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唐朝,有一件案子令當時正任職浙西觀察使的李德裕很生氣。

他對著來呈報案卷的縣令大聲質問道:“這就是你查出來的結果?黃金呢?黃金在哪?3000兩的黃金去向都沒有查清,你就說要結案了?”

來稟告案情的縣令,為難的說:“他認下了,但是不論如何用刑,他都不招黃金的去向。我們私下派人查訪,也找不到他花錢的途徑,定是他的行蹤太隱秘了。”

“現在甘露寺的僧人們情緒激動,不如先處置了他,再慢慢尋找。”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李德裕聽後,眉頭一皺,看向縣令,說:“既然你查不出來,我來查,你將他押到我這裡來。”

縣令唯唯諾諾的應了,第二日就將犯人送至觀察使的衙門。

李德裕研究卷宗,上面的案情寫的很明確。

甘露寺的管事和尚三年換一任。今年年初該換屆了。但前後任交接財物時,發現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

前任管事說自己沒貪汙,就這麼多。後任管事不幹了,交接書也不簽了,直接一狀告到了縣衙。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縣令詢問寺中眾人。

普通和尚們說:不知內情,那位前任管事和尚平常看錢很緊,這些年下來香火錢反而少了,不能理解。

以前管理過財務的4任管事和尚們則奇道:怎麼會這樣?他們每次前後任交接,都有交接文書,上面明確寫明交接的種類和數量。

他們還拿出了以前的交接書,上面寫有:黃金多少兩,白銀多少兩,散碎銅錢多少貫,於某年某月某日確認。

即將接手的新任管事更是說:以前曾見過黃金,但是在正式交接那天,黃金卻不見了。他現在不敢接手,怕別人以為是他貪汙的。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縣令馬上提審前任管事和尚。這人拒不認罪,但在眾人的證明和刑罰面前抵抗不住,承認自己不守清規戒律,把錢花掉了。但是問起如何花掉的,他卻閉口不言。

這就是讓李德裕百思不解的地方。

黃金3000兩,相當於白銀3萬兩,這是很大的一筆數目。管事和尚若是不守清規戒律,要麼是花天酒地,要麼為自己置辦私產。

若是在他管事的這3年裡,能花天酒地的用去1萬兩,都是非常囂張的,怎麼會不被旁人發現?

若是這些錢,多數都用在置辦私產上,必要假託他人姓名,但在這方面也查不到。而且他即將被判刑,怎麼敢不將財產上交,以求得減刑呢?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李德裕提審這個和尚,見他被打得遍體鱗傷,更覺得詫異,於是問他有何要辯白的。

和尚見此人不是原先的縣令,哭著說:“我已經說過了,但是大人你們都不相信。我確實沒貪錢。寺裡每任交接都是憑空寫的交接文書,這是慣例。”

“我接手時就是這樣,等我真正接任才能見到寺中的財物,那時數目已經對不上了,而且寺中有白銀、銅錢,但根本就沒有過黃金。我管事的這3年一直在補虧空,但是沒補上。我交給下任的數目和上任交給我的是一樣的,現在卻都要我來背鍋。”

李德裕詫異,問:“你是說,你們的交接文書只是形式,數目不準,而且沒有黃金?那如果是這樣,為何前幾任都沒問題,到你交接給下任時,卻出了差錯。”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和尚哭道:“這是因為這3年來,我為了補寺中的虧空,將眾人的吃穿用度捏的太緊,他們怨恨我,才明知內情還誣陷我。”

李德裕皺眉,半信半疑,繼續質疑:“那這樣,根本沒辦法證明你說的話是真的。”

和尚哀求道:“我知道我必死無疑,但請大人不要再嚴刑拷打,直接判決即可。我實在說不出黃金的去向,我既不能憑空捏造,也不能誣陷他人。”

李德裕見和尚如此表態,心中有些相信,但他要如何證明此人的話呢?

他思索良久,生出一計。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他命人在院子中準備5頂轎子,左右間隔一丈,轎簾放下,互相看不見,又派人將4個前任管事和1個新任管事全部請來。

等他們到來之後,讓他們坐到轎子裡,又給每人傳遞了一張紙,一塊黃泥,讓他們按紙上所寫的要求去做。

過了片刻,李德裕命他們一同出了轎子,將自己做的東西擺在桌子上。

和尚們擺上去。眾人一看,全是黃泥塊,有大有小,有1個馬蹄形的,3個有元寶狀的,還有1個長條形的。

5個管事和尚知道大勢已去,忙跪下認罪。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原來,李德裕在紙上寫著“用黃泥將寺中黃金的形狀和尺寸捏出來。”

5個和尚當時就知道大事不好,但還是硬著頭皮碰運氣,哆哆嗦嗦的捏了一個。

現在一看,完全對不上,即使都是元寶狀的,大小也不一樣。當然了,事先沒商量過,金元寶按幾兩鑄成,一、五、十、五十兩這麼多選擇,怎麼可能大小一致。

就這樣,李德裕洗刷了前任管事和尚的冤屈,將這5個和尚投入了大牢。

故事:3000兩黃金不翼而飛?大官審案,5頂轎子、5張紙救一人性命

古人總是這樣的聰明,發現破綻一擊即中。當初看到這個故事,就讓我想到,要是李德裕生活在現在,他會怎麼處理“高考調包”一事呢?你們覺得呢?

這個故事取材、改編自《桂苑叢談》,內容誇張虛構。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奇聞趣事被記錄在古書裡,我會持續分享。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