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古代瓷器的纹饰及器物款识,其画法和刻法多自然流畅,新瓷尽管笔法熟练,但难免生硬、呆板,如同写字一样,一人一种笔法,各不相同,字如其人,仿字可以仿形,不容易仿神。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新瓷在仿制过程中会留有不自然的临摹痕迹。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古瓷青花款识深沉于釉下,新瓷青花款识似浮于釉上。古瓷由于长期受自然界空气尘垢侵蚀,加之气温的变化,使釉面分子散失,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崩裂状。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由于古今制瓷工艺和胎、釉原料配方不同,古瓷缩釉处外缘翻卷,新瓷缩釉周围与坯体紧贴。有些新瓷仿旧虽可乱真,但仔细观察釉面的细微处,仍能看出破绽。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古瓷因年代久远,器物釉面光泽深厚温润,光由内发,这种光是自然形成的。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新瓷往往釉面有一层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说叫做“生性”,即使用消光剂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会呈现古瓷温润的莹光,釉面会有无数细痕,发污,失去了光泽,也失去了神韵。古瓷的彩绘,颜色沉着含蓄,彩与胎的覆着粘接自然。但后加彩的器物,加彩的地方色彩特别鲜艳,光泽度强,显得刺目。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再如古瓷中瓜皮绿色年深日久会泛银,器物表面有一层银光色,很自然,这种自然银光新瓷无法仿制。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古瓷的金色,年代久远会磨损变色,或只留下痕迹。仿者金色鲜艳,不易剥落。古瓷上有后漆金彩的,仔细观察会有剥落的原来金色的痕迹。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中国陶瓷业历史悠久,中国的英文名China即是最初瓷器传入西方,"瓷"字的谐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合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品。

“陶”与“瓷”的区别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一、烧成温度不同 。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二、坚硬程度不同 。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三、使用原料不同 。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

四、透明度不同 。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只有分清“陶”与“瓷”,才能变身真正收藏家!

五、釉料不同 。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如果朋友喜欢瓷器相关知识,欢迎在评论里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