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最后明显是一大祸事,国家和政府为什么不加以控制?

伟134682046


现在印度的人口增加很快,目前已经超过十三亿了,赶超中国也是不远的将来就能看到的事。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印度目前还很穷,为什么不像中国一样,搞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呢?

但这只是中国人的看法,印度人可不一定这么想,他们对人口增速过快的影响并不一定会有中国人的看法。至少到目前为止,印度国内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提倡计划生育,更没有出现过类似马寅初这种提倡计划生育的专家学者,只是一些欧美的学者在不断提醒。

而且,从客观效果来看,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一些社会实验,计划生育究竟是正面作用大,还是负面作用大,现在争议也比较大。比如按照一些人在山西某个县做的实验,没有搞计划生育,但并没有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是和全国发展基本上同步的。

换句话说,如果当年没搞计划生育,至少不是像当初那样强制性的实行一胎制,中国是不是会比今天发展水平更差,这也是不一定的事。因为中国的人口控制主要是在农村,而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以后带来的效果,而人口出生率下降比较快,也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后必然出现的问题。

到现在,中国已经不是人口出生率太高的问题,而是出生率太低的问题。而且,由于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的资本正在流出中国,去了东南亚人口结构更为年轻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中国这两年放开二胎,也并没有迎来人口出生高峰,放开生育限制已经迫在眉睫。

印度不搞计划生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即便是印度中央政府有这个意愿,是否能够在各个邦执行下去,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印度和中国不一样,印度是联邦制国家,每个邦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法令在地方上能否执行,取决于地方议会是否能够通过。这和中国中央一声令下,地方上就开始执行,完全是两回事。

此外,印度即便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同意搞计划生育,还要受制于地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许多宗教都是反对堕胎的,

中国是一个世俗社会,政府的政策和法令不太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印度是一个普遍信仰宗教的社会,加上印度的民主政治和选举制度,候选人是不能不考虑宗教势力对自己的支持的。

但印度的问题在于,因为印度联邦政府相对来说并不强势,所以联邦政府能够做的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像中国这样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强行实施义务教育,在印度都缺乏条件,所以印度的人口即便是达到乃至超过中国的规模,是否能够变成印度实现工业化的推动力,也是不一定的事。


萧武


众所周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人口多可以促进经济,少则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例如,日本在1946-1949年,出生率高达33‰-34.3‰,出生人数在268~270万人之间;1950-1955年,出生率降低到30‰以下,人口增长率在11.1‰-17.5‰之间。这是日本战后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随后日本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期。1956-1968年, GNP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1%。1969-1973 年,增长势头虽有所放慢,但仍高达 9.4%。1955-1973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9.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2倍。

1973年的资料表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78亿美元,相当于西德的11.7 倍(1955年仅为西德的56%)、美国的31%(1955年仅是美国的6%),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的增长对日本经济蓬勃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是现在日本人口增长缓慢,经济也近乎停滞。

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现象严峻,发布政策催生却收效甚微

到了现在,发达国家大都面临着生育率低下,人口负增长的问题,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开始持续下降,陷入一个超低生育率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德国:自从两德统一之后,其生育率就一直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年份甚至只有1.25,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刺激,2016年才勉强回升到1.59;韩国:韩国统计局今年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国生育率已低于1.0,在全球垫底,可能成为第一个“零生育国家”;日本:2017年生育率为1.43,新生人口数不断创该国历史新低,现在日本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为此,大多国家都开始鼓励生育,纵观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产假超过6个月,且带薪比例不低于原薪水的80%,一些国家还将育儿假的享受对象从妈妈扩展为父母,双方可以根据意愿自行分配休假时间。

给钱补贴也成为了最直接普遍的催生政策,以德国为例,每对新生儿父母享有的社会福利涵盖了孕期、产后,直至孩子成年;德国孩子还有自己的津贴“儿童金”,这笔补贴从出生一直发放到孩子18岁,此后如果继续上学深造,可以领到25岁。

据“德国之声”电台报道,在该国抚养一个孩子长到18岁,父母可以从政府获得总计近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的“儿童金”,具体数字依据每年的通货膨胀有所调整。

虽然发达国家们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想尽办法,但催生政策收效甚微,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依然低迷。

相反在生育、人口这块,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人口对印度经济来说不是动力,而是阻力

印度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红利也让印度经济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印度人口13.24亿,且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良性,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劳动力人口充沛,年龄中位数仅为27岁,而2017年印度GDP总量为2.6万亿美元,超越了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但实际上印度人口的质量让人担忧。印度文盲众多,男性文盲率为25%,女性为42%(以最基本的仅能够写出自己姓名做统计),人口虽多,但是却大部分不堪重用。

另外,从全球范围来说,工业化阶段已结束,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对劳动力需求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大量机器人将会取代了制造业工人的岗位,印度想要和中国一样依靠劳动力从制造业发家,已经行不通了。

所以说,印度要是不加大力度整顿人口质量,限制人口增长,那么印度可能会成为被人口拖垮的国家。


金十数据


印度无法控制人口增长有两点:

第一点是宗教因素,印度的宗教提倡多生,长期积累下来的宗教观念已经深入民心,想改变很难。

第二点是政治因素,印度是多党制国家,民意对一个政党存在的根基,由此任何一个政党上台都不敢实行强制性的政策,只能通过宣传和倡导的方式让印度人少生孩子,但是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印度政府的这种努力只能然并卵。

这两点因素结合起来就是印度人口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印度政府放纵,而是不能阻止。

再加上印度的土地肥沃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让印度人口急速增加。

当印度经济发展起来的时候,印度的人口自然会停止增长。

经济发展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但是生活品质并不是凭空而得,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得。

一个忙起来不敢生,没空照顾孩子。另一个害怕生活质量下降不敢生,多生一个负担太重,到时候会因多生而返贫,因为一个家庭收入基本固定,支出也基本固定的时候,他们就没钱生了。

其实人口压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人口压力,整个国家的人慢慢的就会懒惰下来,在够吃够用的社会环境下谁会去奋斗。

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因不就是为了改变生活质量,而改变生活质量则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文明进步的过程。

如果全世界的人对生活都满足了,文明进步将会变的相对缓慢,保持适当的相对贫穷有利于文明快速进步。

一个人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有饭吃,你叫他去干活是不可能。

非洲有一个看起来很贫穷的国家,他们非常鄙视我们种田的行为,因为他们觉的一天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他们只要花一个小时就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并且问我们为什么要去种田?

这就是因为他们人口少,自然物质显的相对丰富的原因。等他们人口多了,自然物质供应不上来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种田有多重要了。

可怜的这个非洲国家的人,虽然不愁吃不愁喝,但是整个文明还处于原始时代。

人口压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人口压力会迫使人类积极是去创新,积极的去改造自然。


一号风手


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拥有着13.39亿的人口,这个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即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印度并非没有想过搞“计划生育”,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计划生育”却阻力重重,从地方政府到普通印度人明显对控制人口是持抵制态度的,究其原因,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让人口控制在印度显得很不现实。



一:受宗教影响。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并存共融的国家,印度人目前信仰的宗教主要有六大主流宗教,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其中有大约82%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个教派在印度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特别是极受广大的中”下层贫民欢迎,印度教宣扬的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都和佛教教义极为相似,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堕胎被印度教教徒认定为是一种杀生。因此堕胎在印度教教徒当中是很严重的一种罪,不管任何理由的堕胎行为都是为他人所不能接受的,对于几乎全民信教的印度人来说,宗教的影响力阻止了堕胎的发生,同时,印度适孕女孩越来越低龄化,对避孕知识的无知和缺乏必要的避孕用具,让印度每一年的新生婴儿累创新高。



二:来自印度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你以为重男轻女只存在于中国,不,印度人的这种思想比我们来的更严重,在普通印度人心中,男孩的降生被认为是可以给家族带来好运和福气。而印度女孩出嫁,父母需要倾其所有置办丰厚的嫁妆送女儿风光出嫁,这无疑对普通印度家庭是个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生儿子印度人真是够拼了,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儿,那就继续生,如果二三胎还是女儿就接着再生,直到生出一个儿子才罢休,而对于印度人重男轻女的古老思想,印度政府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和疏导,这可能是现如今印度男女比例失衡,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这种来自民间的压力,可能会让政府间接放任印度人疯狂的生孩子。



三: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他把中国当成是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但两个国家的发展起点相同但发展过程却完全不同,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在去年才以微弱优势首次超过欧洲经济大国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拼经济印度已经与中国差了不止一个段位,但中国搞“计划生育”多年,人口增长率已经呈逐年下降,2017年中国人口净增长仅737万人 ,增速仅为0.59%,与人口增长率放缓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也已经凸显出来,这与年轻人口占大比的印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印度人口赶超并实现对中国的超越,可能正是看到了当前人口红利期正处在顶峰时候,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将成为印度迈向工业制造业大国,提升国家经济的主力军,这是印度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在目前还无法实施限制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目前(2017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的人口增长率及中国的人口增长率(0.59%),印度人口有望在2028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人口将达到16.14亿,同时中国人口与印度人口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大国布衣


不是不控制,是控制不住啊。


印度政府并没有那么强有力。1976年,印度总理甘地夫人曾采取强硬措施推行节育,据统计,有800万男性接受这种强制绝育手术,结果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直接导致她在之后一年的大选中落败。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再也没有政府敢推行强制的控制了。后来的政府曾经出台过一个“家庭计划”,劝大家只生两个。但是实施的力度没有那么大,节育以自愿为基础,所以根本没有人听啊。


另外,印度的宗教问题,也导致了人口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伊斯兰教崇尚多生育,以增加宗教的社会力量。有几个孩子是真主赐予的,因此避孕的意识比较低,如今生五六七八个的情况也还是常见的。印度的政策向来是必须分别对待,于是彼此不服。印度教徒会说,凭什么允许穆斯林多生育,而限制印度教徒的人口呢?


不过现在在大城市里,尤其是中产阶级以上,也很少见过度生育的情况。通常一个家庭也就是两-三个娃。生的很多的,大多是教育程度比较低的,贫民窟的人家,以及乡村人口。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穷人由于不接受教育,不能转变观念,就会生更多的娃;生了更多的娃之后,就无法让他们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然后这些娃又早早地结婚生了娃。


最后,印度人结婚的年龄早,生育年龄相对也早。在农村里很多姑娘十七八岁就嫁人了,那可不久尽早创造下一代了?当然这些情况,在城市发生的相对少,大多都是在农村。无奈在人口比中,印度还是农村人口占的比重大。


味论天竺


为什么要老盯着印度的缺点,而不看看最主要的宏观经济形势呢?印度这十来年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紧跟着中国后头快速增长着,而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已经超过了中国,印度以后如果按照现在的,年均百分之八左右的速度增长9年,它的GDP就可以翻番,名义GDP都有可能增长1.5倍左右,那时印度的经济规模将最少翻一番以上,人均GDP基本上就可以达到5000美元,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这个国家的环境交通人民素质等等,几乎社会的各个,都会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的,而这十几年来,印度经济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增,都是在每年人口增加2000多万的情况下取得的,那就可以充分说明,印度人口的持续增加,是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绝对不可能是印度的灾难。


ioo楽ooi


家庭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数千年来生生不息!只有上帝能够控制家庭生育,能够自由生孩子,也能够自由不生孩子,人类父母不是猪,他们会懂得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你们无权对印度家庭事务指手画脚!


文化哲学余万凯


印度人口并不是无限制的增长,其实印度政府也曾有过计划生育政策。但与中国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不同,印度计划生育政策主张一对夫妻最好生两个。而且印度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监管力度并不大,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远没有达到“一票否决”的程度。但印度最关键的问题是,印度总人口还没有达到(或接近)饱和的程度。对印度而言,人口增长利大于弊,福大于祸。印度现在还没有人太多的烦恼。印度正在享受人口增长带来的红利。

印度目前有13亿的人口,国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印度可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8亿亩。中国虽然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可耕地面积也就是18亿亩。中印两国可耕地面积差不多。根据印度专家的估计,印度人口峰值大概是16亿人。印度以现在人口增长率计算,大概在2025年左右,印度的总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14亿。印度大约在2030年,总人口才会接近饱和程度。印度人口压力比中国小,因为在印度产业结构中,大多是属于基础性产业,而且印度全国城镇化水平仅仅是35%左右。印度全国大部分是农村,也就是说,印度未来将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产生大量的内需,而这些条件对印度发展经济是有好处的。由于印度劳动力人口丰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和企业,纷纷到印度投资设厂。印度是一个极其年轻化的国家,平均年龄还不到29岁,具有很大的人口红利。印度人口的增加给印度经济带来了繁荣。专家预计,到2030年左右,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凡事都是福祸并存,印度人口爆炸式增长也不例外。如果印度人口不断增长下去,当然是祸不是福,或者祸大于福。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无限增长都是祸大于福。毕竟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一旦超过经济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经济发展的成果被人口增长所吞噬。通俗一点讲,就是“蛋糕虽然做大,但不够分了”。如果总人口数量失去控制,学校教育、健康医疗、住房保障、环境污染等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因此,对印度而言,人口增长近看是福,远看未必。


深圳股哥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由于印度的贫富差距很大。使它的生产力不能够得到更大的释放。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战争一旦爆发。富人只能拿出少量的财富。对中国的威胁。客观上减轻了不少。客观上对中国的挑衅。财阀们会谨慎地考虑。


修身养性115


人口生产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什么规律呢?

一、人口的自然控制。 自然界的食物链就是一种平衡,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所谓动态平衡不是用数字定量的死的比例,而是低层生物有适当盈余的平衡,而且,每一个物种短期看可能偏离少许,但大尺度,总体看是平衡的。

二、作为人类,在诞生之初,由于数量不是太多,是自然食物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食物链的是顶端,至多是次顶端。依靠个体力量在猛兽面前是无法生存的。有鉴于此,人类组成了社会系统。由于人体的脆弱,消化系统的娇嫩,依靠像蚂蚁、蜜蜂、狼的简单组织形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更复杂的组织,而复杂的组织需要智慧与语言工具。于是长期与自然界的斗争过程中产生了智慧与语言,这种进化过程并以基因的形式固定下来。 智慧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人不再满足于索取现成的自然产品。随着人口的暴涨,加上人以系统的形式组成的超级索取能力,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使自然食物链面临崩溃的危机,拥挤的非洲原始森林,已经容纳不下人类。于是,一大部分裸人脱离了原始森林,开始万里迢迢,奔向各大洲的迁徙。迁徙的道路上再没有摇篮里面的优越条件。智慧有了用武之地。再造宇宙从此开始,真正的人类逐渐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造食物链越来越独立于自然食物链,到了今天,二者基本分离。虽然动植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本质区别,但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一个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平衡,一个是人造食物链与人类生活的平衡,人类食物链已经无需自然食物链顶端物种的控制。

三、由于初期的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低,要想积累一定的物质产品供养社会的系统的管理者,科技文化的生产者,人口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单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的各个朝代,很少超过5000万人。只有清末达到了4.5亿人左右。这里疾病,地震,战争,火山爆发,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等是控制人口的自然力,比如欧洲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使欧洲丧失了1/3的人口,这是疾病控制,中国的人口在鸦片战争前是4亿,辛亥革命时期,下降到了3亿。这是战争控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伤亡1亿多人,尤以苏联伤亡人数最多。南斯拉夫的比例最高。这是战争对全球人口的控制。

五、二战后,世界相对和平至今,医学水平与卫生条件的极大提高,打破了自然界对人口的控制,原来的自然平衡因为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被打破,特别是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暴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成了吃饭经济,哪还有能力发展科技,温饱问题成了基本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由于不人道受到人们的攻击。面对现实的人口压力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控制人口,势在必行。根据马寅初的人口论,1970年代开始了计划生育,并作为基本国策执行到2017年,整整40多年。这是人类干预人口生产最成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六、为啥发达国家的人口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如脱缰的野马直线上升呢?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在二战后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传统以数量的增长为特征的传统行业相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知识经济需要的是对智慧的开发,人的价值迅速提高,教育成本飙升,由于经济持续繁荣,产生了多余的货币,富人的过剩资本大量投资房地产,随着经济的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吸纳了大量资本,房价持续高企。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升高,哪还负担起孩子的抚养和生育,由于生女孩的成本较低,所以发达国家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欠发达国家则相反。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已经接近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房价,教育成本与收入已经不成比例。由于国家顾忌老龄化的出现和未来劳动力的缺乏,在严峻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放开了二胎生育。效果咋样啊?不理想。除了农村个别地区,广大城市居民,不要说生二胎,生一胎都是问题。不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问题,而是经济基础决定人的思想观念。

七、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人口肯定迅速萎缩。这符合宇宙规律吗?当然符合宇宙规律。因为随着社会生产方式进入以精神生产为中心,人类的质量成了最关键因素,只要把设计出来的产品交给自动化的生产力,根本不需要庞大规模的简单劳动力,加上智能机器的出现,即使是服务业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人不就业怎么吃饭穿衣养家糊口过日子?这是分配的问题。它需要经济学的根本创新。请不要不要疑惑,我已经完成,发表在今日头条请见《未来经济学》。

八、由于精神生产需要的是智商的提高,智慧的培育,人身的升华是一种必须。马克思的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当然包括人口生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这里从略。

九、人口生产从自然控制——食物链控制,到人工控制——计划生育,再到自我控制——按社会需要生产。从个体生产养育进化为社会化生产养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