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行蓄洪区老乡,您最关心的居民迁建资金筹措方案出来了,都是好消息

淮河行蓄洪区老乡,您最关心的居民迁建资金筹措方案出来了,都是好消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淮河行蓄洪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保障群众居住安全,根据《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资金筹集制定如下方案:

总体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聚焦保障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确保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加快实现淮河行蓄洪区长治久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政府主导,聚焦重点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加大省级财政投入,落实市县投入,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对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有计划搬迁,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搬迁任务,其他地区和群体后续视情逐步安排搬迁。

尊重意愿,分步安排

摸清、摸实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建设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搬迁意愿,科学研究、精准施策,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分年度统筹制定资金保障方案。

明晰事权,强化责任

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事权主体是市县政府,应承担资金筹措主体责任。中央和省依财力状况履行相应的事权,承担相应的投入责任,省级补助资金按先干后补原则执行。

资金安排意见

按照《规划》测算,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共41.95万人11.99万户,总投资217.38亿元。其中:2018—2020年8.98万人、2.6万户,总投资42.45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1万人、0.6万户,总投资约12亿元)。补助资金拟按照“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级负担”的原则,通过争取中央支持、加大省级投入、落实市县投入等渠道安排解决,具体如下:

资金保障

1

2020年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迁建提高补助标准优先保障。

淮河行蓄洪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迁建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中央和省、市县共同承担。省以上资金补助比照黄河滩区11.36万元/户标准执行(较现行的省以上补助标准5.62万元/户,提高5.74万元/户),按0.6万户测算,省以上需补助6.8亿元,除中央现行政策可补助资金约2亿元外,省级还需筹集4.8亿元,按3年(2018—2020年)计算,每年需安排约1.6亿元。市县应承担约5.2亿元,按3年(2018—2020年)计算,每年需安排约1.7亿元。

上述迁建任务,对暂时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范围的,其中央投资部分由省财政先行垫付,待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冲抵。如果中央不安排提高标准部分,其缺口由省、市、县分担。

2

2020年前对其他居民迁建按原补助标准予以保障。按照《规划》测算,除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前还需迁建6.88万人、1.97万户,总投资约30亿元。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皖政〔2017〕108号)规定,按现行补助标准测算,如将该部分迁建任务全部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范围,预计可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约6.5亿元(3.3万元/户),省级补助约4.6亿元(2.32万元/户,3年年均安排约1.5亿元),市县承担剩余投资18.9亿元(3年年均安排6.3亿元,由市县政府和迁建居民承担)

。如中央提高补助标准,则相应减少市县投资。

上述迁建任务,对暂时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范围的,其中央投资部分由省财政先行统筹垫付,待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冲抵。

3

2020年后居民迁建资金保障。按照《规划》,2020年后共需迁建32.97万人、9.4万户,总投资约174.93亿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根据国家计划安排和有关标准,另行研究保障办法。

资金筹集渠道

1

中央投资筹集。积极争取中央将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比照黄河滩区将中央补助标准由目前的3.3万元/户提高到7万元/户

2

省级投资筹集。建档立卡贫困户迁建补助资金通过重大水利建设专项和扶贫专项统筹解决,对其他居民迁建补助通过重大水利建设专项预留安排,不足部分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发行地方债、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筹措。

3

市县投资筹集。由市县政府负责,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脱贫攻坚总任务,通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美好乡村建设等相关涉农专项资金和盘活土地资源等方式解决,建立政府主导、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保障措施

强化责任落实

切实履行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主体责任,落实本级投入,确保资金投入与迁建进度相适应。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迁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强化资金监管

加强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按照财政财务管理规定支出,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体系,保障迁建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强化绩效考核

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资金绩效考核,围绕迁建任务要求,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权责一致的绩效管理体制,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