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哈达镇:依托资源壮大产业 发挥优势推动发展

哈达镇位于鸡东县北部,全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23000人,耕地面积95955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系列部署,坚持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组织实施“富村十八法”,积极探索实践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今年,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十县、十乡、十村、十企”集中宣传活动,哈达镇被列为全省“十乡”典型之一。

实施产业振兴工程

为推动产业项目建设,镇党委坚持按照县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部署,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认真梳理“家底”,根据村情实际,逐村“把脉会诊”,拿出“药方”,谋划了未来三年的增收途径。各村则“照方抓药”,通过党委书记全面抓、班子成员包点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方式,在全镇形成了村村有项目、个个能增收的良好局面。

2017年,全镇共谋划增收项目21个,实施14个,全镇村集体总收入187万元,同比增长100%以上。2018年,全镇共谋划增收项目27个,实施12个,预计村集体收入达到590万元,同比增长200%以上。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县10余个考察团1000余人到镇里考察学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东风村利用富村十八法中的“招商引资法”,开发整体搬迁后旧址闲置空地用来招商,招引投资建设免烧砖项目;太阳村将集体闲置的1.6公顷土地进行发包租赁,引进三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该企业已为太阳村修建1公里水泥路,该项目同时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30余人。哈达村依托哈达长龙养殖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畜牧业;双保村利用扶贫资金25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5组,共33KW,目前已建成并网,预计年收益3.5万元。

实施生态振兴工程

在生产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青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和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利用300亩机动地入股青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核心区500亩、辐射2000亩蟹稻、鱼稻基地,打造“青山龙泉”绿色品牌。山河村谋划了农业观光采摘园项目,建成集采摘、旅游、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农业综合体,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26公顷,园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部由本村村民参与建设。目前,已与大连志和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投入资金完善服务设施,并对园区进行管理经营,发展绿色有机果蔬。

在生活上,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及生物质环保燃料。山河村引进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了秸秆压块颗粒项目,同时争取上级资金69.3万元,建设了山河村秸秆压块颗粒燃料厂;现建有1100平方米厂房1座、生产线3条,为20多人提供了就业。哈达镇以农村“厕所革命”为载体,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在程家村率先启动了农村太阳能卫浴一体式水冲厕所改造工作,市、县、镇、村共同发力,对农户进行补贴,建筑材料统一招标采购,降低安装成本,真正做到惠民为民。目前,全镇已有4个村698户农民安装了卫浴一体式水冲厕所,不仅解决了村民如厕难、洗澡难问题,还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实行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实施富民振兴工程

通过市委组织部开展的“金鸡归巢”行动,引进鸡西籍投资人——黑龙江省金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张晓林合作共建东风洪鹏养老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内设150张床位,村集体以2000平方米建设用地入股,建成后养老院由金宁建筑有限公司运营25年,25年后养老院归村集体所有。通过该项目,村集体每年参与分红4.5万元,为本村村民提供保洁、餐饮、护工等几十个就业岗位,并为村民无偿提供400平方米活动场所。

双保村是省级贫困村,100户贫困户, 2016年,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积极对上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200万元。2017年,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并结合双保村自身特点,建立共裕榛子、中草药种植基地,基地总面积390亩,共裕榛子、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已成为全县5个北药种植示范区之一。拓宽增收渠道助脱贫,光伏发电5组带动25户,双保农机合作社带动47户,38户带资入长龙养殖合作社,先锋村11户和东风村11带资入东风黑驴养殖合作社。和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了精准扶贫“结对子种文化”文艺表演。黑龙江技师学院为全镇贫困户子女免费提供了老年养护、面点师、育婴、按摩四个专业的免费培训学习,培训后即可就业,并对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镇党委、政府结合县委出台的“四字工作法”和“治村24诀”积极开展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党建品牌与乡村振兴形成共建对子,树立先进典型,锻造一批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推动全镇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程木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