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三彩是怎样烧制出来的?

强強--我們90後-


提起唐三彩,很多关注历史、文物、考古的朋友当然不会陌生。唐三彩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因为色彩绚丽而又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因此被称为“三彩”。在说唐三彩的制作流程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明确一点——唐三彩不是真正的瓷器,而是釉陶,它的全称是唐代三彩釉陶器。

唐三彩的制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 1.制作胎体
  • 2.一次烧制
  • 3.二次烧制

(唐代三彩胡人俑)

1.制作胎体

就是用土做成器物或俑的外形。制作唐三彩所用土料并非普通的粘土,而是高岭土,与制作瓷器所用原料相同。工匠们对于采挖而来的土料并非不加选择,还要进行筛选、捣碎、研磨、沉淀等多重步骤,才能制备出可用的原料。

接下来,对这些高岭土进行造型。造型时要运用多种技法,比如最简单的捏塑、刻划,此外还大量使用模具,比如一些人或者动物的四肢、躯干,就是先用模具做出来,而后粘接在一起的。

当然,制作胎体是很考验工匠技能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多数唐三彩雕塑造型准确、生动,很有力量感,这与工匠们对自然事物的细心观察和对工艺技巧的不断尝试都分不开。

(现代复制唐三彩的制作胎体步骤)

(唐三彩白釉马,洛阳出土)

2.一次烧制

胎体制好且经过阴干,就可以入窑进行一次烧制了,这一步又称为素烧,烧出的成品呈浅黄色或者白色,而且表面没有釉,看上去跟陶器很像。

一次烧制所需的温度是1000℃~1100℃,其目的是让胎体变得致密结实。

(现代复制唐三彩的素烧产品)

(唐三彩骑马狩猎俑)

3.二次烧制

一次烧制好的素坯,还要进行二次烧制才能得到真正的唐三彩。不过,在进行二次烧制之前,还要对素坯进行施釉,也就是把釉料涂抹到素坯的表面。

唐三彩所用的釉料属于低温釉,以含铅的化合物为助溶剂,所需的熔化温度较低,这是它和瓷器的一个主要区别。其釉料以铁、铜、钴为主要的呈色元素。

不过,在烧制之前,我们可看不到那些丰富的颜色,因为大多数的釉料在烧之前都是红褐色的。

(现代复原制作唐三彩时的施釉步骤)

施釉完毕的素坯,就可以放进窑炉二次烧制,这一次所需的温度相对较低,只有800-900℃。

釉料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由于助溶剂的存在,釉料变成玻璃态,而且流动性很强,相互浸润熔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由于唐三彩所用的釉料流动性太强,烧好以后颜色往往出现一道道的“泪痕”,因此古人在制作唐三彩时,一般不对人物的面部施釉,防止烧成大花脸。有些低劣的仿品连这一点都忽视,实在是无话可说……

二次烧制之后,就可以得到成品唐三彩了。

最后再放几件精美的三彩文物共欣赏:

(唐三彩牵马俑)

(唐三彩双鱼瓶)

(唐三彩骆驼载伎乐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