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八國聯軍會讓清政府繼續執政?

不了了之54834214


因為列強認為這樣做最划算,理由如下:

一、讓清政府執政可以極大滿足侵略需求,直接佔領反而得不償失

西方列強在19世紀末期完成了從自由主義向帝國主義的過渡,他們對中國的侵略由搶奪原材料市場轉型為資本輸出,放貸、修路、開礦、搶佔租界成為主要侵略方式。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列強扶持一個聽命於自己的清政府可以極大程度上滿足自己的侵略需求。如果直接佔領偌大的中國,反而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一是戰爭開銷,二是佔領後的費用(行政管理和駐軍費用等),這會讓他們得不償失。

二、有利於列強進行妥協分贓

八國聯軍一擁而上,面對中國這塊肥肉,如何分贓是個大問題。如果列強要直接佔領中國,誰也不希望自己佔領的那塊領土又小又貧瘠,說不定會再爆發一次因“分贓不均”引起的戰爭。另外當時帝國主義列強還有其他事情要做,並沒有過多精力投入到這裡,所以讓清政府繼續執政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一來列強原先的利益不僅不會受到影響,又能進一步擴大。

而這時美國人又再次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列強在承認清政府的前提下,開放各自勢力範圍,從而達到在華利益的最大化。美國的提議不僅受到列強的一直贊成,還受到清政府的熱烈歡迎。不得不說美國人真是高明。

三、列強對完全佔領中國並無實力和信心

當時的中國雖然弱小,但卻擁有廣袤的領土、眾多的人口和悠久的文明。特別是國人在義和團運動中表現出的抵抗外辱的決心和信念,讓列強深深感到徹底征服中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讓清政府繼續充當列強在華代理人的角色,遠比佔領中國要划算許多。


石頭說歷史


為什麼八國聯軍不佔領中國?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其實是中國人的抵抗,其中就包括現在在網上已經成為了群嘲對象的義和團的抵抗。

中國人的反抗

在這裡石頭君並不是要否認義和團的愚昧與落後,但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義和團雖然非常愚昧野蠻,但在客觀上他們的行動確實讓列強看到了征服中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義和團在各地殺傳教士和教民的行動,按現代眼光看確實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反人類的特點,但另一方面也確實在客觀上打亂了列強通過宗教文化滲透中國的部署,在很多地方將基督教勢力完全清除。

義和團士兵

而且不單如此,在那之後,西方教會還完全改變了在中國傳教的策略,一段時間內放棄了面向中國普通百姓的大規模傳教行為,轉而把傳教的重點轉向中國的知識階層。

這個轉變使中國避免了菲律賓化的命運,把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腳步至少延後了八九十年。所以從這個角度,其實義和團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達成了的。

真正的八國聯軍士兵合影,從左到右分別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澳印兩國士兵都是英軍的一部分)、德國、法國、奧匈、意大利、日本

而八國聯軍侵華雖然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軍事和政治是兩碼事。在其出兵入侵之前,通過義和團的行動,西方人就已經意識到在中國整體建立起殖民統治根本不可能。所以八國聯軍的行動本身就是一次懲罰行動,根本就沒有完全佔領中國的意圖。

當時雖然清廷面臨大兵壓境倉皇出逃,但八國聯軍所佔領的領土其實只有從天津海岸到北京這一線,而且並沒有摧毀清廷在全國的統治機器。30多年後,日本人已經佔領了三分之一箇中國了還不得不利用偽滿和汪精衛的傀儡政權進行統治,更何況只佔領了京津地區的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完整進軍路線圖

真實歷史:八國聯軍傷亡慘重

而且近年來網上好多人一說起八國聯軍侵華,好像就是所向披靡,不單清軍和義和團不堪一擊,連中國老百姓都幫助八國聯軍。但石頭君要告訴大家,這並不是事實。當然每一次戰爭期間,無論哪方軍隊都有很多辦法驅使所在地區的老百姓配合自己的行動,所以八國聯軍入侵時有一些中國人幫助過他們也並不奇怪。

八國聯軍中的德軍展示繳獲的義和團軍旗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檢閱聯軍中的意大利軍隊

但在事實上八國聯軍遇到的抵抗也是非常激烈的。大家知道八國聯軍的總兵力大概在兩萬人左右,但至於八國聯軍的傷亡有多少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說實話石頭君之前也曾經受到國內互聯網上觀點的誤導,認為八國聯軍的傷亡很輕

。但在查閱了大量國外資料之後,石頭君發現,現代的英文資料裡,說到八國聯軍在侵華的一年零十個月期間的傷亡,其陣亡數字竟然基本都是2500人,也就是陣亡比高達八分之一。這一陣亡數字,在晚清的對外戰爭給敵人造成的傷亡中,僅次於甲午戰爭中日本人的死亡數字,而且高於所謂“打贏”了的中法戰爭,跟兩次鴉片戰爭相比更是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八國聯軍中的美軍合影

(八國聯軍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合影

如果按照這個數字,其實八國聯軍的侵華行動也是一次慘勝,而我們看到的關於八國聯軍如何輕鬆獲勝的史料是有很多誤導的。而這還僅僅是在京津及附近地區的陣亡數字,所以如果八國聯軍想完全佔領中國,

那麼所付出的傷亡恐怕會比40年後日本人在中國土地上所付出的傷亡還要大幾倍,而這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承受的了的。所以瞭解了這些,大家恐怕也都會明白,在當時八國聯軍完全佔領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利用清廷的軟弱,將其變為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利益服務的代理人才是最合算的買賣。


桃花石雜談




答:八國聯軍明明有能力滅掉,卻沒有滅,啥原因?

我簡單看了一下其他答友的回答,答案大同小異,要麼是八國聯軍沒能力滅;要麼是有能力滅,但中國人民太強大,管不了;還有就是八國聯軍本身也並非鐵板一塊,各自心懷鬼胎,他們各自國內還有許多操蛋事,顧不過來,等等。

這些回答,都有道理,但沒答到點上。

我順帶提醒一下,第一,當時的清政府外強中乾,是個十足的紙老虎,八國聯軍要滅掉它,還真不用費多少功夫。第二,當時的中國民眾飽受清政府摧殘和壓榨,愚昧落後,麻木不仁,就是魯迅筆下那種群體,如同散沙,並非新中國成立後可以改天換日的社會主人翁,沒有必要太過誇大當時民眾的作用。第三,遙想清軍入關之初,瘋狂推行屠殺政策,愣是用區區幾十萬滿人統治了幾千萬中原人,所以,單拿中國地大物博、人民力量強大來自嗨是不行的。

八國聯軍不滅清政府的真實原因,是他們不想。

即八國聯軍不滅清政府反而協助其執政,是因為他們希望清政府繼續存在。

為什麼這樣呢?

上面說了,八國聯軍,各自心懷鬼胎,各有各的小算盤,其中的日俄帝國,不用說,時刻都惦記著佔領中國領土。但其餘的六國,距離中國山長水遠,未必會有這樣的打算。

以最先與清朝開戰的英國為例。

英國最先與清朝展開的戰爭,是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該戰爭掀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

英國與清朝展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目的並不是要侵佔中國的領土,而是惱怒於清朝皇帝的蠻橫和固執,要教訓清朝皇帝,給清朝皇帝施加壓力,要清朝皇帝開放通商口岸,以方便自己向中國傾銷商品。

清初康熙帝為了封鎖和困死鄭成功,全面實施海禁。這一禁,閉關鎖國就成為了制度化。

而在乾隆皇帝統治晚期,大航海時代已經來臨,東西方世界的交流加頻加快,貿易量猛增。

那麼,清朝僅僅開放的寧波、廈門、廣州寥寥幾個通商口岸不能滿足貿易需求了。

為些,英國人分別在乾隆末年和嘉慶年間派使團來華,要求多開放通商口岸。

清政府對通商興趣不大,一口拒絕。

另外,有趣的是,中國是農業大國,民眾習慣於自給自足,對海外舶來品興趣不大,反而西方人對中國的瓷器、茶葉競相追逐。

則在中西方貿易中,中國商品出口量大,進口量少,世界通用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進中國境內。

以英國為首的西方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好不容易,他們找到了一種中國人特別喜愛的東西——鴉片,說明一下,當時鴉片尚未被列為違禁品,其他諸國對之並無太多感覺,偏偏中國人對之趨之若鶩。

鴉片進口,傾銷量奇大,而且供不應求。

這下,貿易順差倒逆過來了,中國商品進口量大,出口量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出海外,造成了“白銀荒”。

歷史著名人物林則徐提出了自己的擔心——“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於是,就有了禁菸、銷煙、關閉通商口岸一連串動作。

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爆發。

清軍在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答應向英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

割地一項,英國人最初的目的是要有一個泊放船隻、屯積商品用地;賠款包括被毀鴉片的損失、軍事用兵上的損失;商定關稅,是為了掌握通商主動權。

不難看出,英國人並沒有要消滅清政府的意思。

實際上,英國人為了能在中國順利傾銷商品,他們還是希望清政府做好市場管理,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定的交易環境。

所以,當太平天國運動越鬧越大、開始動搖到清政府的根基時,英國人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派出洋槍隊幫助清政府打仗。

最搞的是,這時候,《南京條約》十二年期滿,英國人提出要重新修訂條約。

清咸豐帝擔心英使見了自己不肯下跪,到時自己下不了臺,斷然拒絕英使進京。

英國人遂和法國人組成聯軍,攻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沙俄人趁火打劫,從旁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如此一來,當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異的現象:英法聯軍一方面攻打北京,把清朝統治者搞得狼狽不堪;另一方面,又竭力幫清政府絞殺太平軍。

一句話,英法人主要是求財,並不想清政府垮臺。

以此推之,後來的八國聯軍也不想清政府垮臺,而讓其繼續執政。


覃仕勇說史


對於在庚子國難期間,列強何以沒有瓜分中國,分析的文章,有很多了,似乎說得,都滿有道理。大多數國人的理念是,因為中國太大了,所以人家消化不了;或者中國的民族凝聚力,讓強盜望而卻步;再有,你爭我奪的列強,因為誰也不甘少佔,最後因分贓不均,而無奈作罷---------諸如此類的高論,不知都經過了,仔細推敲否?好象都不太靠譜吧?

若說中國太大,以蘇俄一家在同一時期,獨個霸佔了我近百萬平立公里東北地區的勢頭而言,有多少國土,夠人家去吞的?而說到什麼義和團的反抗,民族凝聚力,想一想一、二萬的八國狗雜種兵,似入無人之境一般,在中國橫衝直撞,迅速佔領京城,需要發威的時候不見”民族凝聚力",引頸待宰的時候,反倒來指望發威了?而各國雖有矛盾,然而誰聽說過,強盜因為分贓不均,會把搶來的金銀財寶,還給苦主了呢-------------

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只管臆想,還是就事論事,依據當年的實際情形,歷史事件的原始經過,來剖析一下吧!

-------------------

八國聯軍佔據北京城,在自以為佔有了,受到迫害進行自衛,這一“天大”理由慫恿下,依據那股帝國主義特有的豺狼本性,自然要窮兇極惡發洩,胡作非為逞兇,大肆燒殺搶掠,肆意報復,一番恐怖,遍及了整個京城及郊縣。待到“豪情萬丈”的大清官員,已低首下眉,“愛國志士”,一下煙清雲散,“革命高論”,已不聞一聲,“英雄無畏”的義和團戰士,驚嚇之餘,紛紛脫去紅衣,撕下符咒,手執外國順民旗號,跪接洋兵,變戲法似的銷聲匿跡,人間蒸發,穩穩地勝利在握後,自然要來充分考慮,瓜分“勝利果實”了!這時候劃分勢力範圍,瓜分中國這塊“肥肉”,是多數國家的企望,特別像法、德、意、奧、日等新老帝國,那是喜氣洋洋,意氣風發,以為少不得我一塊了!

然而瓜分中國,並沒有想象的這般,如此的簡單,如此的容易,這些列強,一個個心懷鬼胎,為了各自的利益,各各打著如意算盤,爭勢爭利,各不相讓,因而彼此間,也是爾虞我詐,矛盾不斷,以致使得瓜分中國,終成了一枕黃粱!

來詳細瞭解一下,我們中國,究竟是什麼原因,在這一驚天動地的“庚子國難”中,竟然最終沒有落到,被那麼多外國侵略者,霸佔或者瓜分的地步。

那個狗婆娘慈禧太后,亡命天涯,萬剩之主的光緒皇帝,也生死未卜,大清按中國曆來的封建皇朝更迭規律,京城一失,便改朝換代,要變天了。在這個亂糟糟群龍無首的局勢下,滿懷貪慾的外國強盜,自然急吼吼要瓜分“肥肉”了,自然會根據各自“出力"的多少,來追求自己該得的那一份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終的結果,卻完全出乎了所有強盜,和所有天朝臣民的意料!

這時候,首先是後來成為我們“老大哥”的那隻北極熊,出人意料地,竟然一反常態,對侵吞人家國家領土,變得似乎不那麼熱心了,想不到與那幫急吼吼要瓜分“肥肉”的列強,說不到一塊去,冷冷地在旁邊,竟不參與謀劃分贓,神秘莫測地,只管在一旁,坐觀其成!這沙俄咋回事了?良心大發現啦?還是老早已侵吞了我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之多的國土,已知足,不好意思了?像個人樣啦?變文明啦?這惡鄰,哪裡有這麼個善心哪!原來在參與八國聯軍使盡了燒殺搶掠手段後,這惡鄰,又出一狠招,趁清政府這回,已成喪家之犬,再難顧家之時,動用陰陽智謀,藉口什麼消滅“東北義和團”,突然獨個出動十七萬之多的、遠比整個“八國聯軍”,人數多得多的大兵,由蘇俄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掛帥,玩了個血洗我江東六十四屯,製造了海蘭泡大血案,把我僅存的,也足有近百萬平方公里的東北南部地區,盡數佔據。有了這麼大的一塊肥肉,北極熊在偷著樂之際,自然對有十一國之多的瓜分中國,視作小兒科一般,不那麼熱心了!

說到我現在的東北地區,這裡順帶聊二句。我們今天在電視上看到的,幾乎是一統天下的“抗日”神劇,我們的國人不知道是健忘呢,還是真的不瞭解,或是出於“革命利益”的考量?其實應該要“感謝”小日本的侵略,若不是這個遠沒有沙俄,來得“智慧”的小日本,侵略我國,弄得一發不可收拾,而以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乖乖地吐出了原從北極熊那裡,奪去的我東北南部地區,則現在的東北,如果還掌握在那個“老大哥”手裡,毫無疑問,不是像海參崴、庫頁島似的,成為了人家的一部分,至少也是第二個外蒙古,而獨立了出去!那些“愛國”的一族,“愛國”高調那麼會唱,怎麼都創作不出哪怕一出的抗俄“微劇”呢?

然而北極熊的“冷淡”,並不能冷了那幫強盜,瓜分中國的熱心。可憐我這時已任人宰割的中華民族,在捱打連招架的力量都喪盡,已成待宰羔羊,失去了哪怕申訴一聲的權力,完全處於聽候發落、引頸待宰的時候,只能企盼老天爺保佑,上帝下凡,大發慈悲來拯救了!除此之外,尚能何為呢?

然而老天真的不欲亡我,真的出現了轉機!

這一轉機,首先得益於那個第一次“大規模”侵略我國,厚顏無恥而又老奸巨滑,當然也總算還知道鬚鬚“遊戲規則”的大英帝國。原來英國佬在當時,它在我中國大銷鴉片,對華進出口貿易,佔到了全球對華貿易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對外航行,則獨佔到了百分之九十,眼見這個傾銷對象的滿清,國將不國,若被十一國瓜分殆盡,或者至少劃成了十一個各國勢力範圍,他的不對稱的“貿易”,就難於進行,損失,無疑太大了。按當時一些英國佬的說法,說是瓜分中國事小,瓜分英國市場,事大!再說了,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之國”,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多得不計其數,也不在乎多一塊了,就是在所謂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佬其實從未有過瓜分中國的念頭呢,所以他是極力反對瓜分中國。但英國佬在當時的世界上,雖號稱“老大”,實則外強中乾,早已威風不再,處在行將沒落的狀態,時不時的有法、俄等國,與它幹仗,各國看在眼裡,恐怕也沒有哪個國家,再會有好心情,去認真理睬這個,正在逐漸走下坡路的大不列顛了(事實上大英帝國,雖號稱日不落帝國,疆域最大時,有三千多萬平方公里之巨,世界老大,好象強盛得不得了,其實從未真正擔當過老大一天。它的所謂強大的過程,即是不斷同西、葡、法、荷、俄等,相互不服相互鬥歐的過程,而且在十九世紀初的拿破崙時代,名不符實的世界老大英國佬,因實力不濟,不得不聯合俄、葡、普、奧,靠人多勢眾混戰,來與拿破崙懟呢,可以說,從未真正號令過世界一天)。萬般無奈之下,英國佬便想到了那個“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天真率直、更是自大狂”的兒子美國來。

哪美國佬,在這個要命關頭,又都在想些什麼呢?我們的國人,能夠設想到嗎?當然毫無疑問,“利益”,是所有國家的考量,那又有什麼,是美國佬的真正利益所在呢?

從美國曆史可知,美國佬此時急迫需要的,是把國內那消費不完的工農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傾銷掉,以換取國內所缺少的工農業原材料。誠如他們的資本家,一廂情願說的,數億人口的中國,只要每個人買一條洋布褲子,就足夠美國的紡織工人,忙乎一輩子了!而美國當時又軟又白、又細又廉的棉紗,多得沒處放,急需海外市場,那英國佬的企求,便剛好,正中下懷!更何況,老早以前,美國從英、法、墨西哥等手裡,奪取路易斯安娜、俄勒崗及新墨西哥等殖民地,尚不好意思,一毛不拔強取,對我堂堂“泱泱天朝”這一“主權”國家,自不便拉下臉面,強佔了。這樣,美國佬從總統麥金萊,到國務卿海約翰,再到美國駐華公使康格,遣華特使羅克西爾,步調一致,強硬地發佈了“門戶開放”第二次照會於列強,並以“循環照會”(circular note)的方式,通知各國-----------就此按國際慣例,受文諸國,只要不適時提出異議,就算視作默許了。重申其對華:“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市場開放、機會均等、利益均佔、關稅與清朝協商解決”的強硬帝國主義政策。如此看來,憑心而論,這個本全為著美帝國主義利益著想的“門戶開放”政策,單就結果而言,毫無疑問,是歪打正著,救了我中華民族,救了滿清政府!因為不容置疑一:此時的“國門”,已完全掌握在列強手裡,滿清政府及國人,已完全失去了“開關”國門的權利,故而所謂的“門戶開放”,很顯然,美國佬是針對列強的瓜分中國而言的,而非針對這時已毫無開關國門權利的中國而言;二,打開國門進行通商貿易而利益均佔的利害得失,恐怕對我中華民族,也不見得一無是處,有害無益!諸君只要想一想國門大開後,上海地區、廣州地區、香港地區的發展,以及甲午戰爭前,滿清官員牛皮哄哄的北洋水師 “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虛火,便可想象,說白了,還不是全靠了對外貿易及收取關稅?至於洋貨入華,所會產生對我國經濟的不良衝擊,天朝臣民的愚眜不知應對,毫無應該有的見機舉措,該不該也負一定的責任呢?見仁見智吧!

世界老大的英國,世界準老大的美國,這二個最厲害的強盜,竟然都無心瓜分中國!

美國佬憑藉著力大無窮的西部牛仔力量,和一貫膽大愛冒險的美國精神,敢作敢當的“黑老大”德性,以及強硬無比的姿態,鎮懾住了列強。而此時,恰值“美西戰爭”結束不久,美國佬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擊敗西歐老牌帝國西班牙,勢力極速擴張到了東亞地區,此時的菲律賓,還駐有老麥克阿瑟將軍,統率的七萬五千之多的精兵良將,那個蠻勁橫勁,誰也比不了,威風一時,震撼人心,把法、德、俄、日等新老帝國,無形中給唬住了,誰都要正視這個新生代帝國的臉面。在此情勢下,加上英國佬心懷叵測的支持,俄國佬虛情假意的“中立”,美國的強硬聲明,逼得列強屈從,就連那個聯軍總司令的德國佬瓦得西,也只能跟著附和起了美國佬,說瓜分中國,是個不明知的選擇了!

外國列強無奈之下,只得拋下瓜分我中國的狂想,冷靜下來,還是實際一點,多撈取點錢財吧,這對戰敗國,可是少不了的懲罰!然而,就這個“戰敗國”問題,我們大清那個“雲中鶴”李鴻章,也還是施展出了作為大清唯一對外高手的渾身解數,憑著“東南互保”這一通過“崇洋媚外”,獲得的洋鬼子好感的老臉,來胡攪蠻纏扯了,非要說這不是交戰,而是“維和”,並以光緒帝寫給麥金萊總統的求援信為證,說慈禧那個《對萬國宣戰詔書》,實在是個誤會,豈有一國,去向萬國宣戰的道理呢?說出來就不能叫人相信!這不過是個“矯詔”而己,是我們老佛爺,在受到亂臣賊子的綁架脅迫下,作的一個無奈之舉罷了,這,老夫可是早早聲明過了:“此乃亂命,粵不奉詔!”何況,你們沒一個國家,出來“應戰”,如何談得上“戰敗國”呢?竟硬是為了逃脫戰爭罪責,天曉得,趕時髦,顛倒黑白,說成是“國際維和”!把我們義和團,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反帝運動”,置於何?!而把侵略者,如瓦德西、威爾遜、福島安正諸強盜,不覺捧做,幫助大清保家衛國的“戈登將軍”了,把我們中國人民,直至今天都痛恨不已的八國強盜,譽作幫助中國治安的維和“正義”部隊了,更要讓今日我們那些愛國志士,情何以堪?李鴻章還大破錢財,大搞離間之計:對俄暗中交涉,對美、法曲求調解,對德國俯首道歉並給克林德建碑紀念,對日本動以種族情感相召,對英則以長江商業利益之保護為誘………,在李合肥上下左右忽悠通關節,這一套中國特色架數施展下,外國列強,還真只能大事化小,按“維和”結論。不過,“維和”是一回事,這一筆“維和”費用,又是一回事,這些吃了美帝“門戶開放”政策大虧的強盜,自然非要大宰一刀不可了,特別像胃口巨大的北極熊,瓜分中國“不熱心”,搶奪中國財富,那是沒一個國家比得了!經過核算,各國的“維和”費用,加上“動亂”時遭受到的損失,合計,竟達到了驚人的七萬萬兩銀子之巨!這些強盜,真要想方設法,整死我們中華民族!所以儘管那個“最陰險最狡滑”的美國鬼子,良心發現,或者說,為了“討好”我可憐的國人,一再宣稱,經調查,中國其財政,最大限度,只能償付白銀二億兩,說過份榨取,會把這隻可拔毛的肥羊,給弄死,把人家的經濟給搞崩潰,得不償失!那個美國專使羅克西爾(又譯柔克義,後替代康格成駐華美國公使。),甚至還一再要求,賠款要經過海牙國際法庭,來明白栽決,以實際的損失,公正索賠!然而孤掌難鳴,美國佬的“陰惡”用心,如何會得到用心不那麼險惡,象沙俄這般的強盜支持呢?列強,沒一個再肯退讓了!長辯子支那人,如此愚頑不化,人人該當挨罰,不切身感覺疼痛,不能引為教訓,而且常常長好創疤忘了痛,非得狠狠教訓一番不可,就使美國佬再狡詐,再會玩伎量,也不能輕饒了這個所謂的泱泱大天朝,所有臣民,按人頭計算,每人一兩,總四萬萬五千萬兩,一文不可少也!其中那隻北極熊,則是獨佔了大頭,一家,獨吞了一億三千多萬兩!不但獨佔了我們東北,吞的橫財,也是最多,可謂名利雙收!北極熊的“良苦”用心,以及這種非凡“智慧”,由得我們善良天真的中國人,去好好領教!(更有搞笑的,竟然矯揉造作,既當婊子,又樹牌坊,不服傷亡人數佔到了整個八國聯軍傷亡人數,達百分之四十的小日本的“功勞”,在當年八月二十八日舉行的所謂“紫禁城閱兵”時,非要牛皮哄哄,充作第一方陣,打頭亮相不可,自我感覺,光榮得不得了呢!)就這樣,在除了“最狡詐、最陰險”的美帝之外,外國列強“團結一致”的強烈堅持之下,以及我們的那個慈禧老佛爺,和李中堂大人等,擦著冷汗驚呼好險,而有驚無險的慶幸聲中,“賣國賊”李鴻章,施展中國特有的閃轉騰挪太極功夫,與列強簽下了《辛丑條約》--------英文名,翻譯過來為:《中國為一九〇〇年的動亂事件與十一國最後的議定書》。在八國聯軍佔據北京城一年零三個月之後,撤兵回國,皆大歡喜,算是了結了這個驚天動地的“庚子國難”。

然而這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加上因無法一次性給出,定期交付不得不附加的利息,在三十九年的期限中,總共要付出近十萬萬兩之巨,是個連外國強盜的“美帝”,都懼怕的天文數字,如何還能夠皆大歡喜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慈禧老佛爺,有普天之下的王土與人臣,那一筆小錢,自有四萬萬五千萬之草民擔著,樂得老太婆,慷慨大方充大款,“寧贈外夷,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發揚“共產主義”風格,何足道哉?(事實上,因為後來天朝不得不“改革開放”,滿清憑與列強的商業往來及靠英國佬赫德收取的關稅,國家財政收入,竟開始猛增!)

就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們那個象乞丐一般,逃往西安的老嫗葉赫娜拉氏,再一次妝起了皇太后娘娘無比尊貴的黃臉婆面孔,夾著那張B,偏要裝爺們,不識羞,竟然號稱什麼“爺”,趾高氣揚地,“得勝”回朝。人多勢眾,風光無限,護卒隨從數千人,前呼後擁,群星捧月般,在一班“愛國”挺直了腰桿、牛氣熏天的家奴維持警衛,高叫吆喝之下,一路上鳴鑼開道,庶人迴避,萬眾簇擁,喧囂塵上。迴鑾京城,更是近千“忠臣”,立隊恭迎,萬千護卒,排陣佈勢,威風八面,鋼鐵長城相似。彷彿真的象打敗了八國聯軍,取得了勝利,無比光榮似的,氣場之大,那架式,那陣勢,真正雄偉肅穆,莊嚴隆重,著實引得那些“蕞爾小國”的那些海外蠻夷,紛紛驚愕側目,大吃一驚之餘,大開眼界。把本土數千年來歷代“英明之主”、“萬歲”、“主公”的驚人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並再一次開始了,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領導--------我們這個國家呵!

大清皇朝,就在這個不堪回首的歷史際遇中,竟再一次完好地承續了下來,作為東方第一大國,依然牛皮地,屹立在東亞地區。

-----------------------------


愚人說道



八國聯軍只是西方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的鬆散聯軍,目的在於給清政府一個教訓,而不是消滅清政府自己取而代之,這是表面原因。

至於為何明明佔有優勢不直接佔領中國,非要通過清政府中間代理商式的壓榨中國,這就牽扯頗多了,根本原因在於清朝國土遼闊,沒有任何一個列強可以消化得了,也沒有任何一個列強會容忍其他列強吃獨食,所以在這種詭異的互相牽制平衡之下,哪怕清政府不堪一擊帝都淪陷帝后出逃,但只要滿足列強的割地賠款還有種種不平等條件,那麼清政府起碼起一箇中介的鷹犬式作用,所以可以繼續執政。

西方列強對於清朝的經營並非一天兩天了,早在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廷舉國之力面對遠道而來的英軍敗的一塌糊塗,簽下了南京條約後就證明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中國也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1856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英國隨便找了一個亞羅號事件藉口,同時還拉上自己的好基友法國開始對華動武,結果不消多說,清政府還是敗的一塌糊塗,帝都淪陷咸豐帝遠遁熱河,英法為了懲罰清政府,燒了皇帝的後花園圓明園,但因為清政府對於西方列強還有利用價值,所以還留了一絲顏面,雖然皇帝居住辦公之地也難逃洗劫厄運,但沒有被燒燬。


第二次鴉片戰爭如同八國聯軍時期一般,攻陷清政府帝都,打的清軍丟盔棄甲,而且似乎英法兩個國家比之八國更好分配利益,佔領中國,但是英法並沒有。

英法聯軍沒有佔領中國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已經開始世界化了,西方列強各領風騷,雖然英國實力最為強大,但其他國家也不是吃素的,哪怕英國拉上法國面對其他列強的虎視眈眈,也不可能吃了清朝這塊大蛋糕,而且語言不通文明體系的巨大差別,根本建立不起行之有效的統治,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本土傀儡政權或者聽話政府來起到緩和中介的作用,藉以更大限度的壓榨中國,這時候清政府又滿足了西方列強的一系列胃口,沙俄要地,割讓150多萬國土,英國要錢,賠款就增至800萬兩。表現很好,滿足了後者條件,所以英法選擇了不是佔領而是通過清政府繼續執政來壓榨中國。


西方列強也加速了清朝殖民化,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西方列強勢力從東南沿海延伸至清朝內地。

清政府雖然被人打的狼狽不堪,但也沒有被打傻,洋務運動這時候應運而生,學習西方強大的科技裝備先進武器,兵強馬壯了清政府就開始有了底氣了,1900年,義和團成為當時熱門團隊,號稱刀槍不入,清政府實際掌權人慈禧太后覺得是時候反抗西方列強了,就開始瘋狂報復,比如殺洋人攻擊西方列強駐華大使館,下了對萬國宣戰詔書,西方列強一看,清政府又不老實了,當年英法聯軍教訓清政府再一次重複,只不過這次成為八個國家。


八國聯軍面對裝備先進武器思想卻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清軍,是一路勢如破竹,又一次成功教訓清政府,換來了簽訂《辛丑條約》的巨大利益,但還是那句話西方列強之間的各懷鬼胎和誰也不願意看見對方獲取更多利益的牽制中,同時當年的東南互保也代表了漢人軍閥有一定實力,所以選擇了不是增兵佔領中國,而是允許清政府繼續執政。

西方列強當然也不甘心這些利益,他們的目的在於吃骨頭不吐渣,是要土地要資源,所以八國聯軍雖然沒有佔領中國,但是西方列強的在華特權進一步擴大,造成清末很多地方已經實際上被西方列強控制的尷尬局面。

1904年清朝龍興之地東北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清政府無能的選擇了中立,就說明了西方列強對於清朝很多地方實際控制的嚴重問題,這些西方列強具體控制範圍,教科書上及其國家博物館這些權威地方都有介紹,說明西方列強並非不是不想佔領中國,而是循環頓進的一步步默默控制當時中國,形成勢力範圍,最後瓜分。

當時的幸運在於,清末西方列強實際控制範圍已經劃分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瓜分了,但是清末不久隨之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列強重新洗牌還有實力的衰弱,無力東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是元氣大傷,英國代表的殖民體系開始崩盤,再也沒有能力東顧了。


如果沒有這些幸運,恐怕清亡後半殖民半封建狀態會被西方列強搞成殖民地了,清末之危機,實乃前所未有之。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如果有可能,八國聯軍肯定想直接佔領中國呀,可是清政府真的那麼容易就被推翻嗎?八國聯軍固然強大,可是中國這麼大的地方,也不是他們說佔領就能直接佔領的。

首先八國聯軍並不是像表面看起來是鐵板一塊,他們都是各懷鬼胎,他們互相之間都是有很大的矛盾的,這就決定了任何一方也不能獨吞中國,在權力的制衡之下,他們只能讓清政府繼續統治中國,這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僅僅從實力方面來看,八國聯軍在鼎盛時期他們的人數有五萬人,即使他們是熱武器,大清再怎麼沒用,也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的讓五萬人給打廢,這五萬人想要有效的統治中國,這並不是很現實。而且在慈禧的統治下,中國的很多東西也在發展,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沒用。

八國聯軍的人數算下來,每個國家派的都不多,只有日本最多他們有五萬人,至於其他的西方國家算下來人數不是很多,而且他們自己國家也有很多的殖民地,不可能在中國長期作戰的,他們也不會幹這種傻事,後院起火可是大忌。

通俗點的說,八國聯軍就是為了利益,為了錢來戰的,清政府那麼配合,為什麼一定要把清政府給滅掉呢?打下清朝並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行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打下來了,這幾個國家能夠分的勻嗎?所以說,八國聯軍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徹底的佔領中國,有個清政府是好事絕不是壞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1900年,八國聯軍佔據京津,清王朝最高統治者不知所蹤,這時候八國聯軍完全有機會佔領整個中國的。可是,他們並沒有,為什麼?


這個原因,丹水君分析,主要有這些:

1,無力佔領。

這個無力佔領絕不是義和團的強大力量,也不是娘子關下的損兵折將。關於娘子關大捷和廊坊大捷,完全是假的,可以關注丹水君往期文章看看。

要想實現對清朝千萬平方公里土地佔領,至少需要百萬軍隊。而八國聯軍總數5萬,各國把本土所有軍隊都帶來,才勉強夠用。

東南督撫發起東南互保,列強本有意扶持新政府,但東南督撫轉向慈禧。慈禧既掌握全局,又服從列強,完全沒必要推翻。

關鍵是,就這5萬八國聯軍,還大都想回老家享福。紫禁城恭王府的財寶夠想用一輩子了,不回家,誰知道你發財了!

2,無需佔領。

列強當時大都進入資本主義高級階段——帝國主義。現在他們主要是資本輸出和市場佔領,他們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相比之下,開灤煤礦的盈利能力超過紫禁城,更有佔領價值。

這時,慈禧說了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於各國之歡心”。就是說,慈禧願意給列強當中華大公司的經理人,一切盈利歸列強。這樣的條件傻子才不答應。

即使是全面佔領,也需要扶持大量漢奸政權。那些小漢奸管理起來太麻煩,還不如讓慈禧這個大漢奸集中管理。

3,互相掣肘。

當然,不是沒有那個列強不願意全面佔領清朝。比如日本和俄羅斯的佔領慾望更強烈。

然並卵,日本和俄羅斯是列強中最菜的。這兩位有自知之明,於是也求財為主。尤其是日本,提前偵查好了,把戶部和內務府的銀庫洗劫一空。


歷史知事


八國聯軍能把中國當官的收拾的服服帖,帖!要想統領百姓那可有點難了!中國的官就是怕(羊人),看見就暈,不然,羊人會開炮的,可是:管理百姓是有一套滴!中國百姓手無寸鐵看見中國當官的;暈!


河南任1


如果要完全佔領的話,首先,需要看能不能打過清政府;其次,看八國能否均勻瓜分;最後,佔領真的是利益最大化嗎?

八國聯軍侵華雖然是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的狂歡,但是這個藉口,其實真不賴八國,是我們大清的老佛爺對萬國宣戰(有外交關係的十一國),然後指使義和團去圍攻西方大使館,致使各國組成八國聯軍,以保護大使館和僑民為由發動侵華戰爭。(關鍵八國裡面日本人也不信教,反而出力最多,1.6萬人的隊伍,日本就出了八千人)。

然後再來說八國聯軍能不能打過清政府?

西方列強武器的確比清政府先進,從1840年開始的侵華戰爭,除了甲午中日戰爭人數投入比較大之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戰爭,深入內地的戰爭更沒有幾場了,英法等國的入侵路線一般都是沿海和沿江,一旦深入內地脫離軍艦,沒有足夠的補給,聯軍的作戰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尤其是在和義和團的鬥爭中,也使西方列強看到中國人反對外國列強入侵的英勇。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日本動用了將近二百萬軍隊,再加上偽軍,沒有四百萬,三百萬也出去了,但是並沒有徹底打敗中國,說明,中國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其次,八國並不能均勻瓜分佔領中國

各國本身實力和訴求就不一致,日本當時實力較弱,但卻野心最大,而德國剛剛崛起,和英、法、俄之間矛盾重重,八國聯軍侵華在190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因此,對於如何劃分,八國根本不能取得一致,我估計在賠償的時候,各國也是按照實力說話,當時,能直接佔領中國的是俄國(1904年直接出兵佔領東北)和日本,其他歐美國家距離太遠,即使進行殖民統治,也無異於間接增加了日、俄的實力。

最後,就是佔領和不佔領哪個才是利益最大化

英國曾經開闢北美十三塊殖民地,但是1776年的時候,這十三塊殖民地發表《獨立宣言》,來擺脫英國的殖民戰爭,強大如英國都沒能控制住北美殖民地,面對四億億華人的中國,又怎麼敢做殖民統治呢?

早在侵華之前,西方列強已經和漢族地主階級的張之洞、李鴻章等人達成互不侵犯的合約,張之洞等人組成東南互保組織“坐擁東南,死不奉詔”,所以,跑到西安的慈禧也立馬和列強達成合約,慈禧曾經表示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是為了能夠維護自身的統治,這些統治階層什麼事都能幹出來,與其自己費力不討好的來搞殖民統治,不如直接讓清政府作為列強在華的代理人,幫助列強攝取在華利益。

八國聯軍侵華後簽訂《辛丑條約》標誌這中國正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史論縱橫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曾向德皇威廉二世報告說:“中國人民尚有無限蓬勃之機,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統治天下生靈的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甲午戰爭後,大清帝國的虎皮徹底被剝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他們在中國劃分各自勢力範圍,肆意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這種行為在八國聯軍侵華中達到巔峰。但為什麼八國聯軍卻沒有趁機推翻清政府,徹底瓜分佔領中國呢?


第一,包括義和團運動在內的中國人民的反抗,讓八國聯軍看到了中國人民抵抗之決心。雖然義和團運動充斥著太多的愚昧與荒唐,但他反帝愛國的行為不容置疑。雖然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逃竄,但依然有眾多愛國人士奮起抵抗。

中國數千年來始終是大統一的王朝,文化傳承從未中斷,中國人民自由與反抗的決心,也遠強於印度等殖民地。統治中國所需要的成本遠遠高於列強的估計和承受能力。


第二,中國疆域龐大,人口眾多,列強的實力遠不足以佔領中國。列強之前之前的數次侵略,只有幾千最多數萬兵力,不過是海盜式的襲擊罷了。列強雖然軍隊戰鬥力強大,但並非不可戰勝,列強能夠屢屢獲利,清朝的妄自尊大、懦弱無能是主要原因。

只有幾千萬人口的眾多列強,既無能力,更無實力佔據瓜分中國。列強勞師遠征,所派兵力有限只有幾萬人的遠征軍,遠遠不足以佔領中國,更無法統治中國。


第三,列強之間矛盾重重。雖然列強為了瓜分攫取中國的利益,暫時的聯合在一起,但他們不可能始終聯合,尤其是英法與德國之間的矛盾,已不可調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列強矛盾的最終爆發。

第四,清政府是列強掠奪中國利益最好的幫手。清政府此時已墮落到為維持統治,肆意出賣人民利益的地步。清政府在短短几十年間,就簽訂了一千多條不平等條約,喪失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賠償列強數億兩白銀。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正是清政府的如此“配合”,列強才能輕易的以較小的代價掠奪如此多的利益,推翻了清政府,列強再難有這麼好用的“幫手”了。同時,清政府的統治,也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列強的掠奪,因為戰亂人民朝不保夕,反而會使列強市場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