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乡村|20120219,旧馆塘南村-罗汉村-北港村


芳广塘桥,旧馆镇罗汉行政村罗汉寺前,清光绪三十二年重建。旧馆之名颇有来历。晋武帝太康三年原治所东迁置太湖馆;代宗大历九年易名东迁馆;德宗贞元十年(794)将东迁馆移向东二十里之严村,严村遂改称“东迁”,原东迁馆所在地改为“旧馆”,故旧馆之名自唐始。

旧馆北港村高桥头自然村崇高桥,清咸丰二年重建。旧馆,历来就是湖州东部的水、陆通衢要冲,位于湖州东偏南18千米。荻塘上原有单孔石拱观音塘桥横跨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水泥双曲孔红旗大桥,桥南为塘南公社驻地,桥北属晟舍公社管辖。

旧馆北港村潘氏家族旧宅。

东木桥,三孔石梁桥,旧馆镇塘南村同德路南侧丁字河口上。

东木桥有桥联:“一水潆洄行旅往来沾利涉;八年抗战烽烟扫尽洗腥膻。”这是座名副其实的“抗战光复纪念桥”,应该算是孤例,桥在抗战时期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由里人捐资重建。

旧馆罗汉村,境内原有唐代建之罗汉寺,村以寺名。罗汉寺西,有横跨蔡家港的单孔石拱桥,就是俗称寺桥的芳广塘桥。

桥心石雕如意卷草漩涡纹,拱顶龙门石浮雕双龙戏珠纹。南联:“江流兴岚影双清,云藏古寺;烟树共湖光一色,风送片帆。”北联:“夕阳返照,晴虹恰对下菰城;兵气全消,胜迹常留罗汉寺。”据桥联透露的信息,此桥曾在清咸同年间遭太平军与湘军激战而毁坏。

芳广塘桥南的水乡风景。

罗汉寺村南1970年代所建的双曲拱桥造型也是十分优美。

北港村村河边绿树成荫,村中的潘氏家族旧宅是东部水乡少见的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

北港村市典型的沿村河铺开的水乡村落,环境十分幽静。

潘氏老宅线条柔和的观音兜马头墙造型非常唯美。

潘氏老宅的巷子直铺条石,比较讲究。

潘氏老宅的巷子直铺条石,比较讲究。

潘氏老宅的院子。

潘氏老宅的门房,堆满了养蚕用的架子和竹编。

老宅内竹子编的淘箩现在很少见了。

小竹编里晒着南瓜子。

河边竹架上晾晒着腊肉。

河、埠、树、路、宅是典型的东部水乡村落布局。

大门口码满整整齐齐柴火的人家有福了。

北港村高桥头自然村的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育蚕室”,其门楣与窗楣的浮雕极具时代特色。大门上方的堆塑,正中是五角星,两旁是规整的仿宋体美术字“东风高乔蚕室”,“乔”字为民间简体,大门两旁是对联框,4扇大窗上面的堆塑分别为“蚕吃桑”与“蚕结茧”的扇形图案。

高桥头的高桥就是指崇高桥,桥身确实高挑挺拔,河的两岸都是高大的落叶乔木。

崇高桥前八字马鞍式河埠头。

午后,崇高桥上发呆的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