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用行動證明了桃花源式的組織體系是生存不下去的

互聯網是一個競爭壓力非常大的領域,而在這個領域裡有一家公司在內部逐漸的不在鼓勵競爭,而是用制度和龐大的流量保持優勢,這家公司就是騰訊。

騰訊近段時間之所以股票下跌和馬化騰、劉熾平幾年前對騰訊的定位有關。

馬化騰是一個性格比較溫和的人,他很像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一生最有名的橋段是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這麼溫和的方式在權利爭奪歷史中是非常罕見的,幾乎每次權利的爭奪都是血流成河。趙匡胤給後人留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雖然也沒有什麼人學習他的做法。

宋朝的溫和政策到現在還是很多文化人的嚮往。

和馬化騰一起創業的三個夥伴都獲得了滿載而歸,這是很不容易的。

和馬化騰一起創業的三個夥伴退出騰訊後,馬化騰請來了劉熾平。劉熾平有國際名校的學歷和在國際化公司工作的經歷,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精英”。

劉熾平給騰訊帶來了兩個戰略定位,一、大舉對外投資,把騰訊變成一家投資型公司。

騰訊的投資和阿里不同,阿里大多數投資都是圍繞著電商業務展開的,而且佔股比例較高,相對強勢。而騰訊的投資更像財務投資,不追求控制權,除了幫騰訊賺錢,對業務沒什麼幫助。

經過幾年的實踐,起碼現階段證明阿里的投資策略更正確,它幫助了阿里進一步成長。

二、把通用電氣和IBM的先進管理經驗複製到騰訊管理上。通用電氣和IBM都是長壽的企業,而且做的也非常偉大,騰訊也是想做一家偉大的“百年老店”。

同樣是做“百年老店”騰訊和阿里的策略也不同,騰訊是學習製造業的經驗,阿里是創造一種符合互聯網行業特點的管理方式。

這兩種方式很難說誰的更好,因為還沒有較長時間的證明。

但是,騰訊運轉了幾年就出了問題,企業失去了活力。而阿里巴巴的業績在持續向上,馬雲也逐漸退了下來。

起碼證明了互聯網公司要做百年老店是不能學習製造企業的管理方式,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願景去打造一種互聯網公司特有的模式。

據在騰訊工作多年的員工透露,這幾年騰訊更重視流程管理,想做一個創新,需要寫申請,光批覆就要好長時間。這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顯然是太慢了。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微信要做一個功能,光排期就要兩個月,這太慢了。

騰訊的問題就是失去了初心和使命感,公司的管理者考慮的不是創新而是如何守住騰訊現在的家業。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姿勢,靠守是守不住的。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