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匍匐茎的几点问答,七月份,不要错过最后促生长的时机!

关于匍匐茎的几点问答,七月份,不要错过最后促生长的时机!

现在已经到了七月份了,咱们的育苗也进入了中后段,不知道苗子的抽生情况有没有达到您的预期,小编看到很多人早早地发满了苗子,已经开始进行控旺了,有些人苗田里还是一片荒凉,远远没有达到需求,今天我们对匍匐茎抽生做一些问题解答。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育好苗!

母苗需要经过多少低温累积才能在苗田里表现良好?

匍匐茎发生量与母株感受到的 5°C以下低温积累量有关,这主要由草莓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各品种所需低温积累量不同。如果把对低温积累量要求较高的寒地品种引入暖地种植或进行促成栽培,就会因其所感受的低温量不足而影响匍匐茎的发生。如果将适于促成栽培的暖地品种经历较长时期的低温处理,则可增加匍匐茎的发生数。这可能与植株体内在低温影响下激素平衡状态的变化有关。如春香品种在5°C的低温下处理不同时间后再行覆盖,3个月后调查匍匐茎的发生数量,经50小时处理的匍匐茎发生数量少, 280小时以上匍匐茎发生较多。

所以母苗一定要选择越冬苗,尽量不选择棚内老苗哦~

温度与光照时长到底多少才合适?

匍匐茎在较长日照时数与较高温度时发生。曾调查过匍匐茎发生量与温度及日照时数 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低于8小时,不发生匍 匐茎;日照时数在12小时以上发生匍匐茎,在一定范围内匍匐茎发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长日照下遇到低温也不发生匍匐茎。每天日照时数在12-16小时,气温 14°C以上,是草莓匍匐茎萌发的适宜日照和温度条件。我国南方草莓栽培、气温高于14度以上的时期长于北方,适宜匍匐茎生长的时期开始期早,结束期迟,但是匍匐茎的发生数量并未增加多少。北方匍匐茎发生虽然较晚, 但6月份以后的匍匐茎发生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匍匐茎发生总数差别不是很大。同纬度地区,高山上的温度低于山下,其发生匍匐茎的始期也迟于山下。另外,白天温度高至20°C以上,而同时夜间温度降至6°C以下,也会抑制匍匐茎的发生。匍匐茎发生的最佳温度条件是夜温10°C,昼温23°C。匍匐茎的发生还与光照强度有关,光照强,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因而通常6月份比7-8月份匍匐茎发生数少。但在南方夏季高温季节, 虽然光照很强,温度过高对也会抑制匍匐茎的发生,甚至使已抽生的匍匐茎枯死。

品种对于匍匐茎抽生影响大吗?

草莓匍匐茎的发生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不同品种类型发生匍匐茎能力不同,四季结果或光期 钝感品种匍匐茎发生数量少,一季型品种匍匐茎发生较多。一季结果品种中,宝交早生、春香、丽红等发生能力比达娜 强。究其原因,可能与品种开花着果习性有关。开花坐果时,花、果与匍匐茎争夺养分,四季结果及光期钝感品种开花坐果期长,匍匐茎抽生所需营养较缺乏,发生匍匐茎数量少。另一方面,母株上发生的匍匐茎本来与花序是同源的, 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了其转化为花序的数量较多,而转化为匍匐茎的数量相对较少。此外,品种特定的生态型决定了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特定要求,如各品种对休眠期所需 低温积累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使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或不同的栽培方式下表现出匍匐茎抽生数量的不一样。

土壤水分与草莓匍匐茎萌发的关系怎样?

草莓匍匐茎发生量与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在土壤湿润条件下,新生匍匐茎苗只需2-3天即可扎人土中;若土壤过于干燥,无论到何时根系都不易形成。

在干旱较严重地区,草莓繁苗时应特别注意在匍匐茎发生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使匍匐茎子株苗根系容易扎人土中,但也不宜积水,引起涝害,土壤水分最好能维持在最大持水量的 70%左右。此外,自然条件下抽发的匍匐茎纵横交错,相互 重叠,不少匍匐茎因浮于空中缺水而使根系难以生长,繁苗时应及时对匍匐茎进行压蔓整枝,使其在母株周围分布均匀并紧贴地面。

激素有什么影响?该如何用药刺激?

草莓匍匐茎发生受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赤霉素对一些匍匐茎发生少、繁殖率低的草莓品种有促进匍匐茎发生的作用,使用浓度为30-50毫 克/升,在6月份喷1次或6、7月份喷2次50毫克/升赤霉素,可有效抑制四季结果草莓品种开花,促进匍匐茎的抽生。在疏花后喷赤霉素效果更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植株没有经过足够的低温处理,或仍处于休眠之中,则喷布赤霉素不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青鲜素(MH)、多效唑及矮壮素等对草莓匍匐茎发生起抑制作用。在6月中旬及其后3周,喷2次2000毫克/升的青鲜素,可抑制匍匐茎的发生;在8月中旬喷布,可保留前期发生的匍匐茎苗,抑制高代瘦弱苗的生成。使用多效唑每公顷0.5千克,对匍匐茎生长起显著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对叶、茎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5月份或6月份喷4% 浓度的矮壮素,也可抑制匍匐茎的发生。

来源 种草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