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唱衰国企?你怎么看?

这个少年74751805


我是从国企辞职出来的,虽然国企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依然不能容忍有人别有用心地唱衰国企!

唱衰国企论调不是现在才有的,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曾经刮起了一股强烈的唱衰国企风。然后,很多地方性国企鬼使神差地变成了私企,原先的国企厂长(经理)摇身一变成了私企老板。短短十几年时间,这些人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臭名昭著的长生生物董事长高俊芳就是在这股浪潮中发家的。当时,喊出的口号是“砸三铁”,推行的政策是管理层收购(MBO),于是,好端端的国企就被某些人蹊跷地收购了。

国企真的管理效率低下吗?错!我是从国企出来的,对国企的管理水平还是有发言权的。毫不夸张的说,国企管理水平远远高于私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企辞职人员在私企都混的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在私企能混的下去吗?

国企为什么竞争不住私企呢?这个原因,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客观的说,国企的成本控制水平并不比私企差,甚至比私企还要科学。所以说,什么国企成本高,效率低,纯属一派胡言。国企之所以竞争不住私企,是因为私企竞争方式太灵活了。有些事,私企老板敢做,而国企老总不见得敢做。如果把国企和私企一同置于阳光下,我相信被打败的肯定是私企!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唱衰国企呢?首先,要知道是什么人在唱衰!看看那些人,再看看他们在为谁说话,傻子都能看明白!他们为什么唱衰国企呢?很简单,看上了国企这块大肥肉!只有不断唱衰国企,才能误导领导决策,然后自己才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甚至是零成本收购富得牛油的国企。就如同你去菜市场买菜,无论菜多么新鲜,你都要想办法挑出点瑕疵来,目的是什么?让菜农便宜点卖给你。就是这么简单!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虽然经过前一轮的大规模改革,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大大减少,在所有企业中的占比也已经不是很高。特别是地市以下,国企已经基本退出。但是,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国有企业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有企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经济就会遭遇极大的困难。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唱衰国企呢?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一股力量,希望全面私有化。不是有位著名经济学家,提出要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全面私有化吗?甚至在那两年,喊得非常响。直到决策层明确批评这样的观点,这种声音才淡出市场;二是国企运行效率相对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有少数国企效益较差,甚至出现债券违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就有人开始唱衰国企了,认为国企没有前景了。

所以,对这样的观点必须高度警惕与警觉,避免对国企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国企身上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正在全面启动的国企改革,就是在解决国企发展中的问题,就是想与民营资本等有效联合,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


谭浩俊


一味唱衰国企的,基本都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不熟悉的。

在杠精眼里,国企怎么做都是错的——

国企挣钱了,杠精们说:这一定是靠垄断获得超额利润,是“国进民退”。

国企亏钱了,杠精们又指责:僵尸企业,效率低下,应该破产。

那请杠精们告诉大家,国企到底是要挣钱,还是要亏钱啊?


我们都学过高中政治和历史,一定要搞清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大家上学的时候背课本,不要只是背,不去思考这背后的逻辑,很多人都走入了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单纯发展国企,不去发展民企。在一些人看来,国企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是真正能组织力量干大事的,是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的(比如民航、石油等领域都是国企占据主导地位),而民企很多是靠钻空子、偷税漏税等获取利润。比如武汉市某区,某制造汽车的国有企业当年纳税占整个区域60%以上(仅仅这一家哦),可以说国企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民企,比如餐饮业,很多不开发增值税专票,偷税漏税,那么民企就有原罪了吗?不是的,民企在解决就业、激发市场活力上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民企在整个社会优化资源配置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如果觉得国企高大上,看不起民企,是有偏见的。很多领域都是国企很难做好的,比如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没国企什么事,BATTMD都是民企,你一样离不开他们。

第二个极端是,鼓吹一切私有化,消灭国企。这类人在朋友圈最多,大多被西方媒体和思潮洗脑,认为一切全部市场化就是最好的,市场化是效率最高的,唯有市场化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他们恨不得一切都市场化。但我问你,一个经济体,60%国企+40%民企,另一个经济体,1%国企+99%民企,哪个贫富差距更大?当然是后者。全面市场化之后,会很“平等”,但是未必“公平”,丛林法则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先发优势被无限放大,底层看不到希望,无法突破阶级壁垒。所以我们需要政府的转移支付,需要更多强大的“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要对弱者和贫穷的人进行人道主义救助。举个例子,你以为中国的看病很贵吗?你在社区医院打针不过几十块,你去美国试试?如果医疗全面市场化,你可能会看不起病;教育全面市场化,你的孩子估计会上不起学(私立大学学费了解一下)……

之所以有人鼓吹全面私有化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国企的低效率,看不到国企的支柱作用,拿着放大镜看缺点,却拿着缩小镜看优点。全面私有化将会导致贫富分化加速——所谓市场化,不过是为巨额财富的合法性辩护。每个人必须搞清楚自己所在的立场,你如果是个没什么钱的人,就别为资本辩护了,全面市场化之后,你会更穷。

说了半天,上面两个极端都不能走,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下次再碰到有人唱衰国企,喷国企不行,你不妨问问他,国企应该挣钱还是应该亏钱?


财经媒体人惠杨


国企与民企的存在正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企对市场服务水平,与规范,价格有一定扯制与稳定做用,对市场货币的安全回流有一定做用。别看货币的安全流向,流对了政府可任意调整货币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资,福利,市场货币的流动量。如出下雨的是你的政府,接雨的,或水不知最终流向那里,政府敢下雨吗?难题是监管难。管严了,企业捆住了手脚,缺泛竞争力,管松了,难免有志大才疏的,素质不过硬的。出现放牛娃把牛卖了。

民企的好处是,市场反应快,有活力。问题是易不依法办事,用工上不严格遵守《劳动法》,形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还有是任人为亲,会将大量人员边缘化。会成为新的社会矛盾。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中上行


为什么有人唱衰国企?你怎么看?

国企一直是我们经济的支柱。无论经历怎样的改革,国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上个世纪地方国企大改革,不少国企纷纷改制,员工纷纷下岗。经历一段时间,又以各种投资公司名义登场,重新占据一个地方经济的主流。不过,那些响当当的电力、通信、石油等等,一直以国字号壮大着。

所以,我也认为,国企是没有衰落的,而是一直壮大着,而且必须坚持壮大着,有不少关乎安全、健康、国计民生的产业,还得要靠国企支撑着,不然就会出现问题。

其次,国企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从而加大改革力度。如何提高国企的创新能力,引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让国企更有效率,依然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最后,要重视整个市场环境的营造,让国企、民企能够公平竞争。这个关键在于法治环境,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法治规则。


碧翰烽


国企要改革,大多数人不会为了不是自己的事而奋斗的,所以才会出现包产到户的,我觉得除了考虑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公司合营2.0版,比如阿里巴巴这些运营好的上市公司,国家优先参与股份,外资参与要国家审批(和美国一样),但国家不参与经营,就像日本软银不参与阿里巴巴经营一样,经营交给专业的发起人,这样才能在保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保证国资保值增值杜绝腐败。


发动机老头


放眼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清一色都是民企,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用事实说话,我国一开始就走民企创新道路的话,现在一样会有洛克西勒马丁,波音,空客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力和按劳分配的公平制度,这正是国企最缺的,论资排辈和官本位思想太严重,严重阻碍科技进步,人才,天才被打压,不公正对待


常青藤32682036


中国邮政,这家公司相信每个国人都了解,在顺丰圆通没出现之前,他可是垄断这个行业的!结果呢?垄断行业都快破产了!后来国家给政策又搞了个邮政银行!民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后,顺丰圆通中通京东韵达,那一个不混的风声水起!只有邮政还在混日子!


和上帝玩命152630884


国企不是唱衰的,是做衰的!

首先国企的体制和治理结构有问题,冗员多、流程长、决策慢、效率低!成本高,这些都是与市场机制相背离的,自然会被淘汰!其次,国企姓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认为自己大而不能倒,没有进取心!最后,国企员工包括领导人,缺少主人翁精神,始终认为国家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企业要替国家分忧,认识上本末倒置。在竞争面前,一味依靠政策和行业保护。以上种种,都说明国企只是一棵养在园子里的一棵景观树,倍受呵护,却少终风雨,一旦围墙打开,必然衰败!


平天下之文世界


如果三桶油之类的国企不至于闹到高价还是亏损,我们批评就是无中生有,现在如果不批评那就是纵容腐败而且是严重腐败,危害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常识!希望自欺欺人能够忽悠全国人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国企改革必须认真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