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火枪是骑兵的天敌,那为什么二战时还存在骑兵?

尔朱少帅


火枪等热兵器其实依然不能算是骑兵的天敌,后来出现的机枪等自动武器才彻底革了骑兵的命。

纵观19世纪的多场战争,比如拿破仑侵俄战争等,虽然当时各国军队都已装备火枪,并且已经成为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骑兵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和步兵、炮兵一起协同作战。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速度快,能够冲击对方战线,或者迂回穿插攻击敌军薄弱点。而火枪由于火力较为薄弱,实际上对于大量的骑兵构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骑兵依然得到了各国的发展,虽然后来内燃机等技术不断发展,车辆已经出现,但是步兵的机动能力和火力还是不足。在一战中,包括法军、英军、德军在内的主要军事力量中,依然编有大量的骑兵部队。但是此时自动武器、重炮等兵器,以及堑壕战的作战样式,导致骑兵价值大减。战后各国都开始发展装甲兵,开始舍弃骑兵。

二战中骑兵也依然存在,不过主要是用于通信、巡逻等这些任务,不再承担主力作战任务。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苏军的骑兵部队,就是机械化骑兵部队,此时的骑兵其实更像是骑马步兵,协同坦克等装甲部队作战,到达指定地域后下马以步兵作战。抗战中,由于双方技术装备不足,所以骑兵依然有很大的价值。


前沿阵地


火枪其实并不能真正让骑兵退出战场,让骑兵退出战场的是机枪的发明。机枪这种发明宣告了骑兵这个兵种的灭亡,但是骑兵真正退出战场相比机枪的发明却有着巨大的滞后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机枪才真正是骑兵的克星,但从机枪的发明到骑兵退出历史舞台却要等上几十年)

第一是机枪本身普及的速度和各国对应对机枪的效能以及应对机枪的战术存在着一个认识的过程。马克沁机枪绝对是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发明之一,但是各国对这种武器的认识却各有不同,比如德意志帝国就觉得这个东西简直太棒了,威廉二世从第一次观赏马克沁机枪的演示就毫不犹豫的下单购买了很多机枪,但是主要用来装备近卫团作为德意志帝国军队技术上不断追求进步的象征,对于它的实战价值并没有作太深入的研究。而英国也认识到机枪的价值,但是英国人主要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它的应用,所以主要用来装备殖民地部队,以便让英国那些经常陷入土著围攻的殖民地军队拥有更有效的连发武器。

向全世界证明机枪在近代战争里的可怕效果的是日俄战争,旅顺口围攻战里俄国和日本都大量装备机枪,让观战的各国军官对这种武器的疯狂杀伤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日俄战争留给观察的各国军事代表团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旅顺和奉天两次战役里日本莫名其妙的胜利。这两次战斗日本的胜利让欧洲各国负责研究机枪的惊人效能的参谋中间弥漫着一种后来被叫做“攻势邪教”的思想。旅顺、奉天两次会战日本在兵力上都不占优势,但日本不断的进攻居然就取得了胜利。让这些人开始迷信精神的力量。于是他们在研究机枪效能和步兵对机枪的应对战术的时候,也就把这种攻势邪教带进了研究过程中。其结果是1914年之前的法国参谋部认为机枪的杀伤距离并不远,最多只有几百米,而步兵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跑过这几百米就能战胜机枪。照这个逻辑步兵快速进攻可以战胜机枪,那么骑兵当然也可以,骑兵跑起来的速度比步兵可快多了。所以虽然1905年的日俄战争当中机枪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效能,而且在此后的几年间机枪的射速还得到更大的提升但是一战所有的交战国都保持着骑兵。

(奉天会战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西方参谋部当中的攻势邪教)

除此之外骑兵之所以能够被保留,攻势邪教和对机枪杀伤力认识不足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骑兵本身得以存在并不单单因为骑兵在实战中有良好的表现。相反骑兵是老欧洲社会体制的一部分。我们知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当中,英、法、俄、德、奥、土这六强里只有法国一家是共和国其他五强都是君主国。而君主国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些国家里的贵族都保持着相当强大的影响和社会威望,而军人是君主和贵族的天然职业。德意志帝国的前几任帝国宰相都以军人的形象示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也总是穿着军服。在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的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穿着后备军骑兵军官制服骑着马从皇帝的看台下经过接受检阅。威廉二世站在看台上为他的帝国宰相高声喝彩,这个场面就显示了君主国和军队的紧密联系。再比如1913年莱比锡战役纪念柱揭幕仪式,这次仪式当中第一次应用了近代的摄影机留下了影片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当时围绕在威廉二世身边的几十位德意志各邦的君主和王室成员当中只有萨克森-阿尔滕堡的公爵一个人没有穿军服。

(1913年莱比锡大会战纪念碑揭幕式上威廉皇帝被他的军服同僚们簇拥)

虽然君主和贵族都天然是军人,但军人和军人也不一样,最简单的是兵种,陆海空三军里当时还没有空军。而海军这玩意需要开船需要懂技术,还可能常年不能上岸,这对贵族来说要求太高了。所以你们可以发现德意志帝国的海军虽然也有很多军官是贵族,但像提尔皮茨这样的人的贵族身份就是赐封的,因为真正的贵族并不愿意当海军军官。

而在陆军里基本的三个兵种步兵、骑兵和炮兵里,炮兵需要算弹道得懂数学和几何这对贵族来说也太麻烦了。而且炮兵这兵种唯一的好处就是有辆弹药车可以存点小酒儿,行军的时候可以坐在跑车上省点力气。但是缺点却很多,首先是大炮的声音太大,耳朵容易震坏,所以炮兵之间说话基本靠喊,其次在旧式大炮的年代大炮一开硝烟弥漫不分士兵和军官人人都弄的黑头土脸。这对贵族来说也太过分。所以你们观察以下十九世纪的名人如果是炮兵军官出身,像拿破仑这样的十有八九是穷人家的孩子。

(拿破仑作为炮兵军官也是苦出身)

骑兵就不一样了,骑兵的军服好看,而且是真好看不是一般的好看。托尔斯泰有一次看见对骠骑兵走过都不由得称赞“真TM帅啊!”他的朋友问他“你这样的自由主义者怎么夸沙皇的鹰犬帅呢?”他的回答是“就是tm帅啊!”骑兵是君主国武装力量的象征,从军服到武器到马靴到踢马刺都是经过两三百年的精心设计的。男人穿上骑兵制服本身就魅力暴涨,这一点从十九世纪的小说里也能看得出来《傲慢与偏见》里女主的妹妹跟谁跑了?一个骑兵军官!《叶普盖尼-奥涅金》里连斯基死后他的女朋友跟谁跑了?还是一个骑兵军官!

(骑兵军服不但男人穿了好看,其实女士穿起来也不含糊)

但是骑兵军官也不能让你白当,国家知道骑兵的好处自然就得让你给点补偿,比如英国的骑兵军官是要花钱买的,英国那个在克里米亚搞无脑冲锋的卡迪根伯爵的骑兵旅长就是花钱买的。而其他国家不好意思这么直白的卖官,英国后来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于是就从制度上要钱,比如说你老兄当了骑兵军官,好啊你总得给自己买几匹马吧。你的马总不能让国王出钱吧?你得马要刷要遛还要喂总不能也让国王给你出钱吧?所以就得你自己来!而这其实就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的起的。所以到1900年前后,即使是贵族家庭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当骑兵军官。第一是花费大第二是大家都知道骑兵是败家子干的,晋升也不容易。到这个时期学习好的贵族子弟也原因考炮兵科了,其次是步兵,只有实在不行的才去当骑兵。比如说威廉二世皇帝的那个好哥们奥伊伦堡侯爵就是骑兵军官,他夏天进骑兵学校,第二年就已经通过了军官考试成了体面的骑兵军官了。而未来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靠步兵没考上才进了骑兵科,为这个他爸爸财政大臣伦道夫-丘吉尔还冲他大发雷霆。

(威廉皇储和他的马)

骑兵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战争里尤其是在西线,运动战已经不存在了,双方的几百万军队就在西线漫长的战壕里为了几百米的阵地反复争夺,这样的战场上骑兵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到战争中期骑兵已经大部分被废除,剩下的少数骑兵只是作为荣誉性部队,负责给德皇开路这种工作了。而奥匈帝国是在1916年彻底废除了帝国的骑兵部队,所有的骑兵都编入步兵部队,骑兵军官在接受几个月的培训之后成为步兵军官。

(今天的骑兵已经变成cosplay了)

但是为什么到二战很多国家还保持着骑兵呢?比如很多人提到的波兰,事实上德国自己也保持着骑兵部队。甚至连武装党卫军里也有骑兵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东线和西线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整条展现就是从阿尔萨斯洛林到北海之间的这条战线,在这条战线上的兵力已经严重超标,双方根本没有迂回和包抄的机会只能机械的对抗。而东线的战场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相比西线的兵力这里的人要少得多,而空间却宽广的多。所以一战最有史诗色彩的攻势“布鲁西洛夫攻势”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在东线双方都打出了十九世纪式的运动战。骑兵自然就有自己舞台和市场。而当战争结束新建立的国家在组织自己的军队的时候自然也要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所以波兰人肯定要组织自己的骑兵。

而且东线的地理环境和西欧不同,《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在综述俄国西部的地理环境的时候有一句非常棒的话说“整个俄国西部其实就是一片平坦的海床,因为海水退去露出了地面,这就形成了东欧大平原。”在这样的环境里骑兵永远都有自己施展的舞台。

(两战之间很多中欧和东欧国家都保留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而骑兵被保留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机械化其实到1939年依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1941年的德国军队最重要的牵引力依然是畜力。既然无法提供足够的汽车坦克和装甲车,那么相比徒步或者坐马车前进的步兵,骑兵在开放式空间里就始终有更大的战斗力。而且汽车烧油和保养是有案可查的,而马吃了多少草或者马病了怎么治却全凭良心和经验。所以各级军官从马身上捞钱比从装甲车上捞钱来的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到二战都保持着自己的骑兵的原因。


克罗采和春天


二战时期的骑兵和一战时代之前的骑兵虽然都是一人+一马,但是在实际战场上承担的作用完全不同。

二战时代,面对这各种机枪、半自动步枪或者一些栓动步枪,传统的冷兵器骑兵就是最好的射击靶标,各个国家都不会脑残到还要组织骑兵兵团进行正面突击。实际上,在二战时期,由于步兵的机动性还是普遍较差,机械化尚未全部普及,少数大国也只是在精锐装甲部队中普及机械化,因此,大多数步兵很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腿来走路的。

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骑兵还是有作用的,不过这种作用是辅助型的。比如,担当通信兵、联络员、后勤辎重部队等,说白了,就是发挥一下马匹野外条件下跑得快,拉的多的优势。

毕竟,对于二战时期很多国家来说,养一匹马,比造出一台吉普车或者履带式装甲车要容易的多。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内燃机的时代来临之前,骑兵的机动性还无可替代。

二战时期的内燃机虽已经被大量使用,但是数量并不足够,所以大量的骑兵部队才被保留下来,主要作用是补充军队摩托化机动能力不足的,只有在个别观念非常落后的国家,例如法国等,才会继续认为骑兵作战是一种光荣和传统。

二战前苏联有一位老元帅,在斯大林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大谈未来的战争仍然会是骑兵和机关枪的天下,老头哆哆嗦嗦讲了半天,还是意犹未尽,直到斯大林被气得半死,干脆打断了这位老帅的发言,斯大林在会议上

直接指出,未来的战争胜利,取决于谁有更强大的机动能力,更多的坦克和更好的后勤。

斯大林也在实践中贯彻了这种先进的战争理念,在卫国战争过程中提拔的大批将领,例如朱可夫等人,基本都有指挥骑兵部队的经历,所以他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现代战争中快速机动能力的意义,至于那位糊糊涂涂的老帅,后来被降级处理,直到二战后,念其旧功劳很大,居然又恢复了元帅的待遇。

在二战中不可一世的德军,也配备了大量骑兵,但大多是补充摩托化装备的不足,少数的骑兵是人文环境和地理地形的需要,例如由穆斯林组成的骑兵师,就是考虑到巴尔干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复杂,所以德国人才组建了骑兵部队。在摩托化装备不足的时候,在德军中一度还出现过用马来牵引装备的防空排,真正做到有什么装备,就打什么战。

至于美国人的第一骑兵师,也属于高机动性的作战师。现在的臂章上还保留有马头的标志,但是已经变成了飞天野马,


圆创观点


先看看澳洲、北美国家经常亮眼的骑警部队,这张图是澳洲的骑警出来驱散示威学生的照片。

一群高头大马,定定心心地朝人群碾压过来,几百个学生瞬间就被十几匹马冲的七零八落,示威也宣告结束。

骑兵的存在,不仅仅是中世纪和近代的冲锋打仗,更是代表了一种机动能力和战略优势以及运输能力,骑兵的存在是多方面需求的综合。

简言之,骑兵并非仅限于战术上的冲锋陷阵,而是其极高机动性所带来的战略优势。

一战时期,骑兵依然是各国配备的主力,即使到了二战,虽然德国摩托化部队的闪电战很牛,但限于当时条件,能完全装甲化的军队所占德军比例也不多,大多数的作战单位还是大量配备战马和骑兵,以弥补物质运输和战术投送、快速反应等的不足。

相对于机械化、装甲化的部队,骑兵在反应速度、使用成本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巨大优势。

战马只要有水草就能保持战力,而坦克、汽车等没油就跑不了,地形一旦复杂,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就会大大下降,而骑兵受影响不大。

二战后,因为工业制造力的快速发展,包括中C-130、安-124等中大型运输机的不断涌现和配备,主要工业国家的军队和装备的战略投送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机械化部队面对骑兵的不足被工业所弥补。

即使在复杂的战场条件下,一线的机械化作战部队也能得到尽快的后勤补给,而且机械化部队由于各种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在行军速度和快速反应上也大大加强,受地形影响也小了很多。

渐渐地,骑兵面对不断强化的国家军队,唯一的优势就剩下成本,而骑兵那微不足道的火力,让它的成本优势显得微不足道。

渐渐地,骑兵就淡出了主要工业国家的历史舞台,仅仅作为一种观赏性和仪式性的军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