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筆記七·楚國之名由來

讀史筆記七·楚國之名由來

2008年7月清華大學收藏一批戰國時期竹簡,共計2388枚,由校友趙偉國從國外拍賣所得並贈給母校,後稱“清華簡”。2010年12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書出版,分九篇,其《楚居》中有一段對楚先君熊鬻的記載:熊鬻的妻子妣厲,生子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女巫用楚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說文·林部》:“楚,叢木。一名荊也。”甲骨文中的楚字,是足左右各一木,會意人行矮木中。荊字產生晚一些,甲骨文中尚未發現荊字。《說文·草部》:“荊,楚木也。”故楚、荊乃是一義,後以荊泛指灌木之無棘者,亦代指楚國。

為什麼人死後要用荊條(楚)包裹呢?此乃古葬禮習俗。《說文·草部》:“葬,藏也。從死在草中。”葬的小篆文為上下各一個草字。《易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遠古人類工具簡陋,墓穴很淺,故藏於草叢中,且以柴薪(荊)裹體,以防野獸。

楚之先人窮得叮噹響。就是到了熊麗的孫子熊繹這一代,周成王封之為子爵之國,封地在丹陽。熊繹舉行立國大典,苦於無犧牲可祭祖先,於是派人從鄰國若阝國偷了一條沒長角的小牛,偷偷在夜裡舉行了祭祀。這個隱秘的“醜聞”,也是記錄在“清華簡”之《楚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