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大事記

1970-美國康寧公司三名科研人員馬瑞爾、卡普隆、凱克用改進型化學相沉積法(MCVD 法)成功研製成傳輸損耗只有20dB/km的低損耗石英光纖。

1970-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隻在室溫下連續波工作的砷化鎵鋁半導體激光器

1972-傳輸損耗降低至4dB/km

1973-我國郵電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開始研究光纖通信

1974-美國貝爾研究所發明了低損耗光纖製作法――CVD法(汽相沉積法),使光纖傳輸損耗降低到1.1dB/km。

1976-美國在亞特蘭大的貝爾實驗室地下管道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光纖通信系統的試驗線路。採用一條擁有144個光纖的光纜以44.736Mbps的速率傳輸信號,中繼距離為10 km。採用的是多模光纖,光源用的是發光管LED,波長是0.85微米的紅外光。

1976-傳輸損耗降低至0.5dB/km

1977-貝爾研究所和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幾乎同時研製成功壽命達100萬小時(實用中10年左右)的半導體激光器

1977-世界上第一條光纖通信系統在美國芝加哥市投入商用,速率為45Mb/s

1977-首次實際安裝電話光纖網路

1978-FORT在法國首次安裝其生產之光纖電

1979-趙梓森拉制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根實用光纖,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1979-傳輸損耗降低至0.2dB/km

1980-多模光纖通信系統商用化(140Mb/s),並著手單模光纖通信系統的現場試驗工作

1982-我國郵電部重點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在武漢開通

1990-單模光纖通信系統進入商用化階段(565Mb/s),並著手進行零色散移位光纖和波分複用及相干通信的現場試驗,而且陸續制定數字同步體系(SDH)的技術標準

1990-傳輸損耗降低至0.14dB/km,已經接近石英光纖的理論衰耗極限值0.1dB/km

1990-區域網絡及其他短距離傳輸應用之光纖

1992-貝爾實驗室與日本合作伙伴成功地試驗了可以無錯誤傳輸9000公里的光放大器,其最初速率為5Gbps,隨後增加到10Gbps

1993-SDH產品開始商用化(622Mb/s 以下)

1995-2.5Gb/s 的SDH產品進入商用化階段

1996-10Gb/s 的SDH產品進入商用化階段

1997-採用波分複用技術(WDM)的20Gb/s 和40Gb/s 的SDH產品試驗取得重大突破

1999-中國生產的8×2.5Gb/sWDM系統首次在青島至大連開通,瀋陽至大連的32×2.5Gb/sWDM光纖通信系統開通

2000-到屋邊光纖=>到桌邊光纖

2005-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纖通信系統在上海至杭州開通

2005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纖直接到家庭

2012年,中國的光纖產能已達到1億2千萬芯公里,預計到2013年將達到1億8千萬芯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