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供销社”这个名称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凭粮票、油票去供销社购买生活必需品,挑着菜篮子去供销社下的蔬菜商店卖菜,这是很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而裘银芳就是一名老供销人,从供销社的一名普通营业员,到协助创办我县一家家农批市场,果蔬市场,她可以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巨大变迁。

今天我们《40年间》栏目

来听亲历者老“供销人”裘银芳讲讲这些年的变化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现在的裘银芳,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在含饴弄孙的同时,她却没有闲下来,创办了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后,她最近几天忙着跑东跑西,为农户们销售猕猴桃牵线搭桥。作为我县知名的农产品经纪人,裘银芳说自己自从进了供销社工作后,就与农产品打了一辈子交道。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城关蔬菜合作商店,招工招到那个地方,我们蔬菜合作商店就是集体经济的一个单位,当时有三家,一家是五星村自己办的蔬菜商店,两家是我们供销社的。一家在南门菜场 ,一个在西门大夫地的路口。早上五点钟农民去菜地里把菜割来以后,他就通过手拉车、箩筐,拉到我们商店里卖,当时还用很传统的秤,下面一个大盘子,上面一个秤砣。"

从1978年到1988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破冰,是供销合作社大发展的时期,从业队伍不断壮大,经营品类不断扩充。是繁荣城乡经济和活跃农村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那时我县供销社下不仅有蔬菜合作商店,还开设了蔬菜合作公司。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不过90年代初,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市场供应开始充足,供销社原本独有的统购统销优势不再明显。不断摸索前行的供销人,创办了我县第一家农批市场——宁海百家农产品批发市场。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后来我们供销社就办市场,宁海第一家农批市场,也是所有的市场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数是售卖农产品加工后的产品,农民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去收购,柑桔收购,大白菜收购,还有以前白枇杷收购,都从农贸市场开始的。"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不过综合性的农批市场很快就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供销人顺势而为,开始筹划建立专业性的果蔬市场。而那时适逢下岗潮,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许多工人下岗,于是果蔬市场成为很多下岗职工谋划出路的一个选择。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果蔬市场的经营成本比农贸市场低

当时的经营户买一个秤、买两个箩筐就开始做生意了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果蔬市场实行用摊位费来交市场管理费的方式

同时制定相应指标提高经营户的积极性

三次搬迁,三次发展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一直走在变革前沿的供销人,努力帮助农产品流通搭建平台。在摸索中前行的裘银芳果断让市场借机进一步升级,陆续引进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葡萄酒)宁海直销中心、台湾商品直销中心等,让果蔬市场逐渐发展成了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市场。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刚退休的裘银芳组织农户与供销联社合作,成立宁海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这时候裘银芳就牵头办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把大家联合起来抱团经营

引进新品种,技术推广,市场找销路

说说四十年间宁海农产品买卖的那些事


可以说裘银芳这三十多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亲历了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不断变革,她更是用自己的力量,在 10余年时间里,递交20余份三农工作的代表建议,为农民发声。

"我自己也是农民家庭出身,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从事农产品流通工作,我觉得这一生可能就是跟农民分不开。接下来我想在我能力范围内,我还要当四年半的省人大代表,时间还绰绰有余,我把我所有的精力投向农产品流通这一块,还有就是如何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能够走出市场找到销路,这样会更好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