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建窑,耀州窑,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宋钧瓷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于它对釉面随心所欲的表现力。钧,即重量,北宋早期官窑钧瓷分量沉重。中华瓷文化的传统风格就是外表朴实而内秀其中。所谓“华夷光暗滋”的含蓄内敛,道出了宋瓷的本质特点。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郏县黄道窑,除了烧制白釉、黄釉、黑釉瓷外,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品有黑釉蓝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形成了此窑产品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特别从晚唐开始,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和禹州赵家门窑,出现的“雨丝状”的窑变斑彩更为宋钧窑变工艺开创了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钧瓷的窑变艺术更技高一筹,有着极高声誉。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钧窑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绚烂奇妙之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或如美玉,所谓"似玉非玉腾似玉";或如蓝天;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也。尤为神奇者,窑变尤象,妙景竟生,或如群山叠翠、幽潭帆影;或如雪积南岭、玉暖冰河;或如星辰满天、寒鸦归林;或如仙山环阁、飞云流水;皆惟妙惟肖,如泼墨写意而腾之,其神妙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者,因其色其形皆为天成,所谓道法自然者也。古人曾有诗赞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色彩交融流布之处,或似雨后虹霞在天;或似深峡旷谷飞瀑;其朦胧隐约,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无穷,观其漫无崖际之变化,皆自以为独有心领神会之境界,陶然自乐,情悦性怡,斯则观赏钧瓷之独特乐趣也。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色彩交融流布之处,或似雨后虹霞在天;或似深峡旷谷飞瀑;其朦胧隐约,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无穷,观其漫无崖际之变化,皆自以为独有心领神会之境界,陶然自乐,情悦性怡,斯则观赏钧瓷之独特乐趣也。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流通量较多、成交价较高的古钧瓷多为清代雍、乾时期仿钧瓷。清代雍、乾时期的仿钧瓷仿的多是宋代钧瓷的釉色,器型、工艺等则具雍、乾官窑瓷器的风格。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有6件雍、乾仿钧瓷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炉钧釉瓷器高价品数量最多,约40件雍、乾两朝的炉钧釉瓷拍卖成交价超百万元,16件价超300万元,5件价超千万元。一件清雍正炉钧釉如意耳尊曾先后于1999年与2006年上拍香港苏富比,又于2011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1495万元被买家收入囊中。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张宗宪旧藏的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就拍出1972万港币。清代后仿钧瓷的高流通率是古钧瓷艺术市场的“冷”态势一个重要内部原因。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除去外部大环境原因,古钧瓷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成为制约其市场发展的瓶颈。首先,古钧瓷精品难觅。钧瓷在宋代为御用珍品,严禁民间使用,原本产量就较少,流传下来的官窑钧瓷后又经战乱流离,存世量更加稀少。在一级市场中,能见到的古钧窑瓷器可谓凤毛麟角,外加古钧瓷的实用器较多,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加地少之又少。许多古玩城店主都表示,宋代钧窑的残器都可以卖到几万元人民币,完整器的价格就不言而喻了。目前市面上的古钧瓷类瓷器主要是地位相对较低的清仿钧窑变釉和炉钧釉,由此,便会形成价格不高、成交量少的“冷”局面。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钧窑”,“黄金有价钧无价”


其次,东西少、行家少。古钧窑瓷器流通率很低,行家买到宋代钧窑瓷之后一般都是自己收藏起来,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再次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小。此外,在一级市场中,买卖双方比的更多的是知识和眼力,眼力不够的人因拿捏不准,即使看到古钧瓷也未必敢轻易下手,从一名陶瓷爱好者成长到专业行家是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的,这也是制约古钧瓷交易量的一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