,只剩涓滴了。

市里卡掉一部分指标给关系户,县教育局再瓜分一次,然后剩饭残菜分配到学校。校委会成员轮流坐庄,间或漏出一些给特别优秀的教师以及有后台的教师。至于普通教师,要评上副高,难于上青天。年轻女老师或许可以靠颜值(但年轻的硬条件不够格),男老师就只能靠人品了。

再次就是职评方案不合理。以前论文和计算机是必要条件,成为职评路上两只最恐怖的拦路虎,由此衍生出一条买卖论文的灰色产业链。代写论文、卖版面的生意十分兴隆,其目标用户主要是教师群体。有的人写个请假条都要憋半天,却能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有的杂志社征文,不给稿费反要收三五百元版面费,还有人趋之若鹜。

现在不把论文和计算机作为前置条件,但仍然在评分时计算分值,改革尚不够彻底。

最可恶的是各种荣誉表彰,所占分值极高,几乎可以决定校内职称的归属,但谁能得到,却全凭校长一张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清一色是学校领导。不敢说全国皆如此,至少相当普遍。

有人说了,既然职评如此黑暗,为什么不向上级举报?

讲个真人真事:

有位五十岁左右教师老A,冲击副高很多年了,各种材料也准备得很充分。那年学校只有一个指标,打分结果出来,老A排在第二。没有希望了,老A很丧气,但又有些不甘心。后来不知从哪个渠道得到消息,学校本来分到两个指标,其中一个被县人事局“戴帽”指定给了老L。老L的女婿是人事局干部,事先走通了关系。

老A感到很憋屈,向上面举报了此事。有关部门查实后,取消了老L的指标。老L知情后大怒,手提菜刀满操场追着老A砍。

自此,老A成了学校的异类,直到退休也没提过评职称的事。

再说我吧,今年也参与了副高竞逐——真的只不过是参与而已,一个名额,九个人竞争,我排位第八。不废话,上图:

这些年我写了近700篇文章,但论文只有省级二等奖。别人都是国家级一等奖,有些人写个总结都要网上抄,写论文却恁厉害,想不通。

我2004年便能组装个人电脑,会简单编程,但没有去考计算机等级证。而他们几乎人人标配。

有效年限段中,我曾连续六次获评校级优秀(每学期成绩排名前三)。但别人一个市级荣誉,评得的分数甩我几条街。

……

我不知道,正当盛年的我已竭尽全力,但职评时却只能忝居末位,我该如何努力进取,才能得偿所愿。

或许,唯有放弃,另寻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才是正确的选择。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聊以此自慰吧!


毫米


说起职称,估计老师们都是一把辛酸泪!

为什么放弃?

不是想放弃,而是无奈放弃的!

被迫放弃不是因为条件有多高,而是根本就没有名额!!!

不管你有多优秀,你排队吧!慢慢等!

我是2012年评上高级的。幸运的是那时候名额还比较多。只要达到市里规定的高级教师评选条件,就有希望评上。

现在由于名额的紧缺,大家拼的很厉害!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参评老师的条件,远远超出市里规定的高级教师标准。因为,要想从学校杀出重围,条件必须要非常过硬!我们学校每年只有一个高级参评名额,报名的人很多。怎么办?大家都把条件亮出来,综合打分,分数高的入选!结果,入选的大都是年纪35-40之间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没有一个能比得过他们!来稍微看看其中几个评选条件吧:

一师一优课:市优秀以上。(老教师几乎都没有)

论文发表三篇以上并通过高评委鉴定合格。(大部分老教师没有)

公开课区县级以上5节。(老教师几乎没有)

课题要区县级以上主持人(部分人有)

荣誉(极少数人有)

…………

试想,你除了放弃,还能做什么呢?


为你写诗醉红颜



看到职称两个字,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的一个同事。她的职称是教书30多年过后才评的,评了后差不多两年就退休了。本来他也不打算去申请职称,但是后来还是决定去努力争取。

老师为什么会努力争取职称呢?

1、职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老师工作的一个肯定。

就像我是前面举的那个例子。那位同事工龄30多年才去争取职称。她亲口告诉我说:“我不是在乎一个月那几百元钱,而是觉得教了一辈子书,连职称都没评上,别人会觉得我真的是不会教书。”的确,老师一辈子的付出也是需要肯定的,职称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老师的付出。

2、经济效益。

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养家糊口。评了职称和没评职称,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一个月要多三四百元。三四百一年就是四五千。还不说调资的时候也会存在差距。这对老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所以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很在意职称的。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现在的职称越来越难以评定。

1、竞争太过激烈。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每年的职称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一到评定职称,很多时候都会弄得人特别紧张。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一个评定细则,从老师出勤、教学业绩、教研等诸多方面进行评定,有的还会民意测评。要在评定中脱颖而出,必须得很早就做准备。城里学校还要考英语和计算机,这就让职称的评定越来越难。

2、指标太少。

毫无疑问,这是职称难以评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学校从外校调入很多高级职称老师,导致高级职称的比例大大提高,结果是连续几年都没有职称指标。符合条件的老师越来越多,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3、职称存在不确定性。

我有一个朋友,本来可以提前一年评职称,但是她一个同事却有一些特殊情况。于是把职称指标让给了她的同事。

当然,还有的学校存在领导要给某个老师评定,让可以评职的老师却一再耽搁。

不说人家只说我自己,也是出来工作20年才评上职称。因为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提到这里,我就在想,职称是不是可以改一改呢?可否像有的行业,一到年限就可以自动评职称?至少不要让老师在无望的等待中度过。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称了呢?

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评上高级职称后工资会增加很多,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大,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放弃呢?是他们不够优秀吗?当然不是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名额少,竞争激烈。一所中学每年只有一个或者几个晋级指标,而排队等待的人要有几十个,有些老师的条件早已具备,拼了多年每次都是头破血流,最后年纪大了,心灰意冷没有了斗志只好放弃。

二,拿不到评定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在评定职称时需要有优质课、优秀班主任、交流经验、课件、论文证书等等,而很多硬性条件也都是有名额限制的,竞争激烈。

三,人为因素。名额分配的大权掌握在学校领导手中,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如果不与领导沾亲带故或者有强硬的根基又不会溜须拍马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都是徒劳无功的,有些耿直的老师们气不过找校长理论,可又能够怎样呢?结果只能是有谁的都没有你的份儿,久而久之老师们也就只有放弃。

四, 学校领导都会是高职称的。难道领导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很高吗?当然不是的。原因很简单:1,虽然名额有限,但首先拿到的是领导。2,评定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领导们缺少那一项,就可以及时的补上。比如,评定高职称时必须是优秀班主任。为此,学校领导就可以兼任某班的班主任,等到年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后马上卸去班主任一职。还有在分配课件时,领导首先与某个老师打招呼,把课件给这位老师的条件是必须把自己挂上,这样的话领导就坐享其成了。如此多的弊端让很多老师感到心寒,因此决定放弃评定职称。

总之,现今的教师职称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内涵,副作用很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们要求工资与职称脱钩或者取消教师职称的主要原因。


一二三四向前进


确实许多教师放弃了追求职称。

大多数是因为学校名额有限,想得到极其不容易,不是仅仅凭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我们单位不属于教育部门,名额没问题,我各方面条件基本都满足,所以前年我申报了高级职称。

准备材料辛苦是应该的,但是申报之路绝对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因为单位不归教委管,申报之路困难重重:

1、继续教育证件章盖的不全,县城职教中心、人社局补盖,市里跑了两趟。一次工作人员说不缺章,返回,回到县里审查还是缺章,又一次专程去市里盖章,幸运的是这次遇到另一个工作人员,几分钟就完成了。

2、教委不给我们单位进行职称过渡,跑了无数次。

3、需要教育部门盖章就必须找到我们当地教育部门的最高领导。

艰难险阻终于过来了,结果被支教问题卡住:高级职称必须有支教经历,而我们单位没有这项工作安排!

折腾了一圈,卡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上,只好放弃了职称评审。




妈咪老师72


笔者发现,现在放弃评职称的教师特别多,几乎成了一种普通现象。其中有年青教师,也有年龄大的教师,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教师。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评职称大难了,太折磨人了。先说乱七八糟的条件,论文,证书,学历,教龄,科研成果,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还有指标限制,辛苦达到了条件,一个单位部门,每年给你一个指标,几个,十几个老师去争,融洽的同事关系伤害了。职称还没评上,友谊没有了。

其次,评职称太黑了,里面的水太深。职称指标,因为少而紧俏,多为领导把持。和领导关系不好,根本就没有你的份。还有一种现象叫要指标。某个教师,如果能量够大,可以从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给自己单位要一个晋级指标,谁要的就给定谁!


再次,评职称成为领导拿压下属教师的工具。领导说,这事,要这样做,谁不这样,不能参加职称评定。那事,按我说的,没有理由,不做,不准参加职称评定。比如,开会,教案,加班,培训,少一样,领导不高兴,职称不能评。

教师,做为中小知识分子,许多人骨子里有一点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结,鄙视一些人的胡作非为,更不愿为权贵所拘束,所以,索性放弃职称,放弃评职评级的机会。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和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初衷不相符,严重挫伤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上的教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教师怨声载道。


如何改变,笔者有两个方法,择一职称之病可治:

第一种,职称和工资不再挂钩。让职称和工资无关。

第二种,取消职称。

同意,请举手!


小桔灯


我是一线教师,来说说身边那些放弃职称的人的情况。

我有一个同事与我同龄,各种条件总是差,今年差这个,明年差那个。按照工龄教龄学历,95年可以中级申报,但差了一点班主任工作经历。第二年赶快做班主任。等到这个条件符合了,结果第二年差一篇经验总结文章。赶快弄文章。然后又差普通话级别证书。再考普通话。等到这个到手,又发现高中需要本科学历,于是进修学历。等到三年后拿到本科,又要求计算机、外语……他就每年疲于奔命忙材料,结果越忙越不行,因为和他竞争的换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后起之秀拎出来的材料一大堆,后来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内容。这个同事后来干脆放弃职评了,至今仍是初级。

其实我这个同事当初要是随大流,跟着我们一起行动,不会落到今天的结局。比如普通话证书,我们学校曾经集体考普通话,还免费培训,可他就是不考,说我上课学生又不是听不懂。学历也是,人家大专学历的都开始进修本科,他说自己大专学历够吃够用了。这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造成的结局。

那些吐槽职称靠各种关系与金钱的,心理未免变态。关系与金钱固然能起一点作用,但再多的钱再硬的关系,条件有一个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扬州微笑的草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是圣人,也要生活。职称等级基本上决定你工资的多少,是你生活费用的来源。绩效工资就不说了,有等于没有。


入职九年的我,目前还是中二级别,工资不到三千五,而同校副高级别的同事已经是五千多了。你说我不想评职称评级吗?九年都是班主任,每天都是泡在学校,累死累活,绩效工资也就是不到四百块。而副高级别的同事确实几节课,轻松惬意,基本不在乎绩效工资,反正基本工资都五千多了。

入职六年后才有资格评中一。当时论文和计算机是最基本的评选条件。为了通过计算机模块的考试,我花费了一千多了买资料,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日没夜地练习,最终是通过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学校通知说今年中一没有名额。要么等教育局分配名额,要么中一的同事晋升才有名额。

条件达到的时候,却是晴天霹雳!时不与我啊!

想当年刚入职的时候,职称评选的名额比较多,比较容易评上。当然,那时参评的时候体现更多的是你的软实力,能真正靠实力评上的还是比较少。

对于职称的评比,历来被老师们所诟病。之前一直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有太多的猫腻了。现在又有名额限制,不知道名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怎么就不能跟公务员一样,年限一到自然晋升。没职称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享受同等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